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手机综合症的几点思考

2019-03-22张茂林庄晨薇

关键词:综合症大学生生活

张茂林,庄晨薇

(福建工程学院,福州 350118)

智能手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新一代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宠。手机以体积小、便于携带、功能丰富、可移动等优点,成为当代大学生通讯、娱乐、上网的主要工具。从现实看,许多大学生过度地依赖手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以及安全状况等方面造成深刻的影响,给社会、学校、家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本文试就大学生手机综合症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手机综合症的含义及特征

手机综合症又称手机依赖症、手机焦虑症、手机成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的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2]。并因此危害了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英和教授及徐华等人从操作层面界定手机综合症为: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韩登亮副教授等人将手机综合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使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4]。本次研究使用文件调查的方法,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数据分析采用网站自带的分析工具、Excel、SPSS-19.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等工具软件,进行频次统计、比较分析等。调查对象以福建工程学院大学生、研究生为主。分析问卷调查可得,手机综合症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特征:

(一)低头族

对于手机爱不释手,整天埋头玩手机是手机综合症的特征之一。手机媒体以便捷、易携带、功能全面等优点引领主流媒体,渐为当代大学生新宠。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手机已不再停留在打电话和发短信,已经成为通讯、上网、聊天、拍照和娱乐的主要工具。丰富多彩的功能深深吸引了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不管是上课、开会,甚至走路也能看到“低头族”的身影。

(二)人机合一

手机功能逐渐丰富,“人机合一”日益凸显。患有手机综合症的人群中,对手机尤为敏感,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倘若手机关机或忘带时会焦虑、恐慌等。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往往是找手机,睡前也必须玩一会手机后才休息,并把手机放在自己能够着的地方。调查显示91.14%的大学生认为手机是必需品。79.75%的调查对象偶尔或经常甚至总是会下意识找手机。67.09%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个小时,而且还有7.59%的同学不能克制自己1小时以内不使用手机。

(三)焦虑、头晕频发

长时间使用手机,伴有莫名的焦虑、心慌、头晕甚至呕吐等症状。由于对手机过度依赖,依赖于手机QQ、微信、浏览器时事热点和玩游戏,一旦全身心地投入,甚至达到忘乎自我,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5]。即使手机没有短信、电话或QQ信息时,仍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触摸按键或屏幕。一旦停止玩手机焦虑、头晕、呕吐等症状随之产生。分析问卷可得24.69%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手机已经形成依赖,46.91%认为正在形成,仅有28.4%同学认为还未形成;33.33%的大学生经常明知道没有短信息或来电时,却也总会翻看手机;25.91%的大学生当没有带手机时,会感觉不安,并且会想方设法回去取手机。

二、手机综合症的危害

(一)危害身心健康

“手机一族”队伍不断壮大,严重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一是手机成瘾一旦形成,当手机没带或一段时间无信息就会引起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脾气暴躁不安等心理和身体上的反应[6]。二是强电磁波长期辐射会危害人体健康,易使人产生疲劳、头晕、失眠等症状。并且当我们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时,易使眼疲劳加重近视眼和引发颈椎疾病等。三是部分大学生尤其是性格孤僻的学生,易沉浸于间接性、跨地域性、虚拟性的社交方式,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将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子,从而导致直接交往的恐惧症[7]。

(二)干扰学习生活

过度依赖手机,带来学习与生活的负面影响。课堂上、自习室、图书馆大学生使用手机,浏览新闻、刷微博、玩游戏已经是习以为常,无形中耽搁了学习时间。甚至存在一部分同学整天沉浸于手机,而忽略与别人的直接交往,减少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给生活带来消极影响。调查显示,24.69%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经常性地影响他们听课和自习质量。其次12.35%大学生经常性地过度使用手机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三)冲击价值观念

手机信息良莠不齐,极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手机使用的热潮中,一些垃圾信息、黄色信息及反动言论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不法分子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形式散发垃圾信息,诱使同学们阅读。另外,手机市场不断更新,智能手机层出不穷,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导致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以及负债消费现象,从而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一些大学生,当自己消费得不到满足时,铤而走险地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手机综合症的主要成因

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在校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都为90后,他们拥有着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信息时代的产物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学习、生活无不置身于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之下。本文从外因和内因进行分析手机综合症的主要成因。

(一)外在因素

1.智能手机的普及

自19世纪起,通信经历了1G到4G时代的跨越。从1984年第一台大哥大式手机问世,到现在集通讯、短信、网络、影音和游戏一体的智能手机过渡。智能手机更如同一款随身携带的小型计算机,能同时满足通讯、上网和娱乐的需要。

2.生活环境的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脑、手机和照相机等数码产品,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学习、生活无不置身于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之下。正是这种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对新生事物有着较强接受能力,且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如今手机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最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地相互模仿、攀比,当看到别人使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时,自己也想去尝试。所以手机综合症的形成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内在因素

1.生活娱乐的需要

手机已成为通讯与娱乐的主流形式。手机以形式多样、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受到大学生青睐。能够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联系家人、朋友和同学,以适应生活的快节奏和享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此外手机以优质的硬件设备和贴切的交互界面给大学生带来娱乐的享受。如通过手机关注时政、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浏览时事新闻,当然也可以通过手机观看视频(包括新闻娱乐、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分析问卷可得23.46%的大学生对手机游戏产生了依赖,43.21%的大学生痴迷于手机小说、杂志和影音,另外41.98%的大学生常用手机软件,关注时政、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浏览时事新闻。

2.交流和学习的需要

QQ、微信、微博、有道字典等工具软件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和学习工具。手机社交软件符合大学生渴望得到相互间的分享和关心需求,手机学习工具满足大学生查找学习资料、阅读文档及查阅单词等学习需求。一是社交软件发展贴近我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能够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够了解好友最新动态。二是社交软件交流方式属于间接交流,能降低与他人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感,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缺乏自信的学生来说,使用手机社交平台能够更加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认同感和存在感。三是手机学习工具相比部分传统的学习工具更加便捷。如手机词典,一方面不仅不需要购买词典,另外查找单词更加便捷且词库丰富;如上课时来不及做笔记,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手机录音的功能记录课堂信息,课后对课堂知识整理等。所以交流和学习的需要是引发手机综合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问卷可得87.6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手机社交和学习的工具软件依赖性强。

3.自我控制力较弱

在五彩缤纷的手机世界中,充满着对大学生的诱惑。随着安卓系统与苹果手机发展,以处理速度快、内存容量大、拍照像素高和上网速度快等特点对手机行业进行了重新定义。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也推出各自的手机终端软件,如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支付宝”“淘宝”手机运用软件;腾讯公司在早期手机QQ版本上进行升级,推出语音、在线视频等功能之后又推出微信平台;百度公司研发“掌上百度”“百度浏览器”“百度地图”等移动产品。此外各式各样的手机游戏也随之推出,如“保卫萝卜”“天天酷跑”和“连连看”等,深深地吸引了当代大学生。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同学,难以抵制这些诱惑,陷于“手机海洛因”中。

四、建议与对策

针对当代大学生“手机综合症”的特征及主要成因,对预防及治疗手机综合症提供几点对策。从大学生自身、教师、辅导员、学校和家庭四个层面进行阐述。

(一)自我层面——塑造健康人格

合理使用手机,塑造健康人格。大学生自觉抵制手机综合症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提高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度,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努力学习,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用其他娱乐方式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8]。其次与父母教师同学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将生活的中心从手机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最后大学生要自觉提高自控和自我转移能力,平时可以通过与朋友聊天、外出散步、参加体育锻炼或者看书读报等来转移,以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二)教师层面——丰富课堂教学

教师提升教学艺术,丰富课堂教学。教师掌握知识的厚度、宽度及教学风格,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减少课堂手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转变教学方法,运用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惊醒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对所传授知识有充分的思考过程,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把课堂变成让学生表演的舞台。其次,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知识的更新的同时添加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的原有结构,运用生动的案例填补教学内容的枯燥。最后,教师应该强化管理艺术,强调学生课堂纪律,使学生做到人机分离,在课堂过程中妥善处理课堂违纪事件。

(三)辅导员层面——注重心理疏导

加强心理疏导,能有效将手机综合症扼杀在萌芽中。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其合理安排好学习、生活和休息时间,能有效地帮助其远离手机综合症。引导大学生放下手机走向操场、走向课堂及积极地参与学科竞赛等,有必要时可以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以活动的形式使大学生意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对已出现手机综合症的学生,辅导员的心理疏导更加关键。可以座谈、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帮助其调整心态,缓解由手机带来的焦虑、烦躁等症状。若有必要可以建议学生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去咨询,通过心理医生帮助治疗。

(四)学校层面——倡导高雅文化

倡导高雅文化,营造健康校园。大学校园是形成手机综合症重要的阵地,一个良好校园氛围能有效遏制手机综合症的形成。首先学校应普及手机危害方面的知识,利用讲座、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对手机依赖的危害有清楚的认识。其次学校应组织些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和专业讲座,丰富大学生活,并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憧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的带动下,逐渐消除其孤独感、失落感和带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最后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小班教学,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减少课堂手机有着积极作用。因为大班教学存在教室空间大、学生人数多、师生互动教学难度大等特点,导致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进度、难易度较难把握,且学生容易投机取巧,自我觉得课程进度跟不上时情不自禁地就玩起手机来。

近期我校实行“关掉手机、回归课堂”活动的系列活动,如在教室、图书馆等教学区内的显著位置张贴“禁止使用手机”或“文明使用手机”告示;倡议使用课堂手机袋,上课前每位学生先把各自手机放入手机袋。在此次调查中显示69.13%的同学认为推行这次活动,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帮助。

(五)家庭层面——注重行为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对孩子的行为养成有着重要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下,家长的行为引导,对孩子是否养成坏习惯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增加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时间,要从多方面关心与帮助子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适时对子女进行引导和教育监督,如鼓励子女多参加一些健康的活动,养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猜你喜欢

综合症大学生生活
关注夹腿综合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生活感悟
梦游综合症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