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
2019-03-22卓莉俊
卓莉俊
(嘉应学院医学院,广东梅州 51403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普通高校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地扩大,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已经逐渐由之前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模式。一些本科院校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定位不清晰、办学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阻碍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也导致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就业矛盾突出[1]。在新的形势下,本科院校应该找准办学的定位,发挥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用科学的指导思想来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再认识
1.1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来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首先要将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明确,根据培养的目标来设计科学的培养路径,为社会培养需要的合格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及社会要求,培养特点要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除了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与转换能力。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岗位能力、创业能力。
1.2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了本科院校发展的理性选择,与一些重点高等院校相比,在办学经验、教育资源、人才引进等方面,普通本科院校都处于劣势,如果依照这些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通本科院校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就是注重应用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握两个特点,第一要符合国家对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第二要满足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2]。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立足实际岗位需求,培养能在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等行业从事具体工作的人才。
2 高校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2.1 护理教学理念滞后
在基础医学知识、护理技能的掌握方面,教学理念仍旧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关注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很难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突发状况,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由于教学观念的滞后,缺少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2.2 学科建设滞后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护理学科建设主要依附于医学,很多护理教材的内容都对疾病发生的原因比较侧重,对于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关注不足,而这些内容是护理岗位在实际的工作中最需要的。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专业的护理者基本上是从属于医生,主要是执行医生的医嘱,对于通过护理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帮助或者解除痛苦的主动性不足。
3 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3.1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在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基础,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发展为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构建以行业的具体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深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在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整体的优化课程体系,要将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势发挥出来,开始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3]。加强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构建以专业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弹性课程体系,可以定期将课程教学在临床一线开展。实际的护理岗位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根据岗位需求,高校确定人才培养的内涵,将人文教育贯穿到课程体系中去,完善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管理学等课程,可以增设护理哲学以及护理专业英语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加强对于社区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等社会急需的健康服务课程设置。
3.2 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新教学模式是怎样培养人才的基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给护理专业学生讲解在具体的实践中怎样来做,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具体可以通过实际的调研市场、对于实习生进行回访、用人单位的反馈以及与往届优秀毕业生交流等形式,了解行业的需求以及变化,在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尊重人才培养规律,构建理论加实训加实习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学方法与教育技术应用方面,加大现代实训设备投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护理专业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利用临床常见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了解真实的临床案例,让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在每学期开设一定的学时让学生进医院、社区进行实习,加强岗前培训,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学[4]。另外,在教学全过程贯彻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资格考试大纲为背景,优化教学方法与内容。
3.3 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首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进社区或者医院进行见习,与临床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尽量在社区或者医院开设。可以建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训中心,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进行专项技能的操作练习,逐渐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加大对于实训设施的建设,建立仿真、模拟系统,将实训中心模拟临床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临床操作技能不断加强,而且,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可以很快地适应岗位要求。最后,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开拓校外资源,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校外对口单位的合作,让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践教师,从根本上保障教学质量[5]。发挥校外教学基地的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训。加强对于实训教学内容的创新,从方式以及管理方面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护理专业教师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出来直接进学校,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专业的技能以及临床经验缺乏。高校应该组建一支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可以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为兼职教师,提高护理专业教师整体的临床教学能力。可以实施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方案,实践性的内容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实践教学与临床更接近,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兼职教师除了为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外,还要将临床上的实际工作经验分享给专职教师,充实专职教师的教学经验。此外,高校要对专职教师采取定期培训、进修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让护理专业教师轮流到医院进行临床学习,将学校与岗位之间的距离缩短,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或者每学期定期让教师进行[6]。组织教师开展职业技能比赛、临床观摩教学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与同行进行交流,了解护理行业最前沿的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结语
高校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加强对护理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进行护理实践,缩短毕业后的岗位的适应时间。需要高校、教师、对口单位共同协作,形成培养机制,完善培养模式,将护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挂钩,满足社会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