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反官僚主义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2019-03-22齐卫平樊士博

长白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制度化法规

齐卫平,樊士博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上海 200241)

官僚主义是指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老爷的领导作风,它是剥削阶级的思想作风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1]842从本质上讲,官僚主义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反对官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反官僚主义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启示。

梳理党的文献,不难发现,反对官僚主义由来已久。早在1933年8月,毛泽东在强调经济工作时就提出,“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2]124。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官僚主义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开展了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特别是瑞金时期党在领导苏维埃政权建设时深入开展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1943年5月26日,在延安干部大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干部应当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克服一切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3]441这次干部会议是在共产国际解散后召开的一次旨在统一干部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大会,着重强调克服官僚主义对于根据地政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重视反对官僚主义并在边区和根据地区展开了具体实践,这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官僚主义奠定了经验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反官僚主义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前夕,鉴于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毛泽东多次提出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4]44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1439。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警惕、反对、克服官僚主义,对于防止党员干部在夺取政权后骄傲自满,警惕“官本位”主义抬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官僚主义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即运动化阶段、扁平化阶段、制度化阶段、常态化阶段,划分依据主要是各个阶段的实践特点与历史特征。此外,四个阶段并非相互排斥,而是接续出现。换言之,下一个阶段亦采用、发展了上一个阶段的主要做法,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反对官僚主义斗争的一以贯之。

(一)反官僚主义运动化阶段:1949年-1958年底

顾名思义,反官僚主义运动化阶段指的就是通过系列运动,反对官僚主义,例如“1950年整风运动”“三反五反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千头万绪。进入城市后,随着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的好转,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出现一些新的苗头,有的难以抵挡诱惑,理想信念动摇。党中央对此保持高度警惕,通过运动化治理,反对官僚主义,端正党员干部作风,克服了党员干部进入城市以后脱离群众的危险。

194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三人修改的《关于留用旧人员问题的指示》,文中指出:“改变国民党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的作风。”[6]729这凸显出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领导人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心与信心。1950年1月,彭德怀在关于西北地区工作意见中指出:“各界人民代表会开会时,应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检查工作,以求达到有效地反对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7]2月,中共中央下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细则》,指出要监督“有无损害群众利益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行为或倾向”[8]108。4月,中共中央作出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指出干部很容易被“严重的官僚主义所毒害”[9]190。5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阐明了开展整风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老党员老干部中亦有很多人骄傲自满,发展了严重的命令主义作风,破坏党与人民政府的威信”[9]217。6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各地应作地方整风报告的指示》,要求学习习仲勋《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一文。习仲勋在文中结合西北地区解放后面临的情况,指出“各种形态的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危险”[10]138。直到1950年底,整风运动进入总结阶段,以形成各种举措防止一些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现象的发生。

1951年3月,刘少奇在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内一些党员是有比较严重的毛病的,官僚主义,自以为是,脱离群众等。”[11]274月,安子文在中国共产党全国纪律检查工作干部会议上指出:在党内,犯有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这种事实不容忽视。[11]468同年秋天开展的“爱国增产”运动,揭露出大量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这成为开展“三反运动”的直接诱因。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952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防止斗争虎头蛇尾,保证“三反运动”的胜利完成。10月25日,中央批转安子文《关于结束“三反”运动和处理遗留问题的报告》,宣告“三反运动”结束。这次运动持续近一年时间,成效显著,追回巨额国家损失,杜绝了大部分官僚主义现象。[12]385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办事效率,保证了国家资源的有效供给,为战争期间维护国内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严重地妨碍着国家的民主生活的发展,妨碍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的发挥,妨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13]100基于此,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新一轮的整风运动开始,反对官僚主义列为整风运动的内容之一。 但是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整风运动出现了偏失。 运动于1958年底结束,官僚主义得到一定的遏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造成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出来。整风与整党是密不可分的。伴随着整风运动、“三反运动”,整党运动有序推进。整党的目的是整顿党的组织,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杜绝机构性的官僚主义。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初期,反对官僚主义主要是通过发起运动的方式,体现出鲜明的运动化特征。这种运动虽然效果显著,但只是权宜之策,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二)反官僚主义扁平化阶段:1958年-1976年

这一阶段历时近20年,集中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反对官僚主义依靠群众运动、横向铺开成为常态。“总路线”、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大跃进运动中,由于急于求成,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问题,这是党员干部脱离人民群众、违背客观规律的表现。为此,开展调查研究,成为反对官僚主义的重点内容。在整顿“五风”中,中共中央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在农村杜绝此类问题。党中央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强调领导干部要广泛下乡,到基层去展开调查研究,警惕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这才使“五风”刹住车。1960年3月30日,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指出:“官僚主义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次,就会春风吹又生。”[14]1664月公安部破获中国人民银行被骗巨款案①,中共中央转发结案报告作出批示:“(这一事件)暴露了某些机关官僚主义的恶习和政治上极端麻痹的情况,是一份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政治麻痹的好教材。”[15]1691961年6月,毛泽东在转发《关于中央机关精简情况的报告》给邓小平的信中指出:“全国范围内大为减少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16]539这说明毛泽东是在国家机构层面考虑反对官僚主义。[17]1911963年5月,周恩来在中央直属机关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揭示官僚主义的20 种表现,他认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其中官僚主义与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命令主义、事务主义、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都是密切相关的。[18]4181965年7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领导方法问题的指示》中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经常地坚持这种领导方法(基层蹲点),改变主观主义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19]332

这一阶段通过大范围的群众运动,特别是反官僚主义向下铺开、向上延伸至中央高层的做法,体现出了极强的扁平化特征。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经验以及其他一些复杂因素导致“左”倾错误思想的产生,致使实践中出现一系列失误,留下值得总结的教训。

(三)反官僚主义制度化阶段:1978年-2012年

改革开放后,反对官僚主义进入制度化阶段。在制度化层面上反对官僚主义,是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沉痛教训的深刻反思与经验总结。加之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党在反对官僚主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经验总结走向制度规范符合实践发展的逻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使得经济交换原则在党内有所体现,权力寻租现象日益严峻。 克服这些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解决。 改革开放后,反对官僚主义制度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反对官僚主义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二是出台了规范党员干部、防止官僚主义的党内法规。

一方面是将反对官僚主义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体制是最大的制度。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上发言指出:“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同社会化的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要搞四个现代化,把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地转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非克服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不可。”[20]150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谦虚谨慎,和群众同甘共苦,坚决克服官僚主义。”[21]68这是对“文革”期间机构性官僚主义的深刻反思。1986年,邓小平在听取中央经济工作汇报时强调,要解决“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拖拖拉拉,互相扯皮”[22]160的问题。同年9月3日,在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时,邓小平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22]1771987年,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时,邓小平再次指出:我们的官僚主义确实多得很。就拿人事制度来说,社会主义国家恐怕有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干部老化僵化,首先表现在思想上,组织上也有这种状况。[22]240这就旗帜鲜明地指出要从政治体制上、制度上反对官僚主义。

另一方面是出台规范党员干部的党内法规。1979年,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重建后,首先制定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实行这个规定会带来很多好处,首先官僚主义自然而然会减少一些。[23]276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于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生活、克服官僚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相配套,中共中央同时出台了《关于禁止在对外活动中送礼、受礼的决定》,这有利于克服领导干部的特殊化问题。198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出台,为促进干部队伍年轻化提供了制度保障。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会议指出:“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24]54此后,党内法规建设开始逐步步入正轨,有条不紊地推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规章条例。特别是中共中央在1990年7月31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为促进党在建章立制上提供了制度保证,而党内法规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保障党的各项工作和党内生活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5]542特别是在克服官僚主义的不良影响上,党内法规提供了制度化的依据。1992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党内法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六大以后,为克服官僚主义,保障制度化运作,陆续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为克服官僚主义提供了制度化保障。这一阶段是建立在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的,运动化阶段、扁平化阶段为制度化阶段提供了经验积累。

(四)反官僚主义常态化阶段:2012年以来

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2012年,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反对官僚主义进入了常态化阶段。这一阶段内在隐含着前三个阶段的特征,但又向前走了一大步,将反官僚主义推向了常态化阶段。常态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官僚主义制度化形成常态机制,制度化是常态化的保障;二是以高压态势推进反腐败斗争;三是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

第一,制度化形成常态机制。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法规建设取得的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良好基础上促进反对官僚主义制度化、常态化迈上新台阶。2013年,中共中央在1990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基础上,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这是党内法规的“立法法”。随后,在其指导下,为推进党内法规的规范化、程序化与常态化,制定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2018年2月,又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2018-2022年)》,这两个规划性文件对形成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具有时间节点意义。这说明从法制的角度上,反对官僚主义具备了常态化的基础。从出台的法规类型与涉及领域来看,既有规范党员干部行为作风的,也有调节党内系统运作的,还有具体工作指导的。这些文件为反对官僚主义提供了良好的制度规范,特别是为防止机构性的官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监督,调动全员力量,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再加之十九届三中全会着力深化推进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两者形成合力,使“机关性”的官僚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第二,零容忍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卓著成效。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精准打击官僚主义,特别是打击新形势下权力寻租现象的重要利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达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强度,打虎拍蝇成效显著。反腐斗争没有完成时,贪污腐败、违背党的纪律,脱离群众,带有明显的官僚主义倾向。这鲜明地体现了反官僚主义的常态化特征。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深入推进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实践。这“四风”的要害问题都在于官僚主义,都是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反对“四风”是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步进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6]86群众就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这些具体的实践举措,展示了新时代反对官僚主义的深入发展。

二、新中国以来反官僚主义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反官僚主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化了对共产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概而言之,这些经验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群众路线;二是注重调查研究;三是精简办事机构;四是转变文风会风。

(一)坚持群众路线

官僚主义的集中表现就是脱离群众,居政治庙堂,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此外,对群众吃拿卡要,也是官僚主义的明显特征,其危害是对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严重影响。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反对官僚主义,首要经验便是坚持群众路线。

1953年11月,朱德在新中国初期党反对官僚主义时指出:“过去几年中,党中央所发起的整风,整党,反对官僚主义、强迫命令,其重大的意义就是为了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27]31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也指出:“我们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28]28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陈云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坚持群众路线。比如陈云提出:只要依靠群众总是有办法的。[29]321990年3月,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其中对官僚主义有着深刻的分析,指出其严重脱离群众,贻误党的事业,必须痛下决心加以改变。[25]762001年,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这是进入新世纪后,党注重作风建设、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文献。其中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被视为最重要的作风。2004年,十六届四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30]55群众路线是党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坚持的工作方法论。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才能克服官僚主义。

(二)注重调查研究

命令主义、形式主义都是官僚主义,而命令主义、形式主义的根源就在于缺少调查研究。不注重调查研究,不通下情,就会造成瞎指挥的现象。毛泽东就曾批评一些干部说:“大家做官了,不做调查研究了”[31]2105,这就必然要犯官僚主义的错误。20 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经济建设遭受挫折后,党中央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从逻辑上而言,注重调查研究,是从经验的角度反对官僚主义,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才能规避命令主义的错误。注重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预防官僚主义的重要经验。

注重调查研究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方法。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实践调查研究的典范,根据调查实践,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提出:“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15]261改革开放以后,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中,深入基层搞试点,都是搞调查研究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强调如何做县委书记时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32]323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做出科学决策,才能避免官僚主义影响下的“拍脑袋决策”。注重调查研究是70年来中国共产党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经验,其既提供了预防与避免官僚主义的做法,也提供了如何作出科学决策的方法论。

(三)精简办事机构

精简办事机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避免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是中国共产党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经验。精简机构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组织扩展,保证党组织的影响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成为执政党以后,由于缺乏全面建设的经验,一定程度上组织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存在机构臃肿的现象,党中央一直在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领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多次提及要精简机构。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顺应社会新事物的出现,推进党和政府机构改革的脚步一直未停止。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办事效率。1984年5月,邓小平指出:要解决具体问题,不要拖,拖是最大的官僚主义。[33]976只有机构得到精简,效率得到提升,才能做事到位,落实到个人。无论是推进大部制改革,还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效率,避免官僚主义。

(四)转变会风文风

文牍主义是官僚主义的一种形式,其中以慵懒繁冗的会风、不切实际的文风最为明显,在实际领导工作中,主要表现为发号施令,不注重调查研究。坐机关、批公文、依靠文书表格进行工作,难以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70年来中国共产党反对文牍主义积累了丰富经验。

1956年,彭真就指出了文牍主义的危害,他说:“文牍主义也属于官僚主义的一种,文件上解决了的问题,实际上没有解决。”[34]303可见,文牍主义实际上是领导方法的问题。同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强调:“不少机关的负责同志,把自己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处理文电和不必要的过多的开会上面,很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要求和研究他们的经验,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事务主义和文牍主义的泥坑。”[35]222进入新时代后,中央高强度倡导领导出行不清路,召开会议不摆花,把一大批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改会风、转文风、树新风,就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夯实基础工作,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开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工作方法,但是陷入文牍主义、官僚主义窠臼的会,只能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37]552,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会招致诸多恶劣影响。反对无效率的“文山会海”就是反对官僚主义。

三、新中国以来反官僚主义实践的现实启示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反对官僚主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经验,目的在于启示当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对官僚主义成效显著,但仍需继续加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要关头,反对官僚主义、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一)制定规章理顺关系

克服官僚主义,必须依靠制度化、常态化机制保障。因此,必须制定规章制度,在党员干部的具体工作中,依靠制度克服、杜绝官僚主义。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36]510实现这一目标,应沿着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前进,做到预防官僚主义。

法规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37]18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化逐步完善,但是仍然需要在党内法规的覆盖面、社会新兴领域党内工作法规等方面继续加强。70年来,党在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历程中积累的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经验,启示我们在当下要从党内法规质量、法规体系等方面再次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克服官僚主义的影响。此外,还应该下大力气,理顺机关之间的关系,避免人浮于事,确保责任到人。只有如此,才能规避敷衍塞责。

(二)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党的力量源自人民,只有深入基层,了解民意民情,才能避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习近平总书记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38]6,只有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才能克服官僚主义。联系群众还要重视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指出:“抓好落实,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39]190他强调做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每一个村。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加快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基层群众,了解民众真实想法。凭命令、凭文件帮助群众脱贫,是新时代的官僚主义,必须通过走群众路线加以克服。

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反对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新时代,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人民群众满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三)净化政治生态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反腐倡廉,是反对官僚主义习气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化政治规矩,净化政治生态,打破“圈子”“山头”,反对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取得了重大进展,反腐败斗争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3 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37]37克服官僚主义,必须从党员干部抓起,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经济交换原则冲击党员干部,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暗流涌动,只有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才能克服官僚主义。

70年来,反对官僚主义、惩治腐败的经验启示我们: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反腐倡廉,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必须做到常态化预防,出现问题,严肃处理。

(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反对官僚主义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风建设涵盖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其中官僚主义是党员干部作风不正的集中反映。因此,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反对官僚主义进入制度化、常态化阶段以后,整顿党的作风成为经常性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对“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专项实践活动逐步促进反对官僚主义常态化。作风建设需要纪律建设作为保障。纪律建设有三个作用:一是监督;二是规范;三是警示。 这三个作用可以为反对官僚主义提供保障。 除此以外,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国家监察委员会是监督党员干部的主要机关。落实主体责任,才能找到反对官僚主义的抓手,使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制度化、经常化,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32]195

新时代新要求,反对官僚主义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70年来,中国共产党反对官僚主义的历程表明:只有在作风建设中形成常态化、经常化机制,才能真正做到杜绝、预防官僚主义。

注释:

①1960年3月18日,辽宁辽阳人王倬化名赵全一,冒充西藏工委干部,以在西藏地区拍摄佛经会纪录片为由,伪造总理批示,从中国人民银行骗取20 万元人民币。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制度化法规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