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和微电影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2019-03-22□王莉
□王 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当前,“00后”大学生们思想活跃,更易接受新事物,因此,更“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2]。”
一、基于案例教学的《基础》课微电影辅助教学可行性分析
(一)案例教学和微电影教学理念均易于与《基础》课教学目标相契合。《基础》课始终以培育时代新人为教学目标,“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案例教学就是把生活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道德模范人物及其事迹等,引入课堂教学环节,努力将教材枯燥、干巴巴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案例中供学生讨论和学习,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深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教材相关知识理论,以期学生逐渐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微电影艺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既有审美作用,又有教育意义,因此备受追求时尚的大学生推崇[4]。”微电影具有一定的完整故事情节,且素材多源于真实事件再现,非常易于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一般以其主题鲜明、艺术性和观赏性强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时长又较短,一般5~15分钟,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很适合用来辅助《基础》课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和微电影教学情境均易于与《基础》课教学内容相契合。《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成长的现实生活需要基本同步,具有明显的体验性特征。“《基础》课要真正凸显其体验性,通过体验达到激发情感、深化思考并提升教学实效的目的,则需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般认为创设情境有生活展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六种基本途径[5]。”教师用案例教学将现实典型事件进行情境还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分析整理出相应知识理论,再把这些理论放入延伸的假定情境或新的真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实践和运用,既验证理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训练学生研究抽象理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具体应用和总结。而微电影教学亦更能突出所拍摄案例的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以及表演体会情境等,师生在微电影创作拍摄中所营造的几乎与生活案例完全相同的真实情境还原,更易使学生在此情境体验中因感同身受而产生共鸣,从而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案例教学法和微电影教学法均易于与《基础》课教学效果成正比契合。《基础》课案例教学中,案例往往没有绝对唯一的标准答案,案例讨论常常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可以进行多角度大胆假设,启发学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电影教学法不仅丰富了《基础》课的教学案例资源,还进一步扩展了《基础》课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案例教学法和微电影教学法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力和创新力、提升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几乎是一致的。如,案例讨论中不同思想的碰撞和微电影拍摄制作中成员间沟通处理不同意见分歧时的组织协调等,无论是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创新,还是案例深入讨论时的进一步大胆假设,都是对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两种教学法都能够同时促使学生达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二、《基础》课案例教学与微电影辅助教学相互融合的途径思考
(一)案例教学时优先选取已有校内外优秀微电影作品作为课堂案例进行讨论学习。第一,学生们在拍摄自己的微电影之前,任课教师可优先选取1~2部校内外已有优秀微电影作品进行课堂展示,既可以以此为案例探讨讲授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又可以先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微电影案例的创作和拍摄。如,可优先选取教育部组织的“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的优秀微电影作品作为课堂案例进行教学。第二,在学期中间,任课教师最好选取自己学生本班已拍摄好的优秀微电影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相信当学生们看到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出现在教室投影屏幕上时一定都是情绪激动和高涨的,任课教师一定要巧妙智慧地把握好此时的课堂,因为,此时的任何探讨都将注定是对现场所有学生印象深刻和刻骨铭心的。
(二)指导学生微电影创作时优先选取教学案例集里的突出模范人物及其模范事迹。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把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和爱国奋斗精神,结合学生自身学习成长实际,作为微电影拍摄主题和主旨。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拉近学生与时代楷模的心理距离,又能提高学生《基础》课学习参与度。学生通过微电影拍摄,近距离接触、观察和采访生活中各行各业模范人物或自己有幸具体扮演某位英雄人物形象,这种真实共情式或情境代入式场景都能使学生在亲身参演中有所思考和收获,并主动将教材上抽象的、教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知识趣味的身边故事情节,使学生们对本课程的轻视与反感大大减少,学习情绪和兴趣大涨,从而很大程度地缩小了《基础》课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这种滴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逐步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把准教材重点难点来提炼教学案例集和微电影教学主旨以促进两者有机融合。微电影选题时,教师可组织文笔优美的优秀学生主笔,以那些与教材每章节教学重点难点紧密相关的教学案例为脚本,带领全体学生团队一起集体研讨、提炼和创作微电影剧本。然后,教师可指定1~2名普通话标准且擅长演讲或表演的学生为导演来负责微电影演员的筛选和指导,尽量在拍摄中高标准实现典型案例、模范人物等与当今大学生现实成长的困惑、烦恼等的真实呈现和创新创作转换,以期在微电影辅助教学中对学生产生震撼性影响力,通过引发学生感悟和思考学好《基础》课,实现本课程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因此,基于案例教学的《基础》课微电影辅助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式学习模式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还需要持续实证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