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达旨”翻译看严复的翻译思想*
——以《天演论》译本为例

2019-03-22刘青青阎黎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严复译文原文

刘青青,阎黎明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和启蒙思想家。作为翻译家的严复,关注西方科学著作,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社会通诠》等名著。《天演论》是严复最早的翻译作品,给当时混沌的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及“自强保种”的重要性,也让更多民众行动起来改变中国当时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由此可见,《天演论》的确是一本成功的译作,这与严复采取的翻译手段——“达旨”翻译息息相关。

谈起“达旨”翻译,严复自己认为这种翻译方式“实非正法”,劝诫大家不要效仿他,但正是这种“非正法”的翻译方式才让《天演论》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那为什么其所谓不正确的翻译方式反而能取得成功呢?这是因为严复所采取的“达旨”翻译背后蕴含其独特的翻译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本文将分析研究“达旨”翻译的概念及其提出的背景,结合“达旨”翻译手段在《天演论》译本中的体现,更深入地了解严复的翻译思想。

一、“达旨”翻译概论及产生背景

1896年,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1898年,《天演论》慎始基斋样本校阅完毕,再经增订译例言后,旋于是月正式雕版刊行(黄克武,2014)。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写道:“译文取明深义,故词句之间,时有所傎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倍本文。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挥,实非正法。”简单来说,“达旨”翻译认为最重要的是揭示原作的理论精髓,只要译文能充分表达原作的精神,就不必拘泥于原文的文字结构。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对“达旨”翻译作出了解释,但也表示其“实非正法”,他为何要用这种方式去翻译《天演论》?这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

当时的中国,对外战争不断,国力衰微,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步步紧逼,中国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要变法图强,以改变当时中国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而此时的严复受甲午战败的刺激,也意识到战争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军事落后,而更有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思想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师法西方,才能突破困境(黄克武,2014)。在甲午战争结束不久后,严复开始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原书批判了达尔文与斯宾塞的观点,从伦理角度对“丛林法则”进行了反思。严复在翻译这本书时,同意赫胥黎对“物竞天择”的修正,即在肯定自然力量的同时,更强调人为力量带来的改变。这样的思想对当时中国人来说,有利于国人实现应变图强的目的,为中国社会所急需。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才会对原著进行大篇幅的调整,把重点从对达尔文和斯宾塞的批判转移到了对“自强保种”的强调上。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严复当时提出“达旨”翻译具有时代合理性,对于学习西方科技文化、启发民智影响重大。

二、“达旨”翻译手段在《天演论》译本中的体现

《天演论》一经发表后,立即引发全民阅读狂潮,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严复的早期译作,《天演论》的翻译方法多偏重意译,只求达旨,似略亏于信(王禀钦,王颉,2009)。这也就是说,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更追求“达”,以“达旨”翻译手段为主,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严复曾在《天演论·译例言》手稿中写道“(一)是译以理解明白为主,词语颠倒增减,无非求达作者深意,然未尝离宗也;(二)原书多引喻多取西洋古书,事理相当,则以中国古书故事代之,为用本同,凡以求达而已;(三)书中所指作家古人多希腊、罗马时宗工硕学,谈西学者当知人论世者也。故特略为解释;(四)有作者所持公理已为中国古人先发者,谨就简陋所知,列为后案,以备参考。”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达旨”翻译手段在《天演论》译本中的体现。

(一)“词语颠倒增减”

“词语颠倒增减”即在翻译时调整原文语序以及对原文进行增译减译。这一翻译手段在《天演论》中比比皆是,本文将摘取一例对其进行分析。

例1 Suppose a shipload of English colonists sent to form a settlement,in such a country as Tasmania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last century(Huxley,T.1896).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因为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从而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并不能自主完成学习活动,这对于学生日后数学学科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思维和能力快速发展,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学习特点展开有效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引下改变并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实现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完善加强。

译文:今设英伦有数十百民,以本国人满,谋生之艰,发愿前往新地开垦。满载一舟,到澳洲南岛达斯马尼亚所。(严复译,1898)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可以发现,译文中的“以本国人满,谋生之艰”是原文中所没有的,是严复自行增译,属于“达旨”翻译手段“颠倒增减”中的“增”。

(二)“以中国古书故事代之”

严复主张在“事理相当”的情况下,用“中国古书故事”来代译“西洋古书”的引喻。

例2 No less certain is it that,between the time during which the chalk was formed and that at which the originalturfcame into existence,thousands of centuries elapsed,in the course of which,the state of nature of the age during which the chalk was deposited,passed into that which now is by changes so slow that,in the coming and going of the generations of men,had such witnessed them,the contemporary,conditions would have seemed to be unchanging and unchangeable(Huxley,T.1896).

译文:沧海扬尘,非诞说矣。且地学之家,历验各种僵石,知动植庶品,率皆递有变迁。特为变至微,其迁极渐,即假吾人彭、聃之寿,而亦由暂观久,潜移弗知;是犹蟪蛄不识春秋,朝菌不知晦朔,遽以不变名之,真瞽说也。(严复译,1898)

严复用“即假吾人彭、聃之寿”来表示时间概念。这里的彭、聃指的是先秦道家先驱彭祖和道家创始人老子,传说中二人都很长寿。可以看出,严复用中国古代传说来翻译原文,以便中国读者更好的理解。

(三)“略为解释”

严复认为,在翻译时应该对原文出现的“希腊,罗马”的“作家古人”进行解释。

译文: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严复译,1898)

原文中提到了“Caesar”,但却未对该人物做任何解释说明,因为凯撒在西方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无须赘言。但对当时封闭的中国来说,民众可能并不知道凯撒是何许人物,所以严复在翻译时增添了“罗马大将”对凯撒的身份进行说明。

(四)“列为后案”

在《天演论》中每一章节后面都有严复所添的“复案”,通过添加按语对原文进行解释说明,即其所言的“列为后案”。由于所有“复案”均为严复自己所添加,原文中并未出现,所以下列例子中并无原文。

例4复案:物竞、天择,发于达尔文。达著《物种由来》一书,以考论世间动植物类所以繁殊之故。(严复译,1898)

严复为了更好地介绍该书的思想,启发民智,在每一章节后面都加上了自己的按语,这对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严复翻译思想分析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提出了“达旨”翻译,并通过四种翻译手段在译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侧面反映了他的翻译思想。通过对原文以及译本的对比分析发现,严复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视对西方先进科学思想的学习。严复所处的时代,既经历过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用主义思想,又亲历过洋务派“中体西用”的理论,但甲午战败,也使得严复意识到了这两种思想理论的局限性。因此,严复深入西学观念,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思想,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作为思想启蒙的武器,从根本上彻底改造中国。(王禀钦,王颉,2009)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透过“达旨”翻译手段在《天演论》中略窥一二。

例5 And in the living world,one of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is cosmic process is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the competition of each with all,the result of which is the selection,that is to say,the survival of those forms which,on the whole,are best adapted,to the conditions which at any period obtain;and which are,therefore,in that respect,and only in that respect,the fittest.(Huxley,T.1896)

译文:不变惟何?是名“天演”。以天演为体,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尤为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严复译,1898)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分析发现,严复在翻译这句话时运用了“达旨”翻译手段的“词语颠倒增减”,不仅对原文语序进行了大幅度地调整,还添加删减了一些词语,但这样并没有影响对原文精神的表达和传递。原文旨在定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译文通过古雅的文言也传递了同样的意思,解释了何为“物竞”,何为“天择”。另外,“物竞天择”这个译名乃严复首创,让人们意识到世间万物都存在竞争,只有能适应者可存留下来,旨在激励当时的民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落后的现实,更好地向西方学习。在严复没有将“物竞天择”这个概念引入中国时,民众对此一无所知,严复所译的“物竞天择”俨然已成为引进西方先进思想的催化剂,在近代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张。甲午战争的失败加深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严复作为倡导维新变法中的一员,在每则复案中都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主张,通过对西方各种思想的点评来激励当时的中国民众,让人们意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

例6中国廿余口之租界,英人处其中者,多不逾千,少不及百,而制度厘然,隐若敌国矣。吾闽粤民走南洋非洲者,所在以亿计,然终不免为人臧获,被驱斥也。悲夫!

该例摘选自《天演论》导言七“善败”的复案,是严复“达旨”翻译手段“列为后案”的体现。例6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在中国20多个商埠的租界里,居住的英国人多不超过1000人,少不足100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定制的外交和贸易规章却十分整齐缜密,其威重和严明正如他们势力与之相当的国度。而我国福建、广东的一部分人到东南亚和非洲一带侨居谋生,人数大约在10万人左右,但他们大多终免不了供人家做奴婢的命运,终日被人家鞭策驱使。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啊!”(杨和强,胡天寿译2007)。从复案中可以看到,严复心系中国民众的命运,同时用中国和英国做比较,指出了英国之所以优越领先的原因。这也可以看出,严复忧国忧民的大家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第三,严复的翻译强调表达原文精神。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写道:“故西文句法,少者二三字,多者数十百言,假令仿此为译,则恐必不可通;而删削取径,又恐意义有漏,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简单来说,就是在翻译英文时如果逐字逐句的翻译会使得译文难以理解,但若采用省译的方式又会导致不忠实原文的情况出现,所以翻译要靠译者理解原文精神,才能做好翻译。正是由于严复这样的观念,所以我们才能在《天演论》中读到许多不拘泥于原文结构,但又能表现出原文内涵的精彩译文。

例7 It is as little to be doubted,that an essentially similar state of nature prevailed,in this region,for many thousand years before the coming of Caesar;and there is no assignable reason for denying that it might continue to exist through an equally prolonged futurity,except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man(Huxley,T.1896).

译文:数亩之内,战事炽然,强者后亡,弱者先绝。年年岁岁,偏有留遗。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苟人事不施于其间,则莽莽榛榛,长此互相吞并,混逐蔓延而已,而诘之者谁耶!(严复译,1898)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译文大部分都是属于增译。原文直译过来意思如下:“无可怀疑,在凯撒到来之前的几千年中,这个地区主要的是类似的自然状态占优势;除非由于人的干预,也没有可以申明的理由否定它能够在同样长久的未来岁月中继续存在下去。”(《进化与伦理》,科学出版社,1971)意思是“仅观几亩草木之间,生存的战斗炽热而惨烈,强大的总是最后消亡,弱小的也总是最先枯灭,但总有胜利者在激烈的生死之搏中赖以存活。似这种生物间生存的较量,不知从什么时间已经开始,更不知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如果在期间不施以人力加以有序整理,那么任许草木相互倾轧,尽力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不断相互吞并,那么最终的生存之战将延续过去的混乱和惨烈。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有谁去认真加以考察呢”(杨和强,胡天寿译2007)。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原文和译文都强调了人为力量的重要性,但原文只是点到为止,未做过多说明,但严复却在译文中紧跟前文提到的草木,并且就“草木生长”举例说明,强调人为干预的重要性,后面又紧接着说明了如果没有人为干预未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是在强调人为干预的重要性。虽然严复在译文中增加了许多原文没有的内容,但却并不显得多余,反而更突显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和精神。

通过分析“达旨”翻译手段在《天演论》译本中的体现,严复翻译思想的脉络也逐渐清晰,他强调重视对西方先进科学思想的学习,同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张,重视表达原文精神。探究严复的翻译思想能够增进人们对他的了解,为世人还原一个更为真实、生动、立体的大翻译家。

猜你喜欢

严复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译文摘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I Like Thinking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