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感”
——时政新闻播音的内在气质

2019-03-22

传媒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时代感播音员时政

陶 安

(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浙江 杭州 310008)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逐渐认识“时代感”对时政新闻播报的重要性,无论是原先的热情、大方,还是后来的端庄、稳健,或是现在的贴近民生,这都是时政新闻播音过程中表现出的内在气质及显著的“时代感”,只有极重视时政新闻播音的内在气质与“时代感”,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时政新闻。

二、时政新闻播音的要素

(一)吐字规范准确、清晰圆润、流畅朴实

播音员是人民群众的普通话发音教师,因此,播音员必须保证自身发音规范。播音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吐字清晰度有一定要求,要求其发音规范、字正腔圆,但是不能像爆米花一样向外蹦字,整个文本内容阅读过程中需要保证流畅,听起来就如同流水一般接连不断、和缓温柔、生动活泼。播音岗位对工作人员的声音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其声音圆润动听、避免干涩、吐字饱满、声音不散、字音不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时政新闻文本内容播音的要求。时政新闻内容多半为国内外大事件,其中也包括党和政府的声音,因此,时政新闻播音员的声音要朴实、明亮,如同沁人心脾的泉水一般,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民群众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受到美的声音的熏陶[1]。

(二)刚柔并济、虚实结合、变化自如

播音员在发音过程中,需要保证声音刚柔并济,无论是男声或女声,都应当在发音时找到一个合适的分寸,使整个播音过程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一味刚强会让播音员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的死板,一味柔和却会让人感受到萎靡不振。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让整个播音过程更加舒适,满足人民群众的听觉需求。播音员在发音过程中,需要保证声音虚实结合。声音过高会导致整个播音过程出现较多假音,无法表达文本内容中细腻的情感部分,而声音较低则会显得气声较多,导致文本内容听起来缺乏真实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感官体验。在实际播音过程中,播音员需要重视刚柔并济、虚实结合的发音特点。除此之外,播音员的声音要始终保持平稳顺畅,在播音不同文本内容时也应当变化自如,使整个时政新闻播音过程更加具有规范性与易懂性。

三、时政新闻播音的内在气质

(一)时代气息的现实反映

根据笔者对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了解可知,1940年冬天,延安市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之中,那时,麦风、姚雯、肖岩作为中国第一代播音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最大程度地、坚持不懈地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声音,那声音中饱含的真实感、战斗力和说服力成为当时人民群众心灵中的灯塔,为人民带来黑暗斗争中的光明、方向与希望。这个时期,广播播音员的声音具有极其鲜明的特征,爱憎分明、坚定有力。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广播事业也开始迎来了春天,自此,我国播音事业开始迎来发展盛况,这个时代的播音特色同样非常鲜明,具有极其显著的朝气、热情。能够让听众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976年7月1开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开始正式开播,为时政新闻播音事业带来了全速发展的机会。赵忠祥、邢质斌等新闻播音员以其大方、稳健、扎实、端庄的播音实力在镜头面前向人民群众传播政府与时代的思想,罗京、李修平、李瑞英等播音员也紧跟着前辈的脚步,继承发扬我国播音事业的优秀传统,将《新闻联播》打造成为我国标志性时政新闻节目之一。自千禧年之后,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升,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促使新闻播音开始之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例如《南京零距离》(江苏卫视)、《新北方》(辽宁卫视)、《第七日》(北京卫视)的等新闻节目,都以其贴近性与服务性广受好评,收视率不断攀升,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新闻节目之一。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部分。由此可知,时代气息的现实反映是执政新闻播音的内在气质之一[2]。

(二)党声民意的承载根本

广播电视行业从出现的那天开始,便伴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党的领导团队对于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监督作用非常重视,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工作安排不同的任务与目标。

目前,新闻内容仍然以其鲜明生动、权威亲和的外在气质引导时代主旋律的传播与弘扬,为正能量的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新闻工作与生活的贴近性与服务性使其工作人员被赋予极为神圣的职责,承担极为重要的使命。时政新闻是党声民意的承载根本,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内容会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人员的行为基础,因此,播音员必须积极学习相关内容,领会党的领导团队发音中包含的精神实质,才能将其内化成为时政新闻播报的内在气质。时政新闻的播报也是时政新闻的二次创作过程,播音员必须将自身的情感与认知通过客观公正的角度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的传播与监督。播音员需要积极承担自身责任,理解自身工作的价值、重要性与必要性,寻找到最适合播音员自身的表达形式。在对时代的发展进行分析之后,我们能够发现,时政新闻的播音员始终需要承担对党、对人民、对媒体、对个人的责任,利用自己的语言充分表达党与政府的主张,使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与其充分结合,将政策内包含的精神内容与社会实践环境相结合,统一新思想、新事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新时代赋予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重要使命,也是时政新闻播音的内在气质[3]。

四、时政新闻播音中的“时代感”需要结合内在气质进行表现

播音行业中的前辈夏青老师,他的声音便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甚至有人将夏青老师的声音称为“祖国之音”,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认为夏青老师的声音中表现出的气质与形象就是祖国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众多新闻报道形式也开始不断涌现,这种多元化的新闻形式也为播音员、主持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除了传统形式的时政新闻播报之外,还有一些突发性新闻、重大事件需要播音员、主持人以直播的形式进行播报,以保证新闻内容能在第一时间传达出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直播连线、现场播报等新型的时政新闻播报形式极为考验播音员的综合素质,人民群众在观看相关内容时,也希望播音员能在直播形势下说出极具思辨性质内容或引领性质的内容,或是将现场的具体情况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时政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播音员自身的特殊气质,才能充分表现时政新闻播音的“时代性”。从这一点对目前的时政新闻播音员进行分析,我们能发现其内在气质的培养还需要很长的奋斗目标。例如我们在每天晚上都会观看的《新闻联播》中,主持人队伍中最年轻的播音员是欧阳夏丹,她可以被称为央视“新时代主持人”的代表,她的外形看上去清爽自然,声音温和且具有感染力,从骨子力便透露出深厚的文化气息,观众们之所以会喜欢她,正是因为喜欢她身上那股洋溢着时代感的气质,使她在众位年轻主持人中异军突起,成为人们最喜欢的主持人之一。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到这位主持人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只有这样,才能使众多时政新闻播音员将注意力放在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文化底蕴的培养上。即使有了现在的成就,欧阳夏丹依旧在不停地努力着,不断积累提高自身能力,其他主持人更加不能松懈。

五、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正确地使用文字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句话直接影响了时政新闻的播报。时政新闻的质量能够直观衡量媒体信息传播能力与水平,播音员能否将时政新闻中的文字语言优势清晰表现,需要播音员具有扎实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气质沉淀等,另外,“时代感”也是时政新闻需要关注的重点。时代的改变使人民的生活方式、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变化,但时政新闻播音“时代感”的内在气质却从未变化,主要表现在鲜明的党性、强烈的国家意志、崇高严肃的工作作风。随着历史的发展,时政新闻的声音也会逐渐成为历史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在全媒体背景下积极传承前辈理想,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细心、仔细塑造时政新闻播音的内在气质,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时代感播音员时政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中国建筑的传统化和时代感
时政
时政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时政
时政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