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2019-03-22张恒泽
□张恒泽
一、当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满意度低。现在已经进入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网络使用普遍,大学生都是网络原住民,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可是有些教师依旧一根粉笔一块黑板自言自语讲到黑,不适合青年学生的需要。导致同学在学习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倦怠情绪,普遍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管理不到位,且学习纪律松散,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学生普遍反映个体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满意度较低,没有达到期望水平。
(二)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和课堂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教师教学不甚满意,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上:教师普遍将教学作为一份谋生职业,敬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不能本着热爱学生、服务学生、尊重知识和学术的态度开展教学工作,仅以“不迟到不早退”、“按部就班”要求自己;同时,个别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课堂教学“照本宣科”,学科前沿知识与理论不能及时进课堂,学科视野有限,课堂前沿知识信息量不足,这些现实状况势必影响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学校整体氛围是重管理轻服务,教师归属感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学校规模与学生人数在成倍增长,高校管理工作需要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各个管理部门存在的一些陈旧的工作思路已经不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管理中的问题也渐渐暴露。有关研究认为,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并不完全适应高校的大发展趋势,管理工作以传统的“管理主义”为主导,行政化管理倾向十分严重,不能在新形势下适应大学管理的新要求,过分信赖以管代教,服务型管理缺位,重制度建设,忽视服务水平提高,呆板恪守学校现有规章制度,缺乏人性化管理,难以调动教师及学校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低,普遍具有强烈的被约束感。
(四)教师管理的行政化倾向明显,导致教师无心教学。学校管理者注重行政权力表达,忽视教师的学术权力诉求,导致“官本位”价值取向泛滥,人人皆为“做官”而来,在高等院校的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如果“官本位”思想严重,管理层中易出现是非不分,热衷于维系表面的稳定、团结、和谐的管理者或领导,将导致学校的科研失去应有的“求真务实”的特点,并逐步流于平庸。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学校是一个学术组织,不应被行政干预太多,高校确实需要“去行政化”,但“去行政化”的关键是“去官本位”。在对“官本位”进行解读时,江泽民同志指出,官本位就是一切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这不仅表现为为官者以官高自居,也更表现为普通百姓也以官为本,把做官视为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同时“官本位”作为中国官僚管理制度中的政治权力关系,是儒家“人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
(一)学校管理层面要提升管理水平,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供制度及物质保障。
1.建立协商式的管理和决策机制,提升教师归属感。学校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同时,管理需要设计并且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在这一过程中能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大胆放权于教师、学生,积极引导师生参与管理事务;广开言路,放眼社会,善于倾听社会团体、教育热心人士的心声,了解当前治校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吸纳具有高校管理服务工作技能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治校、管理、服务学校的行列中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借鉴别校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与本校工作者共同协商,制定治校方案。同时,设立学校管理决策公示栏,建立公平公开、全面透明的监督机制,接受校内外人员的监督和指正。
2.尊重教师需求,管理要以人文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人、尊重人、培养人、教育人,在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将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指出,人类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关注人要从这五方面开始,在不同的阶段,要对师生不同的需求进行了解,在适当满足和关注师生对物质条件的需求时,应该更加关注精神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关注共性,尊重个性发展。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型人群,对他们的管理,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但是在现实管理环境中,过分强调制度化管理,以过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他们,这样会使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挫。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就要充分关注他们,挖掘他们的潜能,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灵活采用相应服务策略,为其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二)教师个人层面,正确面对职业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1.教师个人要正确评估职业压力,建立合理的工作期望值。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压力的职业,教师这一职业也不例外,教师要意识到职业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压力可以让人更好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要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压力,而不是一味的只看到压力的负作用,要善于发现压力积极地方面,充分发挥压力有利的作用,要学会变压力为动力,学会和压力和平相处。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建立合理的工作期望值,减少一些不切实际、超越自己能力的高目标,如果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大,自己又无法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工作的成就感就会开始下降,自身的挫败感就会加强,工作压力也因此加大。
2.培养合理的认知和情绪宣泄方式,有效释放职业压力。心理学的情绪ABC理论指出,个体的消极情绪和行为,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个体对事件本身不合理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教师在工作中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会按教师或家长的期望去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来说要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是合理的,要允许这种差异存在,不要因为“某个学生没学好”就全盘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是不合格的幼儿教师,人为地给自己制造心理压力。另外,要意识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个体会产生负性情绪是个体的正常反应,关键是要学会接纳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并且学会在不伤害的前提下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因情绪冲动和过度情绪积压而带来的恶果。情绪宣泄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使用。但是,在进行情绪宣泄时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不伤害原则”,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