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疆“高校图书馆+E”精准文化扶贫的路径
2019-03-22张瑞娥
张 豫 张瑞娥
(石河子大学图书馆,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引言
反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实行有效措施来缓解和减少贫困。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贫困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单是物资匮乏,还是社会文化教育资源的缺失。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成员,可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为贫困地区创设文化阵地和活动平台,提升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中心,能促进文化在人群中的传播;互联网作为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传播具有迅捷型和无序性,因此互联网络和图书馆社会化教育功能发挥的融合共享给边疆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也给寻找西部边疆地区文化教育扶贫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探索出了新的建设模式。
二、新疆地区“高校图书馆+E”精准文化扶贫存在的困难
(一)新疆贫困地区的群众素质普遍较低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在新疆34个边境县(市)中一半是贫困县,尤其是南疆四地州,仅2%~3%的人能正常听、说、读国语,大部分人员科学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低。因此,要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改善贫困人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开阔眼界,引导他们学习和使用新技术,激发其自身的“造血”能力,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1]。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单一、目标识别不够精准
目前,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扶贫多采用馆藏文献捐赠、科普讲座、推送信息等方式。新疆地区文化差异较大,需要对特定地理环境下的特殊文化模式做出“精准”识别。对贫困人员基本情况不了解、实际需求不明确,导致文化扶贫没有针对性、不够精准,只能让贫困对象被动接收各类信息。
(三)文化教育扶贫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善,造成文化扶贫“无法可依”“无规可循”;此外,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缺乏相应的保障、激励和竞争机制,很难提高其主动性和规范性,这些因素都影响图书馆员参与文化扶贫的积极性。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的可行性方案
(一)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丰富
石河子大学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也是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学校,现有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200余万种,种类丰富、专业性强,且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具有自身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E”也迅速崛起,以促进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贮存,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如石大硕博论文数据库、兵团地方文献数据库等。“数字图书”和纸质图书各有所长、互相补充,把高校图书馆如此面广质优的馆藏资源统筹起来,将会在精准文化扶贫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2]。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雄厚,技术优势明显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在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推送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这些方面可以贫困地区图书馆提供帮助。高校图书馆还具有学历层次高、学科结构合理的专业型人才及优秀在校生都可针对贫困地区开展文化扶贫服务[3-4]。
四、高校图书馆精准文化扶贫的路径研究
(一)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平台
在致贫因素中,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等素质的缺失是主要诱因。“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到公共文化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高校图书馆对精准文化扶贫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标引、组织、关联、整合和聚合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领域贫困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导航和提供检索入口,做好精准文化扶贫信息的数据存储、价值挖掘、数据管理等工作[5]。高校图书馆通过实地了解,确定精准文化扶贫对象所需,收集整理各类基础数据,为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利用能实现文化精准扶贫的相关信息数据库,建立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通过数字信息服务平台,使文化资源与实际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可实现文化信息服务项目的精准推送,达到扶贫减贫的目的。
(二)开展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传统服务基础上的创新和升华,是服务能力提升和履行文献保障职能的重要体现。嵌入式学科服务特点体现在服务多样化,并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同时要求馆员不仅是学科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用户信息需求解决过程中的参与者,发挥特长,协同用户完成特定的服务内容[6]。在帮扶过程中,也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图书馆和受帮扶者之间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建立联系,使扶贫信息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吸引受帮扶者,帮扶效果会显著增强。
(三)开展“真人图书”服务
可以把图书馆开展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也引入文化扶贫中来,开展“真人”图书服务。聘请不同学科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专家学者或大学生,在农业种植、法律法规、信息获取、中华传统文化、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对贫困者进行帮扶。贫困地区因自然条件的限制,贫困个体因文化水平、需求、信息甄别能力等不同,“真人图书”服务必须经过前期基本信息调研,在精准确定目标人群的基础上,有针对地分析贫困者的致贫原因并根据实际需求,量身定做“真人图书”,以此提高贫困者的参与性。第二,要想让“真人图书”服务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建立健全其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可持续的借阅规则,根据贫困者的需求“量体裁衣”;其次,要健全“真人图书”招募、管理、激励和反馈评价制度等制度[7]。
(四)借助新疆特色文化助推精准扶贫
在国家《“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中对“文化扶贫”范围的界定,多是经济和教育相对贫穷的地区[8]。因此,高校图书馆在精准文化扶贫时要与地方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特征等必要因素。新疆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如何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也是新疆文化扶贫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可以依托新疆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服务。通过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挖掘文化产业的亮点,针对目标人群,制定符合当地文化特点和易于操作的服务项目,使贫困者走出贫困,这也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精准文化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结语
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文化扶贫的意识不断增强、行动不断增多,人力、智力、资源等优势条件也得到了明显体现。但高校图书馆仍需要牢牢把握住“精准”的标尺,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以现“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还需要不断创新扶贫路径和总结经验,让高校的优质资源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将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值,这也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