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2019-03-22□张强
□张 强
一、目前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课中历史意识培养的缺陷问题
(一)课程设置上缺乏。目前本科院校开设的五门思想政治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主要开设包括《形势与政策》《基础》和《概论》。其中《概论》《纲要》课程部分内容有交叉,但教学目标与定位不同。《纲要》注重历史素材、背景,以事实阐述近代史的理论、观点,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意识的目的。而《概论》课更多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以及对中国革命实践所作的指导,从内容上说本科院校往往先开设《原理》与《纲要》课程,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近代史课程后,再开《概论》课,学生就可在史实的基础上学习、消化、吸收《概论》课程内容,效果更佳。相对高职学生而言《纲要》课的缺失,导致《概论》前期史实材料缺少,学习内容不易理解,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充分整合课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补充课堂上必要的史实,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堂、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效果与目的。
(二)缺少历史意识。当前社会中在多元文化、社会转型等因素的不断影响下,高职生普遍关注历史较少,缺少必要的历史知识,在情感上易出现虚无感与民族自卑感情结,思想政治教师尤其应当注意,在受到社会流行文化、历史态度等影响时,喜欢追求新意,甚至歪评历史,这样其结果很容易导致历史知识认识的错误,更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思考与观察社会。
(三)缺少必要的历史知识、历史行为能力,欠缺思想理论的上升。不假思索的仅仅是人云亦云,没有将历史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智慧。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高职生在历史态度,社会流行文化潮流的影响下,喜欢追新求异,甚至歪评历史,体现出对历史知识学习的不全面不科学,缺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思考观察。鉴于高职生历史意识积淀较少,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与时事结合。
(四)目前在校教师的学历背景、教学质量普遍存在差异。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大中专校合并而来,此类院校中教师学历层次有专科生、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也是多样,涵盖政治、历史、民族学与法律等社会学科,即与院校合并有关,也容易出现“思想政治课谁都能上”的现象。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单看授课形式与效果,会发现许多问题,看似个性但实际明显违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对政治性、思想性强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师仅是为理论而理论,欠缺历史支撑,不少教师仅追求学术却违背政治性,部分教师仅考虑课堂的趣味性,而把历史课堂娱乐化、恶俗化,这些现象应引起思想政治教师的思考与关注,如不及时纠正,亦会造成学生历史意识思维的不当培养,甚至造成对学生的误导。
(五)当前校园文化偏于实用,明显阻碍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发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之下,特别是高职院校注重课程设置的短期实用;二是思想政治课并不像其他路桥建造、机械加工专业容易被衡量、评价与显现。思想政治课教育更多的是养成性教育,本课程具有长期性、隐藏性与显微性,本课程在应用上并非立竿见影。如果学生能够做到上述目的,自然会对思想政治课程感兴趣,所以个人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养,通过自身积极向上的努力拼搏来获得外界的认同与支持。
二、将历史意识容于高职思想政治课的培养途径之中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政治课教师还需不断加强自身历史素养。如果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还要宽泛的时候,这时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教育家、诗人与艺术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就应该这样,高职思想政治课程也同样适用于上述理论。
如何提高历史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第一,应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尤其是近代史实的专著,以便与《毛泽东概论》《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内容结合,融会贯通。第二,不断加强思想政治课背景交流,注重学科间的互动、请教,杜绝交流的表面化、形式化。
(二)加强历史观的科学培养。高职学生属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其中他们的认知、知识结构还有心理特点都非常容易受到当下流行的多元信息文化、互联网文化的不断冲击影响,存在部分错误的不科学的意识形态,错误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学会引领学生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问题,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方法,形成科学的唯物史观,不能将非主流社会舆论及历史事件娱乐化,应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修养,做好学生称职的引路人。
(三)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而努力。思想政治课是近年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能力,第一,应树立主体主导性的理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引领、尊重、促成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学校课堂内外配置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积极促成思想政治课多层次多方位教学展开;第二,依据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再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置课堂内容,安排整合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应当分清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对所教授的内容做好合理的删减;第三,需要重视两点内容:一是注重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中学阶段所学习的政治、历史知识;二是注意《概论》课和《基础》课的重合内容。高职阶段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性知识,中国近代时事及中国史事知识,但实际上高职学生缺少史事知识,基础较差,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方法,帮助学生追根索源,要尽量增加学生的历史史实基础,尽量做到史论结合,来增加思想政治课程的学术性、说服力,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人物、地理环境、民情风物,尽可能地把当地的风土、人物、资源与思想政治课堂相融合,以增加教学亲和力,形象性增加授课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多地加入案例教学、实地参加调研与考察、专题研讨、辩论等方法,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历史思维的方法能力,并不简单是史料的堆砌,形成以能力为导向的发展。
(四)充分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高职教育一般具有人文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但从高职院校的发展来看,他们多重职业性这一特点,从校园文化上看非常实用,而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公共课,如语文、思想政治课程不太重视,通过学生学习发现,他们在思想上亦更看重技术类课程,但从长远来看,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具有自主学习、授人以渔、适应并推动社会的能力和态度,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特别是通过公共课程的教学,最终促成学生在道德、知识、人格诸多方面的发展,实现高职的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才能获得学生、社会的普遍认可,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价值得到彻底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