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路径探索

2019-03-22梁和平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1期
关键词:校纪责任意识思想

梁和平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安全处,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

安全教育是做好安全管理,确保校园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该院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办一所让党和政府放心、让社会放心、让学生和家长放心的民办大学”,始终是我们的办学理念。随之,教育教学、党建工作、基础建设管理机制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机制,也得到了充实和完善。但在日常安全教育管理中,我们发现,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在享受学校安全环境的过程中,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相对淡薄,自我安全行为约束相对滞后,与安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适应,已成为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1 该院学生自身安全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1.1 自身安全意识淡薄,责任承担与己无关

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群体。所以,在日常常见事故和心理健康等专项教育中,学生全员参与、全员接受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筑牢思想上的安全防线是至关重要的。但往往有少部分学生对安全教育关注不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差,甚至少数学生想方设法以种种理由不参加教育活动,很难达到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样一来,使得这些学生思想上的防范意识薄弱,戒备心理比较差。特别是一些学生失盗或网上被骗等问题发生后,尚可意识到自己防范意识薄弱、防范措施不力,但对自身应承担哪些责任,浑然不知。通过调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可从上述事件中汲取教训,但均未提及自身应承担哪些责任。

1.2 自身安全行为约束力差,抱有侥幸心理

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校规校纪,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戒尺,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和执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遵守校规校纪,但极少数学生不能用校规校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该院印发了“禁酒决定”,要求所有学生在读期间不允许喝酒,但仍有少数学生抱有偷着喝酒谁也发现不了的侥幸心理,借同学过生日、获奖、聚会为由,在校园外聚众酗酒。结果有的回到宿舍后听不进宿管老师的批评教育,顶撞、谩骂宿管老师;有的在宿舍里,借着酒力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进而发生肢体冲突,将他人打伤。最后,既受到学校纪律严厉处分,又赔偿对方医疗费用。

1.3 自身法纪理念淡薄,不能正确应对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经济利益调整、高校社会化程度增加等,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很大变化。少部分学生偏重专业学习、盲目追求所谓高物质生活,而忽视了自身法律学习; 少部分学生法规校纪意识淡薄,甚至不知法、不懂法。在一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不协调音符,发生了盗窃、侵犯他人隐私权等触犯校纪的现象。例如,该院一名学生因不注重自身法律道德修养,在微信漫骂攻击他人,致使对方在心理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而自己因触犯校规校纪,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通过调查,2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上述事例触犯了法律;30%左右的学生认为不会触犯法律;50%左右的学生认为会触犯法律。

2 该院学生自身安全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即大学生的自身原因。从大学生自身来看,由于思想体系和心理发展不完善是形成其责任不强的关键因素。一是自主能力差。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的呵护下成长,从小学、中学到上大学之前的过程中,始终遇到的是“绿灯”,没有受到过多挫折和坎坷,导致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律能力差,对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二是社会经验缺乏。少数学生接触社会面小,不敢正视社会,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薄弱。三是以自我为中心。当代大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现象比较普遍,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只希望别人关心、关照自己,而很少想到去关心、关照别人。

2.2 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的客观原因

当前大学生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是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既有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学校教育不到位的问题。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各种社会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社会上出现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人际关扭曲等严重腐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由于大学生尚未树立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在日常对大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时,形式化、简单化现象较常见,主要停留在说教上。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很难引起受教者的共鸣。

2.3 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家庭教育原因

家庭教育的空缺也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做出一切牺牲。中国的父母为子女的付出往往出现“超重”的趋势,与此同时,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把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了接受,而不懂得付出。因而在当代部分大学生中,从小就缺乏回报他人的意识,缺乏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缺乏对自己、社会、家庭负责精神,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系。

3 高校大学生自身安全责任意识感的培养

3.1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安全教育,增强社会安全责任意识

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合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社会安全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着特殊作用。安全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安全教育本质上是为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而开展的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一项对人开展的工作,应该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把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一个主要的落脚点。因而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是要注重引导他们奠定积极健康的心理,完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自尊、自强、自控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辨别是非能力和抵御各种不健康、不安全事物腐蚀的能力。三是培养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对自己行为后果要有一个正确的研判,要敢于对任何事件造成的后果承担自己的责任。

3.2 把遵纪守法教育融入安全教育,增强法律责任意识

法规校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超出这个范围就容易违法犯罪,就容易导致损人利己、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把法规校纪融入安全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心理,提升大学生对法规校纪的认知,增强大学生对遵纪守法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当代大学生,一要认真学习法规校纪和各类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知法懂法,做法规校纪和各类安全制度的践行者。二要懂得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发生任何安全问题均与法规校纪有着直接关系的,凡事都要用法律的尺子进行对照,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防止因安全问题而触犯法律。三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法纪的重大意义,做好安全工作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及家庭幸福的保障,做好安全工作是校园安全稳定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做好安全工作是维护法规校纪严肃性的体现。

3.3 把公德素质教育融入安全教育,增强社会公德责任意识

公共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情操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精神状态。道德情操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修养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成事之本。鉴此,要注重大学生的文明道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一是要经常开展以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为重点,以强化精神文明教育为突破口,把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融入其中并有机结合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明公德的理念。二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婚姻恋爱观,把大学生个人人生追求与社会建设需要统一起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三是慎重选择交友对象,日常生活中多与思想积极上进、生活情趣健康的学生来往,多交良师益友,不交狐朋狗友,建立良好的交往圈子,使自己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磨炼,促进公共道德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猜你喜欢

校纪责任意识思想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校规校纪如何制定?
校规校纪如何制定—写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出台之后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校风校纪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校纪校规的制定与执行都要以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