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特需项目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体制的创新
2019-03-22钱国庆杜卫刚固旭
钱国庆,杜卫刚,固旭
(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具有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的转型高校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工程硕士等有关专业学位类别的研究生教育要瞄准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主要招收在科技应用和创新一线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员”。
1 产教融合意义及特需项目实施背景
从培养路径来看,产教融合结合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将学校的传统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现场教学融合,使学生在企业工作实践中获得实际操作的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
从协作上来看,“产教融合是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在社会范围内,充分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以服务经济转型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主线的产业、 教育内部及之间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和高度融合,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家教育战略的新诉求,已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从实践上来看,早在2011年,江苏省淮阴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以及南京审计学院4 所高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特需项目培养的研究生属于工程硕士,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 所高校与当地企业深度合作,进行产教融合的探索,截至2018年7月,围绕特需项目共建设了80 余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00 多名研究生深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对产教融合的方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证明,“产教融合”下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进行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的过程中的新模式。
2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产教融合”的国家教育改革总体要求背景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工作站,是为了能够在产品研发上借助高校科研力量获得突破,是为了能够在产业发展中获得科研助力; 特需项目相关高校推动产教融合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推进与企业合作的空间,进一步推动特需项目人才的培养的质量,这需要在校企双方资源与利益上寻找到共赢点,在现有管理机制上进一步优化,提高高校、企业参与办学的深度与广度,创新办学体制,推进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2.1 建立以成果转化为着眼点的协同双导师制
目前学校和企业都为进站的研究生配备学校及企业的两个导师,也称为“双导师制”,双导师制的存在是因为高校的导师缺乏实践操作的指导能力,企业的导师缺乏理论指导的能力,设立的初衷是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得益,这是特需项目培养研究生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导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着眼点的不同导致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在先天的具体合作的方式上就存在差异,导致最终的培养人才的目的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差异,很难把实践和理论完全的糅合是双导师制存在的天生的缺陷,最终导致人才培养上的不足。
产教融合的目的是让产业和教育合作,实现产教一体,在这样的导向下,研究生工作站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要把学生的科研项目作为关注点和合作点,而不仅限于告知学生的理论或锻炼学生的实践,以实现学生的成果转化为着眼点,加强导师之间的合作,以学生培养为纽带,学生有成果转化,理论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确保了双导师机制的深度、合理运行。以淮阴工学院为例,近三年来,进入研究生工作站共有52 名研究生,共发表SCI 论文70 余篇,参与相关企业产业研发项目15 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极大的锻炼。
2.2 深化以产业为导向的协作运行机制
企业参与研究生工作站及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推动企业的科技革新,推动产业升级,最终推动企业发展。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是政产学研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但是从目前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状况来看,有很多企业参与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积极性和意愿性都不足,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发展后劲及发展出路存在问题,企业的根本发展诉求得不到保证。根本的原因是在围绕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中政企学研合作的分散式管理机制导致的,分散式的管理各自为政,形成不了合力,不利于成效提升等现实动因,使得各方的投入、 管理都不到位,限制了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分配,导致各方的利益诉求得不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各方开展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导致产教融合得不到真正落实,导致产教融合较多地停留在表层,难以进一步深入下去。
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产业的发展,产业是工作站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研究生工作站才能有活力和生命力。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在管理体制上要进一步推进,应坚持以产业为导向,要能在合作中凸显各方的作用,共同推进,各自分工,形成合力,实现“前端后延、后端前沿、政府健联”等特色,凸显政产学研各方的实际利益诉求,才能够最大保证平台建设的成功,推动产教融合的落实,从目前实践来看,淮阴工学院“四位一体”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非常成功,坚持以项目为牵引的个性化培养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以淮阴工学院为例,该校研究生先后参与了学校与中化集团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吴赣药业(苏州)有限公司、江苏戴梦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银珠化工集团公司下属公司)、江苏振方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 江苏凯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的技术开发(委托)项目的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符合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诉求,研究生工作站管理体制上的优化将更有利于推动特需项目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研究生工作站的良性发展,使得所培养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