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9-03-22杨小庆
苏 乐,杨小庆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芜湖 241000)
一、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背景介绍
(一)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概念
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基于已有的“门店化”基地实践教学模式上,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人才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需求为目标,采用“准入职式”教学内容为手段,通过门店基地的理论教学及真实案例处理的案例捆绑式教学体系、毕业前协议实习计划、毕业后协议推荐入职三大系统,形成形成“以实战养教学,以教学促进职业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二)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需解决的问题
1.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要求根据课程内容改变教材的“书卷气”,强调以案例为教材核心内容。
初期需重组传统教材的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形成符合案例教学、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材料,这对讲师的规划、方案构建能力提出了要求;后续应整改成案例模块化教学体系,围绕经典案例操作流程附着理论知识点。
2.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企业角色需加以转变,从辅助工具向合作伙伴进化。
校方在整个体系中需承担合作企业的维护工作,形成合作企业库。同时,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需正视校企双方利益的对等,构建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需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关注点;同时加强校企间的沟通,减少双方的文化壁垒,平衡双方受益,追求共同利益。提升校企合作深度和合作满意度。此外,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还要考虑成本构成和要素。
3.在引入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处理需高度重视。
案例捆绑式教学固然能最大限度的以职场强度锻炼学生能力,但企业将案例分解给学校完成,必然对案例质量提出要求[1]。校方在与企业对接时,应加强对案例难度指数的筛选,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分配专案小组配对及指导。
4.建立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除重视校企合作外,仍需依托第三方平台、资源,构建综合性人才培养计划。
当校企合作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或许会出现合作粘度太大而无法抽离的情况。而且,一旦出现这个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持续培养。为此,以企业环境为原型的校内工作室、材料实验室等项目的开展则势在必行。需要校内存在此类机构来替代一部分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任务”,在运行过程中逐渐提升这类机构承担任务的比例,使得校方即使从与某个企业合作项目中抽离也能平稳过渡。
5.加强政府扶持计划的关注和申请,充分利用和依托“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型平台[2],尤其是与设计专业关联最深的文化消费市场。
(三)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点
构建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形成以案例捆绑式教学、量产式实习计划、协议就业三位一体为特色的精细化就业管理体系和“准入职式”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以企业实际案例为导向,结合企业门店基地实践教学内容,保障学生在环境设计专业类学科中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竞赛能力。除教学内容外,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化的实习、就业计划。形成学习—实习—入职的教学系统。
构建合作企业库,秉承利益共赢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3]。不仅满足校方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契合了合作企业的发展需要,将传统的利益对立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使得校企双方合作持续、长久,符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此外,本教学改革模式长远来看是一种持续性的长久合作,但合作项目启动成本低(以形成校外基地教学为启动标志)、合作效果显著(便于实习后就业)、合作周期适中(一般以校方一个学期为一个合作周期)更适合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时期推广。
(四)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建设目标
1.教学内容的制定与重组
包含教材在内的所有教学内容应以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核心导向,进行偏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制定与重组。
2.合作企业的筛选与维护
对合作企业进行筛选,形成合作企业库,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项目进度和时代要求进行企业的增减;同时完成合作企业的关系维护工作。
3.新教学模式三大系统的规划
教学部分,应保证原有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模式,形成“准工作室”,由协议单位提供实际案例,学生分组进行案例捆绑式教学;
实习部分,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计划,每年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实习任务分配;
协议就业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原则上根据实习生人数按照协议比例形成入职。
4.教学成果检验
教学成果涵盖三种,分别为教学效果、课程考察和就业潜力培养。教学效果需与传统理论教学进行对比;课程考察从卷面考试向实操作业转变;就业潜力培养则需结合其他艺术类课程以及实习情况总体观察。
二、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建设方案
(一)理论教学部分
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内容的制定与重组。形成新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内容的统筹与规划,针对教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制定符合新型教学模式走向的知识点分类。同时与合作企业对接,制定实践教学内容、真实案例处理目标、协议实习人数与就职人数分配。
(二)精细化就业管理部分
案例外理论教学,完成案例外教学内容(讲师、门店双向教学)。该部分包括:完成门店基地内理论偏向知识讲学(校方讲师);完成门店基地内实践偏向知识讲学,包含材料、营销、设计、规划(门店从业人员);互动环节(学生、讲师、门店提问与解答)。
案例捆绑式教学,企业方提供案例与要求,校方提供解决方案。该部分包括:以高校开课学期为周期,企业方分解部分案例任务给校方完成;校方以班级为单位,形成多个小组,所有小组同时处理同一项任务,以做样本比对,由项目组进行指导挑选最佳方案交付企业方;企业方根据实际完成情况支付校方报酬,形成学生奖励机制。
协议实习计划,年提供定量实习岗位供校方分配实习任务。该部分包括:企业和校方制定每学年实习人数,企业保证岗位数量,校方保证实习人员数量;实习协议由双方共同制定,实习薪资按比例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
协议就业计划,合作企业每学年协议实习生人数按一定比例提供入职岗位。该部分包括:校企双方制定就业协议和入职人数;原则上企业方拥有毕业生选择权,但必须以尊重学生入职意愿为前提;校方不参与劳动合同的制定,但提供学生就业指导。
(三)教学成果部分
教学总结,梳理、改进新教学模式。同时需要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形成实践教学视频记录用于推广和质量改善。并且形成新的教学成果检验方法,对新教学模式效果与传统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总结。最终将课程考察从卷面考试向实操作业转变。
三、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优化与补充
通过补充校办创新实践基地教学内容,形成“三元制”校企人才培养模式
(一)“三元制”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学校、校办创新实践基地(如校中企、校内工作室等)、社会企业三方联动
分阶段以课题、实际项目驱动,让应用型学科的学生在经学院全程把控的项目实施中进行实践教学洗礼,再进入社会企业实习的新窗口。这种“复式”校企合作教育基地既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又能够让学生在早期高校学习过程中尽快接触实际项目实操,进一步加快就业前的磨合期过渡,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率。该模式可以为三种阶段的学生团队提供支持:初阶可以为学生在传统理论教学过程中提供实践培训;中阶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及毕业设计的支持;高阶可以形成团队,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并为学生在参与双创类竞赛中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三元制”模式的建立,学校、校办创新实践基地、社会企业三者之间可以建立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真正的学、研、产的良性循环。有了校办生产基地的介入,学校和社会企业的对接不再生硬,逐步形成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践项目实施为牵引,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共同合作为指导的教学新机制。
(二)“三元制”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强调高效、迅速及高通用性,“三元制”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并非脱离已有教学模式的“灵光一现”,而是建立在已有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成熟的、相对独立的三方进行整合和统筹,故而具有极高的可操性和极低的整合成本。
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第一元,运用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培训。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开课以来,教研组一直致力于区别传统纯理论教学的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独创的“门店化”实践性教学模式显著改善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弊端,将课堂不局限于高校教室内;装饰材料、景观设计学、室内环境设计等多门专业课程,由教研室根据当今市场环境自编教材和培养方案,致力于让学生接受最新、最主流的专业课知识学习,为设计、实操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手绘、软件、模型等课程结合上机考试、技能等级考试力求让学生在测绘、二维、三维制图、建模等方面得到坚实的基本功实操。
此外,学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会对学生商务能力,如沟通、应变、设计思维、创新等方面进行培养。从而将课程学习由理论知识灌输向设计师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方向转变。
第二元,通过校内创促中心形成第一基地,对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进行训练培养。创促中心能够承载学生理论教学与校外实习间的空档期的实践教学需求,并拥有丰富、高质量的项目资源,无论是针对初期案例学习还是后期进阶项目实操,均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核心技能、就业能力的作用。
第三元,通过与优秀社会企业联合,形成第二校外教学基地,制定实习协议,使学生快速胜任岗位,奠定成为合格职业人的基础。依托第三方社会企业,构建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形成以案例捆绑式教学、量产式实习计划、协议就业三位一体为特色的精细化就业管理体系和“准入职式”人才培养计划。此外,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化的实习、就业计划。形成学习—实习—入职的教学系统,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竞赛能力。
(三)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优化目标
教研室与校办创新实践基地深度融合,制定培养方案和合作章程。形成初级阶段的“三元制”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学年的实践性课堂教学与课外基地教学计划内容。此阶段偏重课堂教学及校方、社会企业的门店化基地教学内容。
形成中级阶段的“三元制”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学年的课题、实际项目驱动制教学计划内容。此阶段偏重课堂教学与校办创新实践基地案例入门实操、大创项目能力培养;第三学年的深度项目跟进。此阶段偏重学生团队在校办创新实践基地的案例深度参与。
形成后期阶段的“三元制”人才培养计划,第四学年的实习、入职就业培训。此阶段偏重学生在校办创新实践基地、社会企业的顶岗实习、就业分配。
(四)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优化效果
“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将显著提升大学生核心技能水平和学习效果。该模式形成的复式实践教育基地把教学划分为职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培养、项目驱动式岗位训练三个部分,进一步深化理论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
在引入校办创新实践基地作为第一实践教育基地,有效解决了应用型专业学生实践训练、项目训练内容与强度无法标准化的问题;同时有效缓解了大学生在具备基本完备理论知识技能与实习就业之前间的空档期和磨合期过渡难度,显著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率[4]。三元制的构建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能够及时把握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营造企业间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氛围。
此外,为相关行业提供优质技能型人才储备,不仅有效节省学生潜在就业企业的再培训成本,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符合校内创新基地运营需求的后备人员。同时还可以提升校内教师、创新基地工程师的实践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实现一职多能,使得教师成为工程师的同时,掌握企业前沿技术,为提升校方综合竞争率奠定基础。
四、结语
通过引入门店基地的理论教学及真实案例处理的案例捆绑式教学体系,形成了操作性较强的就业驱动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并加入学校、校办创新实践基地、社会企业三方联动的三位一体的“三元制”校企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提升了学校相关教学质量和核心技术能力,缩短学生从课堂到就业的过渡期,紧贴企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需要指出的是,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基础是建立在原有或已经实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体系规划,改革成本低,可复制可推广性强,将为应用型高校的校企合作方向提供有效范例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