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3-22杨建慧杨凡
杨建慧,杨凡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建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合作带又是文化大走廊。“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不仅为高职院校开展留学生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紧跟形势,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创新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时代要求,培养知华友华的“丝路人才”。
1 “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来华留学生的现状
2014年,江苏有10所高职院校招收学历留学生。2015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与缅甸教育部签署《中缅职教留学生合作项目(江苏)备忘录》,确定江苏省高职院校在 2016年至 2018年期间,每年招收100名左右缅甸高中毕业生。2015年,江苏24所高职院校共招收1 000余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学历生比例为64%。到2016年底,在江苏省高职院校中,留学生规模名列前十位的高职院校留学生总数达到1 763人,而江苏省的印尼留学生人数超过1 800人。
2 江苏高职留学生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
我国高职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各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江苏省高职院校办学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江苏省高职院校留学生体量虽在稳步提高,但其进一步发展却深受其办学层次低、留学生培养的体制机制滞后、培养模式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其后期发展。自“一带一路”建设部署实施至今,国内高层次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层出不穷。以“一带一路”为战略背景探究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论文更是寥寥无几。
3 江苏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留学生汉语基础差异大
目前留学生招生政策方面还处于重量不重质的阶段,由于招生时没有注重学校专业优势,人才培养特色,造成招收的留学生生源质量一般,其专业背景和汉语语言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学生后期教育过程中的出现专业分散、汉语基础薄弱、无法适应专业学习等问题。根据陈昕昕(2015)调查研究表明,高职来华留学生在个人学习方面,“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汉语课程的结构与体系”这两项分值较高。而“公共选修课的情况”“与中国学生同班学习的情况”“与中国学生一起实训的情况”,这三项分值较低。这说明留学生对文化课和语言课比较满意,而后期的专业学习存在困难。
据调查,许多留学生在来华之前,汉语基础为零,或者汉语水平较低,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即便顺利通过HSK4级考试,汉语水平与适应专业课学习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目前高职只有三年学习时间,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采取“插班式”教学,即学历留学生经过一年的汉语言学习之后,在二年级的时候根据其专业方向插入以中国学生为主的相应专业二年级班级学习。一年的汉语学习,时间短,任务重,不足以提供专业学习所必备的汉语专业知识。而匆匆进入专业学习的留学生,日常生活用语都还缺乏熟练度,学校又没有配套开设专业汉语等相关课程,导致后续专业学习困难。
3.2 留学生专业分散,课程缺乏特色
目前江苏高职院校的留学生存在专业分散、专业课程缺乏特色的问题。很多学生选择的专业是与来华之前学习的专业不同,由于新专业知识的欠缺和汉语水平的限制,增加了其掌握专业知识的难度。针对这种状况,有的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采取“插班式”专业教学,由于班级留学生人数较少,学校难以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方面的培训,大多数专业课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仅仅采用汉语授课。许多留学生在来华之前,汉语基础差,增加了其掌握专业知识的难度。
3.3 国际师资培养及建设缺位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高职教育对留学生偏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留学生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对任课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要求较高。江苏省高校从事外国留学生教学的队伍不断壮大,英文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教师增长速度跟不上留学生规模扩大的速度,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也未能达到预期水平。高职院校虽然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管理留学生教育,但在专业课教学方面,能够真正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更加缺乏,针对已经具有专业知识的留学生开发专业汉语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工作非常薄弱,对专业课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缺乏相应的机制保障和有效手段,教师国际化水平与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4 高职院校提升留学生教育质量的路径——以苏经贸“多元智慧,创新育人”培养模式为例
4.1 “多元融合,智慧育人”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含义
苏州经贸学院针对当前江苏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并在省内先进高校在留学生教育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融合、智慧育人”的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多元融合”是以学术导师、生活导师、企业导师、口语伙伴为育人者,尊重跨文化的教学规律,培养汉语言交流流畅、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优秀和具备中华文化鉴赏能力,知华友华的丝路人才。而“智慧育人”是指聚焦智慧企业,聚力智慧服务,成就智慧人生,培养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型、实践型创新人才。
4.2 生活导师,解决文化适应
选择政治素质过硬、具备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的年轻教师担任来华留学生生活导师,帮助留学生进行文化适应;增强留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归属感,间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加强外事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外宣传、外事管理规范、中外文化差异的培训,提高生活导师的职业能力。
4.3 学术导师,负责专业指导
选择专业知识扎实,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交际能力,有海外访学经历,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师担任留学生学术导师。通过导师的一对一指导,留学生能更好地熟悉专业背景,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掘创新型人才,提升人才培成效。通过制定留学生导师制管理办法,参考留学生学术导师的意见,实时调整培养方案,优化留学生培养模式。
4.4 企业导师,实习实训指导
选择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业内口碑,从事本行业一线岗位3年及以上,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指导能力的工作人员或技能大师作为留学生企业导师,负责指导留学生实习实训。以学习行业实际操作能力为首要目标,培养留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留学生职业素质。
5 结语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苏高职院校需要有效提升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供给水准,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会倒逼我国高职院校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审视人才培养质量,转变留学生教育的培养模式、结合学校发展特色,紧随“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领域,增设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课程,更好地支撑“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