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探析
2019-03-22凌蕴昭
凌蕴昭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广东广州 510075)
把握时代脉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是新时代、新背景下对高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各高校也进一步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大学生量身打造了创新创业教育格局,全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程。
1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创新创业在高校当中被称之为“双创”,在这一背景下,各个高校针对创新创业展开了深入细致研究探讨,并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当中,目的在于让创新创业理念植入大学生心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就业与创业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虽然“双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1 忽略了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面临着失业的现实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目前,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往往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将二者分离,使双创教育和学生的思政教育相脱节,出现了严重的一边倒现象。比如创新创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先天物质条件优越,导致道德观缺失、心理不健康、人生观歪曲,在企业过程中,很容易走入误区,改变了最初的理想架构,造成个人价值观的扭曲,暴力事件、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的现象频频曝光于媒体客户端,给个人未来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给社会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创业创新是为大学生谋求一条生存发展之路,但是思想政治意识淡薄,忘记初心,显然给未来就业道路增设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
1.2 教育方法单一
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故步自封、不求创新,依然遵循老办法、旧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桎梏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比如,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与其他必修课相比,显然失去了主体位置和说话权利,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下降,甚至抛之于脑后。而面对这一形势,思政教师应借助于实践教育,拓展教育方法,注重对学生创业品质、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理念的培养,而实现这些要素,仅仅依靠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远远不够。
1.3 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师对创业创新概念的理解过于模糊,对创业创新内涵以及辐射的社会层面的问题拿捏不准确,这就导致在开展教育活动中,没有针对性、没有成型的教学理论、没有固定的教学脉络,东一腿,西一腿,使学生陷入误区,对创业创新的理解程度也不尽人意。一些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在创业创新教育过程中,流于形式、过度敷衍,在学生面前大讲理论、大谈含义,教学方法机械化,教学内容程序化,没有新意,没有创意,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
2.1 增强学生活力,提升创业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也明确指出爱岗敬业的重要性,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定位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将学生对未来事业的热衷与热爱作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变得更加强烈。要实现这个远景目标,学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人价值观,用观念和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创业创新提供源动力。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不但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明确创业目标以及就业方向,同时也能激发出学生的创业激情。
2.2 显现人格魅力,注重团队协作
随着社会竞争形势的日益激烈,团队合作在企业中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单打独斗只能换来短期经营效益,而团队协作才能缔造企业的远景辉煌。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应不断灌输团队合作意识和观念,彻底摒弃个人主义,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紧密地团结在企业团队周围,将团队协作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保障了个人利益。学生们应进一步明确社会责任感、企业责任感、主人翁责任感的重要性,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的正向人格魅力,将自己的高素质作为传递给其他团队成员,共同促进团队中个体的良性发展。
2.3 正视挫败感,磨炼真性情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品格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卓越的品格修养将为每一位学生开启一道成功之门。一个人的品格主要包括勇敢、从容、果断、坚强、不抛弃、不放弃等,而这些品格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社会磨砺才能够逐步形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生存压力摆在人们面前,对大学生而言还未走入社会,对这些压力还没有足够的认知度,当毕业后面临全新的生活、工作环境时,有些学生就因为品格的缺失而无法适应新环境,最终导致被社会淘汰。因此,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这些现实案例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保持冷静的态度,敢于面对失败,以顽强的意志力和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4]。
2.4 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创新创业内容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谈,不是形式主义,表面上看属于精神层面的教育机制,而深层次挖掘不难发现,由精神带动力而拓展的物质领域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因此,在开展实际工作时,不能仅仅依靠于口头灌输与说教的形式,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教育过程转化社会实践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定期地开展一些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力,而且也能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对构建个人的正向价值观体系大有裨益。
2.5 评估与激励机制并行,创新与创业模式同轨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学校也应该将团队合作内容融入基础学科的课堂,使团队合作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学校应进一步完善评估与激励体系,建立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使优秀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效带动其他学生跟上优秀学生的步伐。此外,根据学生个性不同以及对未来就业愿景的不同,督促学生制订个人的未来职业规划,将职业素养、学科素养、综合素养融入到职业规划当,将创新意识、创业认知作为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内容,使其正确指导学生的就业方向与发展方向[5]。
2.6 施行挫折教育,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根基
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高低不同,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及时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一些测试或测验,考查学生在遇到挫折时的行为、心态以及外在表现,然后在教育时对症下药,使学生们养成正视挫折的能力,时时处处保持一颗乐观心态,否则毕业后也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开展一些抗挫折能力的锻炼活动,坚定大学生的意识力,使其形成坚毅果敢从容的优良品质。有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长的宠爱,不仅动手动脑能力差,而且当遇到困难、挫折时也意志消沉,长时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给学习生活带来诸多困扰,针对这些学生,采取抗挫折训练,不但要磨平个人不良习惯的棱角,同时通过训练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开展挫折训练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性格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完美结合也是高校当下乃至未来教育体系当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大学生只有受到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意识到就业与创业的危机感,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学好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为自己的未来开辟出一条通往成功之门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