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戽口村特色村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与创新利用

2019-03-22黄继瑞刘海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恩施州侗族村寨

□黄继瑞 刘海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衰败危机。从戽口村文化遗产保存和立法保护状况总结戽口村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经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为实现特色村寨文化法律保护与文化利用、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戽口村特色村寨文化遗产构成

(一)村寨文化遗产构成。戽口村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由侗族传统建筑、红色文化原址、古桢楠群落、丧葬地等构成。细分主要分为桥梁、门楼、祠堂、庙宇、水利设施、凉亭、石板路、戏楼、鱼塘、鼓楼等建筑或构筑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侗族文化、民歌、服饰、饮食、丧葬嫁娶、民族节日。

(二)保存状况。迄今为止,由于自然灾害和社会转型,戽口村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及民族建筑渐少且遭到毁坏。侗族原样吊脚楼不足30座;风雨桥两座,其中一座建于1813年;木板桥不足10座;侗族茶楼一座;红色原址古村寨一处,寨里最古老的房子建于明朝宣武年间,如今是一个侗族建筑群,称为唐家院子;古桢楠群落一处;飞山庙一处。古民居26栋,坐落于戽口村彩虹山组卧塘坪的唐家院子,以一正两厢房、一字型吊脚楼建筑为主,占地2,000多平方米,共6栋36间木瓦房,依山而建。

戽口村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戽口村民风古朴、其生产、生活、婚丧嫁聚均保留了侗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色和习俗,十分独特,较为完整。戽口村人民以大米为主食,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以油茶汤待客是他们的习惯,在过年过节时候他们也会穿上自己的传统服饰来庆祝。“哭十姊妹”和哭嫁是侗族土家族村民送嫁的习俗,而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举办的“女儿会”是村民的相亲节日。

(三)戽口村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原因。戽口村传统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不好保存,消失原因如下:一是自然原因,由于当地多雨,尤其是夏季多暴雨,致空气湿润、自然灾害多。以木制为主的建筑地基易腐烂,且易被虫噬,故一般不经较大的维修约只能居住20年。二是技术原因,栓卯结构的木制建筑整修难度大,对修理技术的要求高且几乎已失传。故传统民族建筑保存至今的较少。三是人为原因,因年久未修,建筑构件糟朽、霉烂严重,村民人口增加,村民按自身需要对建筑随意拆改、添建,任意新建厨房、平房和牲畜栏圈,严重破坏了建筑的功能格局和环境。近年来,部分村民长期外出打工,建筑无人管理,大面积屋瓦破碎漏雨,主体建筑大梁断裂,大量椽檩朽损,屋面坍塌,檐板脱落,多处墙体倾斜,三合土地面损毁严重,保存状况较差。

二、戽口村特色村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状况

(一)制定并实施的法律及规划。针对戽口村特色村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恩施州各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自治条例和规范性文件。恩施州于2005年8月实施了《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列》,2009年8月,颁布了《恩施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细则》,2011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州特色村寨保护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做好全州特色村寨的保护工作提出了6个方面的意见。2008年制定了《芭蕉侗族乡戽口村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10年底完成了《芭蕉侗族乡戽口村宜居村庄建设规划》。戽口村紧密结合《恩施玉露生态走廊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戽口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和《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戽口村示范区提升规划》,重点围绕村寨文化保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进行编制。民族文化方面,近年政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度提升,对特色建筑进行维修和保护工作。其中吊脚楼、侗族鼓楼、风雨桥的维修工程做的较好。2012年,唐家院子被恩施市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芭蕉侗族乡和恩施市林业局共同完成了古桢楠群落保护建设项目。

(二)名录申报。2012年戽口村唐家院子被恩施市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戽口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首批宜居村庄”和“湖北省十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表彰为“中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2011年3月11日,戽口村成为首批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4年9月23日,戽口村成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方面立法缺陷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立法是空白的,无法针对特色村寨施以全面、专门的保护与发展。二是立法参与主体不合理。

(一)立法数量少,内容不全面。目前,《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列》是唯一由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关于村寨保护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是极少的,而且其内容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

(二)相关立法无公众参与。恩施州《条例》第5条规定:“对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应当实行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有序开发的方针。”结合戽口村特色村寨的具体情况,该村民是村寨保护和利用的首要主体。该特色村寨的受益人和最密切相关的是村民。在保护、抢救、合理利用、有序开发特色村寨资源方面,村民应该是主要发言人,应该让村民参加立法研究。但在戽口村政策规划的制定中村民参与度极低,无法发挥集体智慧,也无法从村民角度来合理保护与利用村寨资源。

四、特色村寨立法完善和创新利用

针对恩施州及戽口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政策规划和立法状况,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多方面完善和补救现有立法。针对戽口村的情况,除了完善现有立法,更有效的方式是将地方性的决定上升为法律,使《决定》得以适用特色村寨的个体情况。同时,要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把握好严进严出,最大程度上发挥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使其能够及时性处理特色村寨的个案情况。

(二)促进公众参与立法研究。在立法过程中需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个案独特性,立法需要深入民意,选取熟悉特色村寨的专家参与立法研究。在针对特色村寨的立法方面,村民也应参与,发挥集体智慧和监督作用。除了一般性的法律法规,关于特色村寨具体保护与发展的内容、措施、程序等问题必须经由特别法施以专门规定。

(三)建立村寨应急处理机制。由于戽口村村寨是木制结构的建筑,而且时常出现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针对村寨的紧急突发状况要建立一系列突发解决机制方法。将防火防灾预防机制与应急机制相结合,设定安全防护的责任人和设施。同时,设置奖惩制度,提高防护人员和村民保护的积极性。

(四)保护和开发动态平衡。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资金的注入,才能激发保护活力。戽口村寨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村寨来产生经济效应。目前戽口村的主要任务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依靠茶叶产业和村寨文化的开发利用来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从而使村寨保护和开发动态平衡。

猜你喜欢

恩施州侗族村寨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改变”让城市更“优雅” 恩施州老旧小区“变身”记
无蚊村寨丁屋岭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恩施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效的对策
新加坡发展之路对恩施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