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2019-03-22万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特种结构编辑部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微信

万滢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特种结构》编辑部

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1],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的综合阅读率为80.3%,2016年的综合阅读率为79.9%。这表明我国2017年的综合阅读率比2016年有所提升,综合阅读主要是指包裹书报刊以及数字出版物的多种阅读媒介。其中2017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3.0%,2016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68.2%,有所上升。2017年期刊阅读率为25.3%,2016年期刊阅读率为26.3%,有所下降。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媒体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传统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改变了其发展方向,互联网对媒体的受众人群以及传播人群的界线逐渐变小,传统媒体单项传播消息变成了如今的互动传播。

在新媒体背景下,期刊阅读率呈下降趋势,这将使得期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对期刊的运营模式和传播形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2,3]。基于此,科技期刊必须积极探索转变方向,重新自我审视,并不断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适应群体阅读方式改变

在传统的环境中,人们的阅读方式主要有报纸、杂志以及书籍等。在新媒体下,互联网对媒体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升了媒体传播的便利性,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转变成了微信、微博、电子书等新媒体媒介,大众的阅读方式的改变,使传统媒介不能很好的适应群体阅读当时的改变,传统期刊纸媒的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群体阅读方式的新要求。

(二)互联融合与互动性不高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媒体渠道间的相互连通成为了可能,微信、微博等方式应用,使得互动交流的对象和方式越来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相比,编辑、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途径不足,各方之间的交互性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三)传播效率亟待提升

传统期刊对信息的处理相对较慢,信息的传播速度较慢,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由于编辑出版业务本身的工作流程一时难以转变,原有编辑出版业务越来越难以适应新要求。对于部分作者而言,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发表,此种情况下,不仅可以增加论文的被引频次,还能提高影响,在提升稿源的同时还可以吸引高水平的出版单位。

二、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定位

所谓新媒体,又被称之为数字化媒体,其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新梅内容的传播,而传播方式也是以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将电脑、手机等作为信息的传播终端。新媒体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服务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微媒体几乎无处不在。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科技期刊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期刊的个性化以及多元化[5]。新媒体及网络的发展给科技期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纸期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科技期刊编辑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所谓新媒体的出现只是拓宽了期刊传播的渠道,大可以放下对纸媒消亡的担心,用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新媒体时代的考验。在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科技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这样才能实现科技期刊的良好发展。

三、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创新发展途径

传统期刊的编辑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很好的提升自身的适应力,改变自己的编辑方式,适应新媒体带来的压力,挑战综合性的出版,运用网络传播以及数字出版的方式,对科技期刊进行创新。

(一)构建作者、读者、编辑多方参与的多媒体平台

依托诸如国内的微信、微博以及国外的Twitter、Facebook 等平台,打造编辑、作者和读者多方参与的平台。依托网络媒体为编辑、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新媒体的出现增加了科技期刊的互动性以及融合性,改变了点对面的交流方式,提升了多对多以及网状的媒体平台,增加了媒体的互动性,提升了传播源头,使接受人群也变成了传播人群,增加受众对于媒体传播的参与性,提升了人们的积极性。

由于科技期刊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新媒体更加有利于科技期刊的传播。期刊编辑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微博以及微信等现代化方式,而且这种交流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而且还可以根据作者的投稿信息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及时跟进其研究进展,从而可以第一时间对相关作者进行约稿。同时作者和读者也可以在相关版面提出自己的需求以及建议,这大大增加了作者和读者的参与度,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期刊编辑还能够根据作者以及读者反馈的信息及时调试工作方向,从而使得期刊内容更加贴近学术前沿,不仅提高了期刊和读者的联系,还推动了期刊的发展。

(二)进一步拓展内容传播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利用新媒体进行多渠道推广,加强自我宣传,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既要面向专家和作者,也要面向读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特点,扩大受众群体,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渠道,树立特有的品牌影响力,带给广大读者作者全新写作和阅读体验,推动整个编辑出版业务持续改进。

要想提高期刊的品牌影响力,约稿作者是根本,因此作者科技期刊的编辑,就必须时刻关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以及动态,并熟悉本领域的专家的研究课题,同时要善于发展优秀作者,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以留住稿源,同时还要根据本领域专家的研究课题以及研究方向,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选题,以保证该专家可以及时在本期刊中发展其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就需要利用到新媒体快速反应的特点,目前来说常用的手段就是建立微信公众号以及开通微博等方式,这是期刊定向传播最迅速的方式,利用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组稿编辑模式,使得科技期刊可以将一些优质内容更加快速的准确的出传播开来。

无论何种期刊,其注重的核心是向读者传播正确观点以及价值观的同时提升读者的满意度,但不同的读者对可以期刊的喜好是不一样的,主要是由于读者的研究领域以及教育层次偏好引起的。因此对于科技期刊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而利用新媒体,科技期刊的编辑可以根据读者偏好不同选择合适的文章以推送给不同读者,从而提高期刊产品质量,满足读者阅读体验。

(三)推动科技期刊集约化

传统的科技期刊编辑部门一般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受众规模非常小,这就导致科技期刊缺乏必要的发展规划,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必将越来越受限制,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是集约化、资源共享以及资源整合。新媒体对于资源整合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科技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未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将不同媒体充分的融合起来,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建立学科相近的期刊群,进行资源的整合,进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提升期刊质量也是实现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提升的必要环节,在进行期刊出版的过程中,要对期刊的数据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例如,高度被引用的论文,作者的分布等,进而提升期刊定制的针对性,提升资源的共享程度。

此外,集约化的科技期刊APP 是科技期刊新媒体背景下的必要发展方向,运用APP 可以为读者提供阅读以及下载的功能,对读者的阅读内容进行关注,提升科技期刊的针对性,适应受众的口味,提升受众的满意度。

四、结语

总的来说,新媒体的发展对科技期刊带来是更大的机遇,面对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推动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增加科技期刊出版的编辑模式,推广全方位的营销手段,开发新媒体产品,探讨集约化运营模式,积极探讨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途径,从而使科技期刊的质量和生命力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微信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