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2019-03-22□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管理

□鲜 锐

随着当今学生对校园管理需求的变化,高校应借助互联网优势,将管理思路改革创新,以期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详细分析传统管理方法特点,将学生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推动整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的巨大冲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已逐渐普及了各种网络应用,但随之也产生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影响着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传播积极的内容同时,还会有一些危险的消极文化产生,对教育管理产生不良影响。各种不同的网络文化之间存在对权威的竞争,促使网络文化逐渐多样化,使得人们对网络文明的底线不断降低,弱化了网络权威性。各种不良的网络信息对高校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网络上面各种各样的视频被学生查看,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容易诱导学生价值观发生变化。网络文化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影响很大,若不及时重视和采取措施,会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网络文化发展中有各种安全问题,在虚拟化的网络中学生自律性有限,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内容所影响,阻碍了社会良好风气的建立。

(二)网络游戏的不利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行业也逐渐受到更多人关注,而网络游戏是虚拟性的,学生在接触网络游戏时容易被情景误导。甚至进入到虚拟的世界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现实与网络中的自我出现人格差异。此外,网络游戏是通过网络进行操作,学生的实际交流逐渐减少,长期沉迷游戏会导致学生交往能力下降,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网络游戏使得自制力差的学生难易良好地分配时间,于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在游戏上,最终造成学生成绩下滑,甚至荒废学业[1]。

(三)学生面对网络诱惑的抵抗力差。高校学生还处于价值观的塑造阶段,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诱惑抵抗力较差,他们对于网络的新鲜感较强,迫切地想要了解虚拟的网络生活。如今高校学生面临择业、就业等问题压力较大,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也高,使得学生心理产生更多压力,因此学生常通过寻找一些解压的方法,从虚拟的网络世界找到一些缓解压力的方式,利用虚拟空间发泄情绪,长期以往学生容易过分依赖网络,脱离现实。网络具有更多的优势特点,各种丰富的资源内容会吸引到学生的关注,学生会通过网络中缤纷的世界丰富自己的生活。网络中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会逐渐成为吸引力,学生从更新的信息中获得兴趣资源,对学生自身发展产生影响。另外,学生受到网络影响的重要因素就是管理环境较差,高校对于学生管理模式较单一,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高校教师以课程为主进行教育,但对于学生的生活成长关注较少,没有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机遇

(一)能够提升学生管理信息传递时效性。目前来看,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早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能够扩大网络的影响力。高校互联网已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应用,在对学生的管理中需要重视网络力量,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为了提升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效率,应该尽快解决年龄、习惯、思维等差异,不断探索互联网的优势特点,利用互联网对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进一步完善教育形式。

(二)能够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高校通过与互联网现代技术的融合,能够凝聚师生共识,改善学生网络使用的习惯。在网络时代下,积极宣传网络使用的正面内容,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而促进校园文化优良发展。高校管理通过有效结合互联网,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思维,不断为学校营造正能量,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借助网络的正面引导,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发挥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养,为高校营造更好的发展氛围。

(三)丰富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高校传统管理工作较单一,通过借助互联网发展能够丰富学生管理内容,更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自身的虚拟性、自由性对高校学生管理带来困难,但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发现互联网可借鉴社团自我管理模式,通过优秀的学生领袖来带动学生群体的发展。校园发展借助互联网,能够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让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媒介平台了解学生关注的内容,进而掌握学生思想意识倾向,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校,因此高校需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首先应该重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理解学生心理成长,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充分尊重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处于社会门口位置,高校应该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克服一些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督促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使用意识,及时疏导学生的负面心理。针对网络上的负面信息,高校应该格外重视,将正能量的信息加大宣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可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高校管理的需求。高校应事先创建管理的平台化,通过壮大平台进而提升对学生的管理质量,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播优质资源,能够提升网络平台利用率。互联网平台能够促进信息的快速传播,借助各种网络媒介,为学生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促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在网络平台中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平台寻找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内容,有助于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学校管理水平[2]。此外,高校应该做到组织的扁平化发展,传统管理中需要各种复杂的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常以部门管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管理。随着互联网环境在高校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管理逐渐扁平化发展,管理具有高效性且以“快”为特点,能够满足学生更全面的需求。高校借用互联网技术与各个部门之间做好整合,将各个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良好衔接,形成互联网管理模式,提高了高校对学生管理的质量。

(三)学生管理工作手段创新。高校为了促进对学生管理效果的提高,需要创新管理工作手段,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需求。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应该以学生思想观念为主,进行管理工作手段的适当调整,督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需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寻求更符合学生需求的管理方式,借助网络优势促进管理的综合发展,保证高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另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受工作人员直接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增强管理队伍综合水平。高校应该重视信息化内容的培训,保证学生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深刻认知,进而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现代化综合人才。高校应培养一支具有责任感、综合能力强的管理队伍,推动高校自身实力的提升,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高校应该保证制度与管理人才的统一,督促管理者将工作落实到实际中,保证管理者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正向发展。高校应建立培训机制,定期为管理人员培训新的网络知识及管理理念,为创新管理方法提供条件,增强信息化理论培训,帮助管理者稳固网络、软件的实用知识。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