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直播现场主持“修炼手册”
——浅析融媒体现场直播主持人良好状态的获得

2019-03-22张乎马跃群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传播力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现场直播主持人受众

张乎 马跃群 云南广播电视台 全媒体新闻中心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的全面互联网化,是中国传媒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就直播一项而言,在2015年以前,直播还是属于电视或广播媒体的专利,从民生新闻到体育运动,再到文艺节目都是如此。而从2016年开始,随着4G 网络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成熟,网络直播横空出世,其低门槛、平民化的特点使得民众只要拿起智能设备,连接网络,就可以进行在线直播了,而受众观看网络直播也极为方便,并且相对于传统媒体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性。面对这一大势所趋,融媒体直播应运而生,不管是过去从未干过直播的纸媒,还是过去直播的行家里手电视,都在自己的融媒体平台开设直播板块,在这个融媒体时代最有效的传播利器上排兵布局。

融媒体直播的成败,直播主持人是关键。从传播学的角度讲,除了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就可以清晰传情达意的现场之外,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社交性以及这种社交性的复杂性,很多的现场并不只是现场的声音和画面就可以实现传播的,必须要经由现场主持人的描述、讲解、梳理、提炼、总结、评论才可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传播表达。因此,没有现场主持人引导主持,只有声音和画面的直播,顶多算是一个现场监控,不能称其为“融媒体直播”。同时,融媒体直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性,有时间长度决定受众广度的特点,因此融媒体直播和过去的电视直播相比,会有持续时间更长、题材更广、灵活度更高的特点,这些特点都要求融媒体直播主持人要具有:集优秀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和清晰准确的表达,外加出境记者的现场感和观察思考的能力于一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才可能获得一个融媒体直播现场主持人的良好状态。

一、融媒体直播主持人是一场直播活动的“大脑”

现场主持人要活在现场,不要立在现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过去的电视直播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出境记者在现场,原地站立画面不动,把准备的内容讲完甚至是把手里的稿子念完直播结束这样“立”在现场的直播方式。殊不知这样的呈现形式却也抹杀了现场直播最鲜活的特质“现场感”。

现在的融媒体直播,主持人必须是“活”在“现场”里的,而且要成为现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主持人呈现给受众什么现场,受众才能看到什么现场。融媒体直播因为现场主持人活在现场里,成为了现场的一部分,使现场主持人具有了更重要的主导作用,成为整场直播的引领者和领路人,控制整个直播发展的趋势和直播的节奏是现场名副其实的“大脑”。

要成为融媒体直播的“大脑”,直播主持人要做的功课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现场直播的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充分的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工作,可以保证主持人对于直播的整个结构、内容、内容的层次成竹于心;成竹于心之后才能解决何时说?怎么说?说什么?的问题。没有这些最基本的事前准备,便无法成为融媒体直播的“大脑”。

(二)根据直播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规划直播流程

根据直播主持人的经验与之前了解到的直播内容,无论是三十分钟内的小直播还是超过一个小时的大直播,都需要整理出一个直播流程,这样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方便各工种之间的配合。主持人“活”在现场的一个关键就是,主持人和摄像的配合,有了流程单之后,摄像和其他工种的人员,才能清楚直播的流程和主持人的走位,这样才能保证从技术环节的角度,实现主持人“活”在现场里。

(三)标注现场细节,形成直播亮点

细节决定成败,现场有质量的细节更是一场好的现场直播必须要具备的灵魂。这就要求主持人能提前对可能会出现的细节有一个预判。如果预判的细节没有出现的话,只有具备这个细节意识才可能发现并表现出现场新的细节。例如,在一次恐龙化石发掘的现场直播中,原来预判的细节是:通过现场科研和发掘人员的工作场地、工作流程、使用工具等的细节展示、表现恐龙化石的发掘的特点、难度和工作人员工作的艰辛。但是不想,直播前夜,一场大雨引发山洪,使发掘现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于是现场主持人临时调整直播内容,变成了对局部恐龙化石发掘的展示。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发现有的工作人员在对被洪水冲击后有些凌乱的恐龙化石进行掩埋,于是就上前询问,得知现场破坏后,以现在的科研和发掘能力无法再继续完成发掘的化石,现场原址掩埋是最好的保护方式,这样可以等将来技术成熟后再做发掘,也可以说是现在的人们给后人预留的宝藏。现场抓住了这个细节并通过语言描述、场景展示,现场采访等方式加以表现,又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考古发掘人员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他们不停坚守又科学客观的工作态度。

(四)提前和可能的采访对象沟通交流,提前做好采访准备工作

在现场直播的进行过程中,无论是背景声,还是同期声等等声源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这些信息全部来自于现场,作为第一手资料能够使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在现场直播的过程中,一定要由当事人自己进行表达,主持人在现场采访开始之前要与采访对象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如果采访对象的表达能力不好、过于紧张的话就换选他人,一旦选定采访对象就要用让采访对象自己说话;主持人可以提醒、引导、采访对象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主持人可以解释复述,但要注意主持人不能为采访对象代言。

(五)根据直播流程研究直播过程,做好预案和应急准备

现场直播的精彩和难点都在于现场的不可预知性,准备得再细致的直播流程都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意外”可能发生。在直播之前,根据直播流程的仔细研究,找到可能出现“意外”之处,并提前做出预案,才能保证在直播开始后“意外”真的发生时才能做到慌而不乱。

二、如何迅速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如何高质量的完成一次融媒体现场直播?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融媒体现场直播的特点与优势。在西方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适合现场直播的事件决不用其他形式呈现。因为在现场直播中,受众仿佛置身于事件的现场,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参与感。

现场直播的最大特点在于直播主持人既是报道者又是现场的目击者。主持人提供的是有关现场事件的第一手材料,他带领着观众亲临事件的现场,因此,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现场报直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现场感。要完成一次高质量的现场直播,关键就在于现场主持人能否给受众带来强烈的现场感。现场,事实上就是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和真实空间。人们对现场的感知主要通过对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把握。因此,现场主持人对现场的时空要素的运用至关重要。主持人在现场该说什么,怎么说,事实上都要围绕现场的时空要素来考虑安排。

(一)现场直播中时间要素的运用

时间是现场直播的核心要素之一。真实的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事件的真实过程也不可重现。对于现场直播而言,现场,永远是第一位的,是整个叙事的起点。因此,现场直播主持人的叙事顺序与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就存在以下几种关系:一是顺叙,按时间顺序从头说起。二是插叙,从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点开始叙述。三是倒叙,从事件结束后留下的痕迹开始叙述。但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都是以现场为叙事的起点,以现在时来告诉受众正在发生的事情,这一原则的运用可以使受众感到主持人不是在报道已经过去的事情,而是在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这让受众充分体验到现场的真实感,这就是现场直播最大的优势。

(二)现场直播中空间要素的运用

这里的空间指的是现场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以及主持人所在现场的空间范围,这两种空间范围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对现场主持人而言,不管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有多大,主持人在报道中所要关注的只是他所处的现场的空间范围。在这一空间范围内,主持人通过看、听、嗅、尝、触摸等多种感官体验来获取一切与现场事件相关的现场信息,然后或根据一定的方位顺序,比如从点到面,从上到下,或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给受众指示一条清晰的观察、了解现场的途径,使之对现场空间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事件的意义。

三、避开这些“坑”,让现场尽在掌握

(一)不要准备整段的说辞并且背诵下来,这会给主持人套上一个枷锁

在现场直播的过程中,主持人事前准备的内容不应该是成稿,也不能给人一种在背诵的感觉,这是最危险的,因为一旦现场慌张,或紧张忽然忘了其中的一个词,又或者是直播现场临时出现了突发状况,现场主持就会马上陷入一种无序的慌乱状态,设置之前所有的准备都有可能全部忘记掉,这是自己害自己,因此在融媒体直播的现场中,一定要养成临场应变,现场发挥的本事。

如果把所有的词都背下来,那么主持人的脸上永远呈现的是下一句话的表情,因为你永远在想“下一句话该说什么”。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将现场的流程熟记于心,只准备提纲,记住直播的关系点,而不花时间准备大量成套的说辞,这样的即兴口语表达一方面具有现场的生动性和灵活性,会带给观众更好的观感,另一方面即兴表达也不会给现场主持人造成负担,毕竟主动表达和被动背诵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二)现场不要把话铺得太满

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比如某个段落,记者从一处走到另一处,移动时这三秒钟可以不说话,因为主持人是镜头跟随,受众不会觉得这当中断了。相反,铺的太满,反而容易出错。新手现场主持人总是担心现场不说话会让现场“冷场”,于是总是会说很多,生怕“冷场”。但殊不知“言多必失”,说他多一个是提高了出错的可能性,另一个也不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习惯。

(三)不要做没有必要的现场主持,现场画面信息能说明问题的时候,没有必要再重复介绍现场内容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现在各大展会是融媒体直播的一个重要题材。很多直播主持人上来的第一句话通常都是“今天是几月几号第几届展会在哪里举行……”这个时间地点的交代没有问题,可接下来通常说的这句“我们在现场可以感受到,无论是来参展的客商,还是现场观展的朋友热情都非常高,现场可谓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等等一大串的现场描述,其实些信息用一台全景机,拍摄一个展览大厅的大画面就完全可以了说明,不需现场主持人劳心费力还不讨好的说个半天了。

(四)不要简单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

可信的数据和细节可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现场直播的数据引用不能是论文式或者报道式的,一个直接引语“据不完全统计……”接下来就是一串从有关方面拿到的数据罗列,这样的罗列数据,受众因为并不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很难理解一串纯数字的意义的。因此,所引用的数据最好经过解读,最好有类比的说明,才能起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完全可以让受众自己下结论,不必多言。

综上所述,主持人要想获得一个良好的融媒体直播状态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平时在生活中多听、多看、多感受之外,对于参与的每一次直播都能做一个有效的总结,发扬优点摒弃疏缺,做到多思考、多总结之后;在融媒体直播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化发展的当下,才能占有主持人的一席之地,才能使主持人自身通过融合发展,在整个传统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顺势而为,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现场直播主持人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Waves SoundGrid系统在广播电视现场直播中的应用
陕西眉县首届猕猴桃园现场直播分享会成功举办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2017数博会“现场直播”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