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2019-03-22王学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依法治国马克思主义

□王学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才是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而同时认识对实践也起着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势必会适得其反,科学而合理的发展观念必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助力中国梦。

一、“四个全面”的内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作为温饱社会的超越和发展阶段,除了能够满足人民的温饱生活之外,还理应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小康目标起初是由邓小平在1979年的岁末提出的,我国领导人将这一宏伟目标具体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在21世纪初期,而最终落实到文件上,是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但对于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搞好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发展,其根据就是最显而易得的“木桶效应”。然而能否真正的建成小康社会,更多程度上是取决于落后地区归根结底是否能够脱贫,只有落后地区发展起来才能使得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因而需要我国的所有民族、所有人民凝心聚力,大家团结一心搞好经济建设,宏观层面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来切实去支持贫困地区,具体化、细节化地切实深入实践考察贫困地区的贫困概貌、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找准贫困的“病根”;另外,贫困地区自身也必须要有脱贫攻坚的精神意志,要知耻而后勇,努力摆脱贫困县的“帽子”,根据当地的特色发展产业,做到“经济独立”,从而真正脱贫。

(二)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的改革初始于1978年,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变化及成效,很大程度上有新的起色,我国从经济落后的国家一举成为经济强国,从物质匮乏到粟红贯朽,这一切都是改革的功劳,也蕴藏着改革之路的艰辛困苦。不能因为仅凭眼前改革的成果,就忽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有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才是最大的财富,少走弯路、不走歧路的真正经验借鉴。而后的改革后半程,伴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速发展,现存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求,经济发展明显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创新能力不够、创新产业力量微弱,体制的发展也无法满足更多的社会需求,基于此问题日益突出的大环境前提之下,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目标致力于将经济领域作为改革的重点[1],国家相比以往所面临的课题和困难,这次改革将更加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更大地发挥政府对于经济领域引导向正常化、标准化的方向,为力求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作用。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名声在外,但我国人对国有产品的接纳程度却不高,对于本土产品的信赖程度较低,因而我国不能一味地去追求制造的数量,基数大不代表着质量与效益,所以更应该转向注重产品制作的质量与口碑,将制作变为创造。虽然,这作为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摆在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之路的面前,但对于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无疑的,无论过程多么困难,都必须加大改革、转型的力度,切实从源头上减少无效供给,真正促进产业升级、产业转型、产业创新,稳健的走好迈向大国产业改革的创新之路。

(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要想稳定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对于我国的国情来说,依法治国是我国目前最好的选择,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兴国安邦。我国第一次以法治建设为主题的会议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是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会中详细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依法治国。会议指出,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和法治的问题[2],只有党和人民相互融合、促进,才能真正地实现法治,而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确保我国的人们享受同样的权利和正义,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从根本上稳固我党的地位。

(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我国的发展之路,因而我国务必从根本上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坚决杜绝腐败和腐化。全面从严治党强调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培养“风清气正”的清源,让党员队伍在面临的不断壮大的发展过程中,保证党员队伍思想去除狭隘、清廉可为,不去计较片面的得失,形成大局意识,保质保量地完成党交代的任务。与此同时,也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和青年团员的素质培养,青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间阶段,都曾出现过隐患问题,所以,这是宝贵的经验和学习的借鉴,必须使青年人从根基之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彻底树立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旗帜,也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学深悟透、真信笃行,才能真正的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较高成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此一来,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才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定位也必将实现。

二、“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即五大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指挥杆,只有具备了正确的理念,才能进一步指导行动,进而产生效益。该理念从我国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聚焦我国目前的突出问题[3],结合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对社会发展进行了反思,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三、两者间真正的联系

若说四个全面是阐释了我党要“做什么”的问题,那么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从源头上解释和说明了“怎样做”的问题,两者的共同点基准都是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提出来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证明,同时也是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发展理念,具备中国特色和中国之气。从这一层面来看,四个全面和五个发展是目标和方法论的关系,相比目标而言,方法论更具有现实意义,拥有了正确的方法论就能进一步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四、两者结合能够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但关于以往的理论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发展的真正需求和需要,党和人民迫切地渴望有新的理念来指明发展道路和方向。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就是在反思了我党在发展过程中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结合我国现目前的大环境和小问题的实际,由此才提出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全新的发展与进化,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操作方向和摸清了理论实践间的思路,为切实解决中国而今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最适宜自身的“中国方案”。

五、结语

马克思主义不是呆板枯燥的理念,它是灵活的方法论,能对实践给予指导,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指导作用,而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的结合,有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依法治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