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科学工作机制

2019-03-22潘昱宏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树人品德立德

□潘昱宏

《资治通鉴》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为“才学是德的资本,而德行是才学的统筹”。高校办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技巧教导,还需要将品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即在课堂上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将“立德树人”教育融入其中。一位教师生涯里接触的学生数量就像一盏引路灯照耀的航船一样多的数不清,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只是停留于肤浅、表面上关系,而是要触及灵魂,直达人心。这就需要教师拥有高尚的品格和德行,“师德”两字贯穿于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生涯中。师德要如大树般蓬勃生长,其教导的学生才会有朝一日能开花结果。岁月洗礼下,拥有爱的教育衍生出来的枝枝叶叶才能变得繁茂。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因此,必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如果没有根又何来的枝繁叶茂?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本质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它强调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另外,高校培养的学生具有其特殊性,大一学生其心理状态还未趋于成熟,而快毕业的学生心理状态则接近于社会人士。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成长发展的心理适应性,以教师之德浇灌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再从教育两个字探讨其内在涵义,教育分为教和育两个方面的内容。“教”指教师用学识教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育”指教师树立品德来培养学生的德行。可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二、把握立德树人的思想涵义

立德树人,按照字面意思来说,即为“立什么德、怎样立德,树什么人、如何树人”。

(一)强调“立德”在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意义。人才培养质量就如同建设城墙,其基础就在于教师“立德”的灌注、夯实,否则只能是无根之萍。“德”不是一个量化标准,“德”只能由教师的内心去感受,但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德”是确实存在着,学生成人成才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去引导和教育,如同春风化雨,绵绵不尽。

(二)“树人”的涵义即在于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而展开工作。因此,立德树人对教师树立高尚的品德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标准。教师培养的人才质量就是其核定的标准之一。教师需要重视和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

三、影响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

(一)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和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作用。一是从学校角度来说,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毕业生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引发了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等硬性指标,形成过于功利化的倾向。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关注于学生的学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二是从教师角度来说,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更关注于学生的技能,对于学生的“成人”没有加以引导和注重。因此,教师对于“育人”的理解明显有所缺失。三是从家庭角度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的成人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由于家长的理念、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各异,其孩子的成长有所不同。有的家长并不重视孩子品德的培养,倡导“金钱至上主义”,甚至不配合学校开展的教育工作,认为“去学校读书其实就看将来孩子毕业后能不能赚钱?”忽视品德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的成人。家庭教育中也注重培养孩子为人最基本的品德和操守。为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需要齐心协力、共同监督、协同管理学生的成人成才。

(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三方协同作用。一是从人力角度来说,目前教师、学生、家长对于品德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入,多半停留于表面认知。对于开展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教育工作或者是以“互联网+德育”的创新性工作更是没有具体策划、筹备、执行。二是从物力角度来说,高专关于德育工作的资源配置较为不均衡。高校更加关注于教学实验等设备资源设施的投入。三是从财力角度来说,高校关于德育工作的资金投入较为缺乏。高校更关注对于教师科研课题的资金投入、教学大赛的奖金设置等。因此,立德树人在高校办学过程中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

(一)身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树立高尚的品德,帮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明晰道理。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责就在于育人,提升学生的修养,陶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品德。高尚的品德是具有限度的精神,并使心灵得到升华。它能创立感官世界的尺度、秩序、目的,是所有人都应该遵从的规定。因为人类一切最优秀的东西、精华的产品来自于这个部分。“立德树人”就是要将这种精神意志传承给学生,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寻觅到生命中最美好物质,也即是说教师要用自己独有的灵魂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同时将此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二)高校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加大对此的资源配置、硬件设备的投入。第一,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建立健全学生唱国歌制度。每周一早晨学校操场准时唱国歌,由此,学生们能从自己的歌声中切身感受到伟大的国旗是那血红革命和无数英灵构筑。定期对学生进行各项品德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高校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召开举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心得体会”的演讲比赛,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高校可利用国庆节来临之际举办“祖国诞辰”的摄影比赛,通过拍摄国家的壮丽河山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美好,让高校大学生从内心深处爱自己的祖国。第三,中秋节时举办“团圆颂”等活动主题,让学生了解阖家欢乐的美好,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综上,在高校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其主动性,促使学生成为大学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

(三)构建以高校为主体,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立德树人”教育,达到多措并举,共同育人的目的。重视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构建以高校为主体,高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如可设置家长QQ联络群,在线上及时沟通,达到共同引导大学生成人成才的目的。一是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其实对大学生的成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针对性更强。二是应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可利用某些企业文化的号召力、影响力等优势,把高校“立德树人”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三方共同作用使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容得以延伸与补充,使高校“立德树人”时间和空间得以拓展。

综上所述,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科学工作机制应做到如下三点: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应把“立德树人”工作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从高校角度看,高校需要加强“立德树人”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加大对德育工作的资本投入。从社会角度来看,多措并举,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拓宽“立德树人”教育的空间。

猜你喜欢

树人品德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