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9-06-05邹增丽
邹增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主要群体,因其正处在人格发展的塑造时期,极易受到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深刻影响。一方面,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技术,在便利他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同时,网络文化的缺陷也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人格发展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缺失、人性异化、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剧增。因此,调查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提高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1 调查的工具、对象与方法
该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17 个题目,分别对大学生的自我网络行为认知、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治理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措施、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等进行了调查。选取广西5 所高校的800 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教学班级为单位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回收问卷760 份,其中,有效的问卷有729 份,男大学生342 人、女大学生387 人,大一年级329 人、大二年级109 人、大三年级119 人、大四年级172 人。
表1 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及网龄
2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2.1 大学生对自我网络行为的认知
对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网龄、自我网络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大学生都有4年以上的网龄,大学生每天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比较长,八成以上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2h 以上,且有七成的大学生也认识到自己上网的时间过长,有近八成大学生认为上网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可见大学生自我的网络行为还是有较客观的认知。
2.2 大学生是否愿意在网上公开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表达自己真实想法
对大学生是否愿意在网上公开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61.9%的大学生愿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只有22.5%的大学生愿意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个人资料,表明大学生更倾向喜欢于匿名在网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表2 大学生是否愿意在网上公开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表达自己真实想法
2.3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主要功能
让大学生从5 个备选项中选出3 个互联网对自己的最主要功能,通过对每一个选项的累积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排在前三位的互联网功能分别是获取信息,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浏览新闻及生活信息等;其次是人际交往,大学生会利用网络联络亲友、结交网友;然后是舒缓压力,主要是利用网络排解寂寞,减轻压力。
表3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主要功能
2.4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表现
让大学生从8 个备选项中选出5 个自认为属于大学生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通过对每一个选项的累积百分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排在前5 位的是网络诈骗、散布虚假信息、网络违法犯罪、学术造假抄袭、网络交友不慎。
表4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表现
表5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认识
表7 对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措施的认识
表6 对网络道德法规的认识
2.5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认识
对大学生群体是否存在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大学生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责任以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造成的危害进行调查,结果见表5,87.2%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群体存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且认为产生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责任是大学生自身,认为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律性差、网络监管不到位和相关法律欠缺,对于网络道德失范造成的危害排在前三位的是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心理健康和扰乱社会秩序。总之,大学生群体对于产生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责任和原因有比较客观的认识,普遍认为是由大学生自身导致的。
2.6 对网络道德法规的认识
对大学生是否应该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及是否了解相关网络道德法律法规进行调查,结果见表6,94.4%大学生认为有必要遵守网络道德,网络社会是现实的延伸,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还是有31.8%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或行为规范了解甚少。
2.7 对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措施的认识
对有效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措施、自身应该采取的措施以及什么样的措施是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见表7,大学生认为排在前5 位的有效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措施分别是学生行为自觉、高校德育建设、家庭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约束和加强政府监管。在自身方面,大学生群体认为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学习网络行为规范、学习网络道德课程能有效地避免其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关于什么网络道德教育措施是大学生群体最容易接受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开设网络教育平台、举办德育活动和讲座、 增加德育课程是他们乐于接受网络道德教育措施。
3 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可得出,当代大学生群体每天上网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能意识到长期长时间上网对自己的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愿意在网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只有少部分人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个人资料,大学生更喜欢匿名方式在网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大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诈骗、散布虚假信息、网络违法犯罪、学术造假抄袭、网络交友不慎是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有近九成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群体存在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且产生该问题的主要责任是大学生自身,认为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律性差、网络监管不到位和相关法律欠缺,并认识到网络道德失范会影响社会风气、 扰乱社会秩序、 影响心理健康。94.4%大学生认为有必要遵守网络道德,但还是有31.8%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规或行为规范了解甚少。大学生群体认为学生行为自觉、高校德育建设、家庭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约束和加强政府监管是比较有效的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措施; 就其自身而言,他们认为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学习网络行为规范、 学习网络道德课程能有效地避免其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而且认为开设网络教育平台、举办德育活动和讲座、 增加德育课程是他们比较乐于接受的网络道德教育措施。针对上述研究结论,要减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协同参与,高校要开设网络教育平台、举办德育活动和讲座、增加德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加强网络行为的自律意识;家庭要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引导,提高孩子的网络道德意识;政府要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监管,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关于计量资料中的t 检验
有单样本t 检验,配对t 检验和两样本t 检验。单样本t 检验:是用样本均数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和已知总体均数进行比较,来观察此组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性。配对t 检验:是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观察以下几种情形;(1)两个同质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2)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3)同一受试对象处理前后。从两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要对这两个样本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同,即方差齐性。若两总体方差相等,则直接用t 检验,若不等,可采用t'检验或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