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9-03-22□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政治课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杨 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部分自然科学专业类院校的大学生囿于自身专业领域的视野局限,往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淡漠,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而就当前“大思政”的形势要求而言,这些院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张皮”现象,无法有效汇聚形成真正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针对上述情况,四川农业大学充分运用农林专业类教学、科研及师资等资源,巧妙借力自然科学专业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点,切中当前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兴奋点,找准专业类教学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契合点和结合面,采取当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新型项目,构建“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迸发出了不同寻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学校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借用校园电视、网络主页和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常用常见的新媒体,采取访谈、情景剧、参观考察和视频录制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自然科学专业类课程的“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紧密结合,“寓道于术”,构建了“平台、机制、队伍”三位一体的“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在这一教学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快乐思修”情景剧、《“毛中特”概论》的“问题导学法”等都收到了良好的创新效果,而其中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开展的“自然科学专家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系列访谈、“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视频制作等,更是极具代表性的品牌项目。

在“自然科学专家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系列访谈节目中,利用学生对自己专业内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的崇敬心理,节目先后邀请资源环境类、作物育种类学者专家,借助校园电视平台,通过电视谈话访谈的方式,让这些自然科学专家畅谈马克思列宁主义对自身在入党、归国及选择专业等人生重大转折时的深刻影响,让学生在他们现身说法的情景中受到浸淫感染,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视频制作过程中,参与同学或访谈自然科学类专家学者或研究生,以视频采访方式邀请他们阐述自身专业研究中的方法论、学科最新进展等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契合性;或亲自录制某项自然科学课程的实验过程,并分析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实现了思想政治课原理思想和自然科学专业类知识的高度融会贯通。

二、“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平台构筑方面,“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申请了同名微博账号和公共微信账号,以此上传同学们录制的相关视频,并将网上点赞和留言情况作为视频评选定奖的重要依据。“自然科学专家心中的马克思主义”依托校园电视台,制作录制电视访谈类节目,并挂网供师生观看浏览。电视、网络等媒介平台和微博、微信等新兴的微媒介平台的组合运用,成功地切中了当前大学生在信息传播中的兴奋点。“问题导学”与“快乐思修”等立足于学校的“公民文化普及基地”和各类科研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扩展到“田间地头”和舞台、讲坛。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是“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学科平台,利用该学科平台,各类项目活动既安排该学科的研究生从事实践教学环节的助教工作,更将实践活动项目与研究生的选题和论文写作等培养环节相结合。媒介平台、基地平台和学科平台的充分运用,构筑了“术以载道”的思想政治课运行平台。

在机制形成方面,学校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小组,作为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机构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务处、学生处和宣传部等机构通力合作,共同在全校专兼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中倡导融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学校思想政治课利用学校百年校庆、建党纪念或重大历史性事件等宣传契机,开展诸如“最受川农师生喜爱的红色格言”评选,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联合开展交流、宣讲活动;“问题导学”让思想政治课学生走入学校的自然科学类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基地,“快乐思修”结合学工部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景剧,“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被列为宣传部牵头的“易班”建设重点项目,通过上述举措,实现了“大思政”与“大教研”、“大宣传”、“大学工”的融合互济,形成了“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机制。

在队伍打造方面,多名校领导及相当比例的中层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为本科生上思想政治课。全校绝大多数自然科学专业类的专家、教授和博硕士研究生纷纷主动融入“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教学队伍中。迄今为止,学校已打造了一支除专职教师外,汇聚众多自然科学专业背景的领导、专家、研究学者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为“术以载道”的思想政治课形成了队伍保障。

三、“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创新和效果

“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创新之处主要集中体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话语和新的教学方式这“三新”上。所谓新的教学理念,是指这一教学体系既彰显以人为本、家国情怀,又弘扬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并将几者相统一地融入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所谓新的教学话语,是指这一教学体系中的诸多项目选择性地净化使用了新生代大学生惯用常见的网络话语,并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自然科学的专业话语体系中去发现并印证思政课中的原理思想,这样的话语更新拉近了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所谓新的教学方式,是指这一教学体系在教学出发点上进行了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而不是不顾学生感受地一味强行灌输,并在教学手法上选择了与学生平等对话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板起面孔说教。正是在这“三新”的引领之下,该教学体系取得了突出的实践效果。

(一)升华了专业类院校的大学文化。四川农业大学通过长期构建并实施“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升华形成了人文气息与科学氛围交织并重的大学文化。具体说来,学校凝练了“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践行了“以学生为本、以学者为上”的人文精神,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尊重不同智慧类型的学者思想碰撞,孕育了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崇尚“以学术为天、以学科为纲”的科学精神,积极鼓励教师投身科学研究,恪守学术伦理,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真诚,对真理的臣服,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时至今日,已打造形成了以生物科技为优势学科,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协同发展的学科群落。孕育了“爱国爱农、厚德博学、敬业奉献、诲人不倦”的优良教风、“心系三农、追求真理、自强不息、学而不厌”的优良学风、“纯朴勤奋、孜孜以求”的优良校风。

(二)形成了理论成果和学科成就。立足于“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多年实践,学校思想政治课专兼职教师先后在《光明日报(教育版)》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中,取材于“自然科学专家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等项目的《利用现代传媒,打造校园先进文化——四川农业大学打造农林特色的先进多元媒介平台》获得2010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两位同志晋升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信仰”入选省中青年思想政治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多名专兼职思想政治教师和研究生将研究视域投向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术道”融合,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三)培养了一大批心系“三农”、服务西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的运行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川农学子中得以树立和践行,广大川农学子的理想得以树立,情操得以陶冶,人文精神得以孕育。如连续22年照顾孤寡老人的“爱心接力团队”,广受社会关注;2010年张叶越、谭耀川同学勇救落水妇女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2015年受到李克强总理亲切接见鼓励其“好好干”的重楼种植的创业者陈飞宇同学。特别是在“5.12”汶川地震危难之际,川农学子挺身而出,展现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担当历史使命的道义精神,受到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的高度赞扬。2008年5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深情地说,感谢川农大在抗震救灾中作出的贡献。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心系“三农”、服务西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

四、“术以载道”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未来的方向展望

未来,将进一步结合学校的自然科学教研及社会服务的实际,抓住学校在西部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工作实际,推进“精准扶贫背后的历史唯物主义”、“四川全面小康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新型“术以载道”项目,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更丰富适时的教学资源。

猜你喜欢

政治课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