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管理困境研究

2019-03-22□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城镇化管理工作农民

□陈 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贯彻落实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农村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这就要求在发展城镇经济的同时,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他们谋福利、促增长。然而,实际上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寻求发展,造成农村主要劳动力大量流失,让本来经济水平就落后的农村雪上加霜,“空心村”等问题严重,让基层的很多活动项目的实施难度无限增大,发展能力进一步被弱化。在过去,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土地,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这种情况与城市用地紧张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所以,如果想让我国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就必须重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一条更合理、更科学的发展道路。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为了能够把这个问题妥善解决,就必须在新兴城镇化的要求下,以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成为重要的切入点,使得农村社区管理脱离困境。在2006年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农村社区”这个概念首次被提出,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内涵,同时被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解决当地农村存在的公共服务缺乏等问题,如果按照政府主导、多方面参与、与基层实际相符合、为农村服务为原则,实行农村社区化服务,那么必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

只有找到当前新兴城镇化下农村社区管理的困境有哪些,才能为解决这些困境找到对应措施,才能更好地带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农民占据着我国大部分的人口,农民问题事关我国发展的根本,只有当涉及农民的问题被妥善解决以后,我国才能更稳定的发展。这里所讲的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主要是指在党的组织领导下,凭借农村社区的自身优势和可用资源,解决农村社会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并且保证农村社区经济建设、管理工作、文化文明建设以及完善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等能够有序进行,以提高农村社区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丰富度为目标。第一,研究新兴城镇化农村社区管理是响应政府关注“三农”问题的外在表现,将农村社区管理困境妥善解决是完成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性一步;第二,研究新兴城镇化的农村社区管理问题可以扩大民主自治的影响力,帮助农民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自律的能力,促进农民自我治理意识的觉醒;第三,研究新兴城镇化的农村社区建设问题还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回到农村,为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作出贡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避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新问题的出现,给这些群体提供更好的保护。

二、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一)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概况。自新型农村社区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华西村。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最早以前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但是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在全村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地完成了转型工作,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新农村,在国内树立了典范。除了华西村以外,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境内的诸城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黄岛区等,都能代表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最前沿的情况。

(二)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特点。经过对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当前的社区管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英明的领导阶层,二是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任用,三是前沿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理念,比如华西村的“一分五统”管理理念。所以,这也为其他农村在转型过程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三、当前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一)当前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乡镇政府的领导作用未能发挥出来,并且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还产生了矛盾。政府本身就有领导的作用,而对于一些农民而言,他们需要有一定的自治权利,所以两者之间的这种对立关系就导致了矛盾的产生。乡镇政府领导阶层的产生需要广大的农民群体参与其中,但是由于一些领导者把指导、支持以及帮助的关系转变成为实际工作中的领导、命令以及支配的关系,导致科学性、合理性得不到体现,不能让农民心服口服,所以当乡镇政府在开展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非常大;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不满足农民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供需失衡也是当前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之一。虽然政府为农村建设了一些基本设施,但是由于不注重对这些基本设施进行维护,所以这些设施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农村资源缺乏整合力。虽然农村的经济水平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没有发展资源,相反,农村有丰富的发展资源。比如廉价的劳动力、多种多样的农作物等,有些农村甚至有一些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农村资源缺乏整合力,所以很多资源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平均文化水平不高。文化水平的高低有时候可以反应出农民能够拥有或者创造经济水平的高低,由于很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当政府创建、推广、应用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时,他们的响应强度低,对整个流程的热情不高,所以导致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效果表现的不够明显。

(二)当前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时代的不断发展就决定无论是哪种农村社区管理模式都不可能一直可以符合我国农民阶层的需要,所以保持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生命力,让它能够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就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从参与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来讲,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有时候未能及时地完成“管理者”向“服务者”身份过渡。很多农民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奴性思想非常严重,自我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不高。作为农村家庭中流砥柱的青壮个体离开家园到大城市寻求发展,就使得老人和孩子逐渐成为农民的主体,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他们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农村社区所采用的制度上来讲,农村社区的发展不可能脱离资源整合而实现。目前农村社区制度没有从细节上做出要求,不能清晰、明确地指明各方的责任,也没有做到“授人以渔”,未给农民提供培训等工作。

四、优化新兴城镇化下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建议

考虑到当前农村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探寻能够优化新兴城镇化下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实行新的社区管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并且从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优化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奠定基础。除此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农村社区的主体行为。在对农村社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体并不单是政府,其中还包括农民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这就使管理主体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每个主体都能为优化管理工作做出努力,实现三个主体优势互补。为此,第一,应该转变政府的职能。要让政府体现出引导、引领的作用,而不是支配或者命令,要体现出民主性,创建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并且体现出他们的职能;第二,要加强对农民思想和行为的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优化社会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社区管理工作当中,帮助农民形成互助的人际交往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第三,要让这些非政府组织在社区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得到体现。提高组织管理者的意识,让他们充分理解其对于新兴城镇化下农村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价值,让他们走进社区,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二)整合农村发展资源。农村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农村社区管理工作的核心也应该围绕维护农民的利益来体现。政府是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主体,其不仅需要提供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福利等服务,同时还要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教育、卫生、文化、环境保护等内容都是国家的责任。但是,政府的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农村发展上,所以农村也需要凭借自身的优势,自给自足。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农村的资源进行整合,并且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农村社区管理法制化建设。这里的农村社区管理法制化建设指的是把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思想融入到农村社区管理工作当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让每个农民都能够懂法、守法,并且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通俗易懂的话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典型案例给他们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还应该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当他们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咨询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升对于解决新兴城镇下农村社区管理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当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他们就会把一部分资金用于教育、社会活动等方面,从而为优化社区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城镇化管理工作农民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