隐喻认知视域下的文化传播与社会建构
2019-03-22刘宁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刘宁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在文化传播中,隐喻较于明喻更常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之一,并普遍存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隐喻在其中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既让文化得以实现传播,同时又保证了文化传播的效果和质量。隐喻作为一种语用方式,新颖地在不同类别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在阐释事物的同时,又避免了一定的尴尬,还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轻松和幽默。而这些作用进而又潜移默化了社会的建构。
本文以隐喻为理论,以几种常见的人类文化传播方式为例,分析隐喻对与文化传播及社会建构所带来的寓意及影响。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隐喻的定义;第二部分介绍隐喻与文化的关联;最后以实例分析隐喻对文化传播和社会构建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一、隐喻的定义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它由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建立,帮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关系和相关知识等去构建和理解目标域(Lakoff &Turner 1989:67-72)。Lakoff 还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演绎,究其本质是概念性的,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是人类看待和认识事物的一个全新视角。”孙毅(2013)则认为:“隐喻是一个词语代替另一个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段”。
而笔者则认为,隐喻即指在交际中,通过间接使用非直接的言语或肢体行为来凸显交际者的某一特定意图。而这种意图与其替代的言语或肢体行为之间一定在某一个点上具有关联性。简单地说,隐喻既是通过在不同类的物体之间进行比喻,以帮助人们进行文化的传递或理解,因此隐喻的核心是不同类事物之间在某性质或某方面的相似性。比如,用“黑板檫”比喻“海飞丝洗发液”;用“炮火”来表示“愤怒”;用“礼炮”来表示“尊敬”
二、隐喻与文化的关联
隐喻是文化的理解途径和方式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能够将隐喻剖析开来,那其所表现的文化精髓也就十分清晰了;倘若无法清晰的理解和剖析这些隐喻,那么文化认知必然会出现错误。
比如,一名不爱看报的年轻男子每天都会去街口的小铺,把里面的报纸全部买走。这个小故事的明意是男子常去这家小店买东西。而背后更深的含义却是尊老护老,因为这店铺是一个孤寡老太太开来以维持生计。
而这样的行为所带来的文化寓意是无法用肉眼直观得出,必须要借助隐喻的方式来帮助理解,才能准确得出这名男子的买报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不难得出,破译隐喻即习得文化内涵。而身边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不但置身于语言内,并涤荡于思想和行动中(Lakoff &Johnson,1980)。而这样的灵魂涤荡则潜移默化了社会建构。因此,笔者认为,隐喻对于文化的呈现与反射极其重要。因为其不但会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预期值达成,还会因为传播失败而影响社会进程。为此,笔者试图从生活实例来验证文化隐喻影响的设想。
三、案例分析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2019),国民的信息接收途径主要为观看电视节目,阅读书报期刊以及听广播或音乐。因此本文主要以这三种途径举例论证笔者的观点。
(一)影视节目
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二部第十九集20’):
因齐府贪污,乾隆与和珅和纪晓岚在朝堂之上大谈生死之意时的对话片段:
和珅:“无论一个人有多少功名成就,最终都需要一个土馒头。”
纪晓岚:“和大人看城外尽是土馒头,而你和大人就是馒头馅。”
分析:
首先,土馒头指百年之后的归宿;其次,因和珅讲了这句话后获得满堂喝彩,并表现出小人得志的喜悦样。于是纪晓岚就将和珅映射为馒头馅,旨在提醒和珅做事不要太猖狂,他自己也会是城外的一个土馒头。这里映射“人需谦虚”的社会精神。
(二)书报杂志
引用钱钟书先生所著《围墙》一书中的经典字句:
“结婚仿佛是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进去,笼子里面的鸟想飞出来,结果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
分析:
首先:“鸟笼”映射“婚姻”;“金漆”映射“物质充裕与美好的婚姻生活”;“外面的鸟”指“想要结婚的人”;而“笼子里面的鸟”则代“已经结了婚的人”。
其次:这句话体现了人们未经思考,就盲目追求婚姻,最终导致结了又离,离了又结,没有稳定的状态。因此本句话的寓意为:首先,号召人们在结婚前,要先思考结婚的意义,而不是盲目跟风。家不和则心无力;心无力则国不强。和睦的家庭,稳定的感情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坚石。这个例子清晰地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和爱情的认知和理解,也直接影响了国家政策(婚姻法)的改变。
(三)广播或音乐
如贵州交通广播电台102.7--《新年特辑—珠海介绍》(2019年2月6日)
“说到珠海,就不得不提到海岛了。前不久,人民日报刊登文章:绿树葱茏的桂山岛屿,仿佛一颗颗绿色的宝石,散落在这辽阔的南国海疆;白色的水鸟恣肆长空,忽而一飞冲天,忽而一扎入水;海风清朗而豪迈,带着微微的啸声扑面而来,顿觉荡胸生层云,全身涌动一股浩然之气……”
分析:
在这里,将“绿树葱茏的岛屿”比喻成“绿色的宝石”;赋予“海风”“清朗而豪迈”,借此情此景形容桂山岛屿无与伦比的优美景致,以致文天祥路过此处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绝句。这里的体现的社会精神为豪迈的胸襟及一身的正气浩然。
(四)其他形式
1.政治语言。习总书记发表一篇重要文章中的一句话:“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习近平2019)”
分析:
“历史”映射“教科书”和“老师”。隐喻历史可以给我们以指导,以经验,以知识,以启发帮助我们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决一策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为未来做谋划,目的则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走向繁荣昌盛。此外,这句语录不仅仅是号召国家干部要重视历史,同时也是号召人们也应当注重历史。历史不仅对国家干部有指导意义,对个人的生活,工作甚至是学习也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2.我们再来看龙飘飘演唱的《家家迎接新年到》歌曲中的几句歌词:
歌词:
新春飞来四季福;
除旧迎新庆丰年;
锣鼓打得响连天咧;
锵咚咚锵咚咚锵咚锵;
好运今年又来到唷;
福星高照精神好哎;
春风吹得暖洋洋;
舞狮舞龙皆吉祥;
新的开始在今朝;
讨一个好预兆呀今年会更好!
经济繁荣买卖好;
万事顺利没烦恼;
家家迎接新年到!
这首歌曲的词预示了新年的吉祥寓意,同时也表明了人们庆祝新年的活动与方式。
3.山花1953 果粒酸奶的广告词:
“关于酸奶,你喜欢什么?”
男:“我是轻奢主张,我喜欢低调而奢华。”
女:“我是环保主张,我喜欢生态和环保。”
男:“我是无糖主张,我喜欢蔗糖零添加。”
“山花1953,无糖酸奶,新品上市,为您量身打造,创造生活无限美!”
这个广告词的隐含以下三个信息:
“轻奢”象征着身份的尊贵与生活的品位;“环保”是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象征与态度:“无糖”表示健康,代表人们对于食物的口味和要求标准。这些本与“酸奶”无光,在但此酸奶广告语境中,“轻奢”、“环保”和“无糖”不但隐喻了现代人们对于生活衣食住行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同时也暗示这是山花集团为满足大众的口味与要求,专门为大众所出产的营养与环保的新品;以及山花1953 的新品无糖酸奶,是既健康,又有营养,同时还很环保的饮品。
4.平时人们生活中的对话:
“哟,你这孙子都这么大了,书包还你背呐!”
“哎,你不知道啊,我家这就是个小祖宗!”
四、结语
上述例子均源自于真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这些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里都有隐喻的身影。不但如此,隐喻还是这些生活所传递文化和理念的桥梁。由此可见,隐喻是人们生活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上述例子非常充分地契合Lakoff 和Johnson 在他们合著的书中的描述:“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不但置身于语言内,而且涤荡于思想和行动中。”(Lakoff &Johnson,1980)。 由 此 可见,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更是一种言谈策略,在具体语境中由主体经过交际协商完成隐喻的产生和理解,是一种认知语用现象;通过隐喻从而传递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张立新2014:97)。毕竟,世间万物都需用“文”来进行传播和互动,正如《文心雕龙》原道第一中的《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因此,隐喻与语境不但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与方式,同时也人际交往的连接与桥梁,更是引导和改变社会建构的软实力。因此掌握隐喻和语境的作用,不但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维护社会,同时还能改变社会结构,社会认知并且壮大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