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普通话语音失范现象
2019-03-22赵睿芳王虹凯
赵睿芳 王虹凯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994年我国启动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广电总局将普通话水平达标列入播音员、主持人上岗的必备条件。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指出播音员、主持人等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用语。[1]新时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依然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承担着“推广普通话”(以下简称“推普”)的重要责任。
一、剖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音失范现象的意义
(一)广播电视的功能
支庭荣在《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一书中,谈到“广播电视的主功能与多功能”时认为,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舆论宣传工具。广播电视的主功能是:通过对信息的传播,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这种正确的舆论引导不仅可以不断提高广大受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可以产生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强有力的推动。[2]
(二)主持人的功能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档节目在演播进程中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受众与节目信息、感情交流的桥梁和纽带。[3]一档节目能否建立起与受众的长期的、稳定的情感,主持人在其中功不可没。无论是西方国家的主持人,还是我国的主持人,在谈到主持人必备的素养中,无一例外都提到了出色的语言功底。而对于我国的主持人来讲,“用语规范”往往是对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的首要的要求。
同时,作为大众传播的一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有责任向广大受众传播真善美,主持人应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引导广大受众,而非迎合广大受众。
最后笔者认为,主持人的语言的规范化,更是主持人审美性的一种体现。
(三)受众审美素质的提高
随着广大受众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受众的审美素质也越来越高。历史文化节目《国家宝藏》的播出;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的开播;一些城市“朗读厅”的设立;各种“读书会”“阅读会”的沙龙的成立等等,也都使得受众的审美素质、鉴赏能力大幅提高。
现在社会上涌现出了大量的语言艺术培训机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语言、表达之美。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美”的传递者,理应成为“美的追求者”的“效仿”对象,这就要求我们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达首先是“规范的”“标准的”,然后才能是“美的”。
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语音失范现象
普通话语音主要由声母、韵母、声调及音变这四个方面构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音失范现象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声母发音的缺陷和错误
声母是一个汉字开头的第一个音节,声母发音的缺陷或错误会造成字音含混不清,进而会导致语义不明,严重的还会影响传播效果。例如,湖北之声《万有引力》的主持人在读“经济”“谢谢”“近期”“搭建”等词时,开头的声母j、q、x会发出很明显的摩擦声,这就是一种声母缺陷现象。同样的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中,主持人也是容易把以舌尖前阻z、c、s和舌面音j、q、x开头的音发出带有很强烈的摩擦音,发音很不清晰。
网络共享平台适合大规模人群的教学过程,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资源共享课程较多,但是有些课程只适合专业学生选择,人数少、指导教师少,导致课程的过程体系不完善,收到的效果甚微。
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主持人把“伙伴(bàn)”的“伴”读作“(pàn)”把“戛(jiá)然而止”读作“戛(gá)然而止”,把“男生组(zǔ)”读成了“组(zhǔ)”,“说成(chéng)”读成“说成(céng)”,“做操(cāo)”读成“做操(chāo)”等。
还有一些主持人受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语言的影响,把“是(shì)”发成“系(xì)”、把“这样”发成“酱(jìang)”等等。虽说这些现象不至于导致信息的传递不准确,但是却对受众学习普通话造成了一些影响。
(二)韵母发音的缺陷和错误
韵母是一个字紧跟着声母的部分,也是一个字的“腹”地,一个字可以没有声母,却不能没有韵母,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根据笔者对多档广播电视节目的聆听、观看,发现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的韵母的缺陷和错误主要是这样几类:
1.主要韵母发音不饱满
主要韵母指的是单元音韵母中口腔开合度较大的元音韵母,如:a、o、e。这些音发音不饱满导致整个字发扁,不饱满、不悦耳、不规范。例如,《王牌对王牌》节目中,嘉宾主持人说“介绍”的“绍”时,拼音“shao”中的“o”的发音就很扁,这是一种韵母发音的缺陷现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阳光心灵》栏目,主持人在说“人才(cái)”的“才”时,拼音“cái”中的主要韵母“a”也发的很扁。
这样的情况比较常见,开车打开收音机收听节目或是用手机打开一些APP观看节目时常常可以听到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韵母发音存在缺陷,受众,特别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观看或收听此类节目时,就会模仿和学习主持人和的发音,这对“推普”的规范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韵母发音“模棱两可”或发音错误
韵母发音“模棱两可”这种情况也会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准确,例如《王牌对王牌》节目中,主持人把“经(jing)典”的“经”发的有些类似“jin”,受众可能会听成“今、金、斤”等,把“感(gǎn)动”的“感”发的接近“港(gǎng)”,“讲(jiǎng)”发出来接近“假(jiǎ)”这样内容传递就不准确了。
3.韵尾不归音
韵尾发音不归音也是一种韵母发音缺陷的现象,严重了会影响内容的准确传递。在笔者评价的大部分节目里,播音员、主持人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韵尾不归音现象是前鼻尾音n和后鼻尾音ng。比如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中,主持人把“无肉不欢(huān)”的“欢”发成接近“(huā)”的音了,对韵尾n的归音是不到位的。河北新闻广播《玩转朋友圈》的女主持人把“行(háng)业”的“行”读的接近“(há)”的读音,没有对后鼻韵尾ng进行归音。
(三)声调的不准确
声调被称为一个字的“字神”,声调具有区别字词的意义的作用,一个字的声调读错了,意义就可能与本来想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了。据笔者分析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普通话的声调的把握上存在问题较为突出,大致可归纳为两类:
1.容易混淆的字声调易读错
例如,《我是大明星》的主持人把“开幕在即(jí)”的“即”读作“jì”把“因为(wèi)”读作“因为(wéi)”,《王牌对王牌》节目主持人把“混(hùn)合”读作“混(hǔn)合”,中央电视台《越战越勇》的男主持人把“着(zhuó)重”说成是“着(zháo)重”,《快乐大本营》节目主持人把“结(jié)婚”读作“结(jiē)婚”,把“潜(qián)在”读作“潜(qiǎn)在”等等。
2.受方言影响或语言习惯导致声调的不准确
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主持人把“肤(fū)浅”读作“肤(fú)浅”,《我是大明星》节目主持人把“邮(yóu)寄”说成“邮(yōu)寄”,把“好(hǎo)吧”说成“好(háo)吧”等等。
(四)音变的不准确
语流音变现象在普通话中比较复杂,包括轻声、儿化、上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词语的轻重格式、语气词“啊”的变化等内容。音变的复杂性为普通话的规范化增加了难度。例如,《玩转朋友圈》主持人把“一(yī)线”说成“一(yí)线”,“不行啊”中的“啊”应变调为“nga”,《王牌对王牌》节目主持人把“介绍(中重格式)”说成“中重(重中格式)”等。
三、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语音规范性的建议
(一)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主持人注重媒介形象的意识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有好的声线、漂亮的容颜,还要有规范化的表达。笔者认为,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是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音规范性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在很多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大多侧重于主持人的综合素养的培训,关于普通话的规范性的培训却是不多见的。语言的规范性的培训一定要细致到字词、调值、音变,帮助主持人从基础上规范普通话。
(二)组织实施考核制,规范主持人的普通话语音
定期组织业务考核,可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起到积极地督促作用。
社会风气的普遍浮躁使得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大环境下忽略了对业务基本功的重视,缺少钻研精神。如果组织考核,并且奖罚分明、责任到人,我想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提高节目语言质量、信息传播效果以及减少犯错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三)主持人应在时时处处养成好习惯
已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三十多年的从业中零失误、零差错。他的同事李瑞英说:“罗京的主播台上,总是会放一本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而且被翻阅得破破烂烂。”
四、结语
笔者认为罗京之所以能够做到从业三十多年零差错,主要是罗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对待业务、工作总是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