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模式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9-03-22袁晓维陈衡
袁晓维,陈衡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1 工作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现今,我们所说的工作室也就是一种培养模式,它可以针对有相关需求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我们当今社会高等职业教育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实践,而工作室本身培养的效果也会略有差异,这一点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环境的差别以及不同专业的差异所造成的,一般的工作室模式逐渐需要进行转变,成为创新创业型的工作室模式,这样一来,便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适应当前国家的新环境。
1.1 一般工作室模式
对于一般学校的工作室模式来说,通常是以具备相关专业并具有一定经验的指导教师作为整体主导,而此专业想要学习的学生则是作为整个工作室的主体。通常来说,这个一般的工作室模式都是接受来自学校内部、企业内部以及社会上的相关项目,然后交付给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训,以这些项目作为主要工作任务,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来帮助学生学会各项技能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这样长此以往,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完好的胜任自己所要进行的工作,才能够为自己的公司甚至是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对于大多数的一般式工作室来说,往往处于学生数量较少且综合素质较高的良好局面,学生的心思都比较少且学习的目标都比较明确,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所以一直到现在,传统的一般的工作室模式都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教育形式。
1.2 创新创业工作室模式
创新创业工作室模式与传统的工作室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工作主要是以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主导,但是众多参与的学生都不仅仅是只局限于相同一个专业的相关学生,并且参与同一个项目的人数也不会有过多的限制,这种创新创业型工作模式能更好地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另外,创新创业工作室所接受的实践项目也不同于传统的一般式工作室模式,相对来说,它所涉及的专业方面不再只仅仅局限于一种,并且项目的内容也不是由工作室自己选择,它往往会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安排,在此项目的完成期间,相关辅导教师的指导则处于辅助的地位。在此之前,工作室只是简单地帮助学生提供相应的设备以及教师的指导方式,而现在,工作室逐渐向学生们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环境氛围,并且为整个工作室的带来了一定的制度保障,这种创新创业工作室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专业学生的学习激情以及工作热情。
1.3 工作室模式创新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的人才市场的相关需求也逐渐地走向了专业化,相关人员也逐渐趋向于多功能以及复合化,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思维,这都是工作室模式创新大势所趋的相关影响因素。 同样的工作室模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改变,特别是在相关的制度上以及人员运作上,工作室也应当在对学生的管理、相关学校项目的选择中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室能力建设以及相关政策考核中也要做好相关工作,在对自身进行创新改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相关职业综合素养。 与此同时,工作室也应该帮助连接高校、政府以及企业,在三者之间形成相互连接的交流平台,积极帮助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2 工作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在当今社会,目前大多大学生们对于创新创业的具体意识还不够完善,另外有许多大学生会认为创新创业会存在有一定的风险,这样会间接地阻碍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发展,不止如此,现今许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所不足,所以如何将工作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
2.1 工作室组建与目标
所谓工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常是以工作室为创新平台,积极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坚定地以行业之中的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国家行业市场的需求为目标,开展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意识以及实际应用技巧。为了完成组建目标,坐着从各高校的在校学生中选择了,如软件专业的云计算专业外语专业,电子信息专业,信息化管理专业网络等各种专业的学生。这一批优秀学生具有优异的专业素养,团结合作能力强,创新创造意识能力强。他们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业余时间的项目开发。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将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传授给这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组织和积极地参与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 这些项目包含国家级的竞赛以及企业服务的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 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优秀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2.2 工作室管理方式
完成好工作室的组建之后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本报学生进入入学的第二学期始,针对的对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所有学生,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人才的选拔与淘汰,制定总的培养时期为两年,依据当前企业人才培训需求,设计了三种不同规格的职业岗位培养。工作室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同。第一,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名组长,组长可以进行轮换,组长的职责在于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室的安排工作。第二,颁布以学期为时间单位的若干个项目任务,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项目的完成是以学生为主,导师作为辅导来进行的。导师主要负责项目的进程,并制定各阶段的任务指标,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并做好后期的记录工作后续类似项目的进行,提供给其他工作室学生以借鉴,对可能出现的重复性的工作进行整理。第三,导师应当安排学生每周对自身的任务进程进行一个总结,包括对当前的任务完成状况以及出现了问题的总结,对后期工作的安排,制定下次会议之前需要完成的任务的细则。 并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对出现延期和未完成的目标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弥补措施。 第四,除假期以外,工作室应当每周开展一次例会,例会由组长进行主持。具体流程是,首先由组内的各个成员对自身的工作进度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述,简单明了地介绍任务的完成成果以及处理任务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 然后由组长进行任务进度的总结以及接下来的任务安排。第五,项目的来源可以是学校或校企业的项目,也可以来自国家级的竞赛,或者导师的安排。
3 结语
虽然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的运行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初具效果,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尽管工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最初针对的是精英人才培养。但将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大批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业创新潜能。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锻炼优秀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是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能够促进教学实践就业和创业之间的有机结合,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根据时代需求进行革新。 适应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