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下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路径探索
——以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为例
2019-03-22陈琳,郭燕
陈 琳,郭 燕
(南京审计大学 澄园书院,南京 2118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始终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学生社区教育管理作为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充分发挥社区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全方位地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近年来,书院制的管理模式已在多个高校开始探索,书院制下的社区管理模式将为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宿舍区提供更好的思路。
一、澄园书院社区管理模式介绍及育人优势
2014年南京审计大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书院制改革,依托相对独立的宿舍区划分四个书院,澄园书院是其中一个书院,所有学生既归属于学院,也是书院的一分子,有双重身份。不同于开展专业教育的学院,书院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书院制模式下,宿舍区社区化,宿舍区由单一的生活场所,发展为集学习、活动、社交、生活于一体的学生社区。“社区”一词最初是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由费孝通先生翻译而来,社区包含着区域、共同关系和社会互动等基本元素。书院制将“社区”带入高校场域里,“高校社区乃是一种具有共同体意义上的‘社区’场域,即在个人意愿的精神联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互动、共同纽带、共同文化以及呈现共同自治精神的社区共同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由直接面向专业班级,转向通过社区开展,学生社区成为开展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阵地,在社区内创新开展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有重要作用。
书院制模式下,在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以下优势:
(一)全环境育人的理念指导教育实践
传统学生教育重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内容缺乏创新,魅力和引导作用都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专业课一样,以往多采用正面的课堂教育,而学生则将思政课当做普通公共课,这种方式的教育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较差。在学生社区管理方面,则重管理轻服务、重检查轻教育,工作多着眼于安全卫生检查方面,未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区之中。
不同于学院所开展的专业教育,书院承担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把学生社区作为开展教育阵地,关注青年的全面发展,并把德育放在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位。书院坚持“全环境育人”的管理和育人理念,重视“大学生整体就读经历”,努力实现教育的“空间突破”、“时间突破”等。学校的社区管理工作在守好安全底线的前提上,关注社区建设与思政工作的潜在联系,主动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方法、路径,能更好地发挥社区的思政育人功效,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较完善的思政队伍提供人员保障
书院将办公区搬至社区内部,思政教师队伍在社区内开展工作。首先每个班级都有专职的辅导员教师负责,新生班级还配备了助理辅导员,助理辅导员由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和助理辅导员负责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指导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和主题教育班会,抓好班级的意识形态工作,并且经常下宿舍,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其次,为有效开展各类教育管理工作,书院还设有素质拓展办公室、党建办公室、教育管理办公室等,每个办公室下配备有各类导师,如学习支持导师、心理健康导师、社区建设导师、就业导师、社团导师等,负责学生的入党教育、学习指导、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生活教育、社团活动等。专职辅导员和各类导师都是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各类教育工作分类开展后,教育工作更加细致,全方位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三)集中的住宿条件实现教育便利
书院制下,同一书院内的学生居住在一个社区,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学生分散在四个不同的书院,但是书院内学生住宿集中,各个社区相对独立。澄园书院的学生住在澄园,这就为书院开展本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首先,便于学生共享社区内的生活空间,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其次,为书院在社区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提供人缘和地缘便利,活动面向的群体更有针对性,可以契合该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吸引力和传播力更强,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效果较好;再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重要角色,集中住宿的条件下,方便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把社区变为师生多元互动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促成多种教育模式,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朋辈互勉。
二、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实践摸索
(一)重视制度建设,促进学生行为规范
澄园书院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包括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奖惩机制等,并在这些制度制定和修订中,书院多方面听取学生意见,反映学生的意志。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和行为习惯,制定了“社区学风检查制度”,在社区内抓学风建设;为强化宿舍内文明自律,制定了“宿舍卫生检查细则”;为表彰优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宿舍建设和美化,还制定了“十佳百优宿舍评选细则”等。书院还将学生在社区的品质素质和行为表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中有所体现,制定并多次修订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以制度为保障,从多个角度培养和考察学生,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二)组建学生社区队伍,增强学生自治能力
大学生在高中之前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性教育,进入大学阶段,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急需提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特质和发展需要,同时教育实效性更好。学生既是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对象,也可以是参与社区建设的有生力量。澄园书院设有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在各个站点和宿舍楼,设有学生站长和楼长,负责社区建设与美化、组织“社区嘉年华”、“宿舍风采大赛”等活动;还有专门的权益服务部,获取学生诉求,保障学生权益;同时依托学生组织,将生活委员、学生志愿者纳入宿舍安全卫生检查队伍。让学生充分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促进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完善社区空间,促进境教功能发挥
除了书院的办公区设置在社区,澄园书院在社区内还着力打造了丰富的学习、生活活动空间,学生学习生活的硬件条件相对完备,每个空间既是活动,也是受教育的场所,打造有社团活动室、桌椅灵活的小型报告厅、团学活动室等,尤其专门设有书屋、国学讲堂,结合书院和学校文化特色,提升空间的境教功能。还为方便学生工作的开展,设有导师工作室、心理成长工作室、心理帮扶站点等,社区变为师生多元互动沟通的平台。
(四)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教育载体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载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载体的信息承载过程中,也产生载体的信息传递,共同发挥育人作用”在社区内部挂牌党员宿舍,评选出“学霸寝室”、“十佳寝室长”、“社区建设先进个人”,和其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这些先进人物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更鲜活的教育载体,不仅可以让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加直观的理解,还可以有很好的价值观传递的效果。先进典型是“顺向感染”作用,可以从积极方面影响普通学生,起到教育引导作用。
(五)开展经典阅读计划,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
书院开展经典阅读计划,选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籍,组建经典阅读小组,邀请相关导师领读。针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同学,书院还专门组织了红色经典读书会,鼓励大家对红色经典书籍的品读,还定期开展读书的分享会,激发同学们对党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兴趣,重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对经典书籍的阅读,有利于学生提升对书本的辨别力,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推进品牌社区活动,营造健康文化氛围
社区的文化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活动中,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的参与中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并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学习。书院举办了“社区嘉年华”、“宿舍风采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装扮社区和宿舍,提升宿舍凝聚力,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最美阿姨”评选活动,加强宿管阿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普通劳动者,同时营造温馨的社区环境。
尽管书院制改革以来,在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了一些成绩,但是实践时间短,难免还有些不足的地方,仍有必要继续研究,探索出书院制下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有效路径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三、书院制下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创新思考
(一)凝聚社区文化,推进宿舍内部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隐形教育的重要平台,社区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一方面看重书院整体文化建设,凝聚独特的书院文化。另一方面,重视宿舍内部文化的建设,辅导员深入宿舍,关心学生生活,强化宿舍内文明自律;开展更加丰富的主题宿舍装扮及评选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小寝室、大寝室打造读书角等,师生互动,提升宿舍内部文化,将宿舍文化同书院的整体文化相契合。社区文化的营造不能孤立地发展,需要多方融合,将社区文化融入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以隐形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大学生对社区内传播的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观念产生认同。通过社区整体文化和宿舍内部文化的营造,达到对青年的思想和品性的塑造。
(二)加强社会工作,拓展学生实践模式
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讲“生活即教育”,都看重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要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重视实践的重要性,指出“实践决定认识”。所以教育要鼓励“从做中学”,也即是在“实践”中学,社区应成为实践活动的平台。首先,实践活动内容应该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要将社会工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扫一屋,更要扫全域,鼓励学生在社区内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在社区建设方面,收集学生需求,设计建设方案,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学生在社区既是被服务者,同时也承担服务者的角色,“服务者通过服务过程,能够加深对这种责任关系或道德关系的理解和体验”,通过社区服务,让学生广泛参与,发挥学生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这种责任关系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公共意识和集体观念。
(三)创新党建模式,增强党员引领作用
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社区,探索书院制下党建工作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的重要一环。目前党员宿舍在社区内挂牌,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继续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员责任区制度,创新党员评价体系,在社区内按楼栋、站点划分党支部和党员包干区,将党的群众路线和全方面育人相结合,让党员同学深入群众,深入宿舍,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带动青年养成优良的行为规范。在社区内可以组织丰富的党日活动,以党建带团建,宣传党的正确理论,还可以采用宿舍微课的形式,将党课同社区、网络相结合,起到正向价值观宣传和引导的作用。
(四)制定多方联动机制,实现协同育人
书院制改革后,社区的思政队伍相对完善,辅导员、心理健康导师、各类通识导师都是育人的重要力量,但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归属于学院,也是书院的一分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书院的教师队伍,还需专业课、思政教师等共同参与,密切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切实地给与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支持和正确有效的思想引导,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有效补充。学校的管理服务人员也要共同参与社区的教育管理工作,书院需加强同二级学院、公寓管理部、保卫部等多部门的协同联动,在社区的管理和制度制定方面,学生的教育引导方面,协调好多个部门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和思政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