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导主体统一的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若干思考
2019-03-22程保锐
程保锐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厦门 361021)
引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提出“八个相统一”思想,为高质量教学把脉。这些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高屋建瓴,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深刻阐述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教师的关键作用。这些思想为新时代高校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建设,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明确责任,上好思政课,为青年学生学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新时代,高校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中,担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高校是落实中央思政理论课方案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又是本校落实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开好开足思政课的主导,体现了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高校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第一,要建立完善党委负责制。高校党委要站在讲政治高度,站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场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落实主体责任,把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列入党委工作议程,保证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自觉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第二,要健全和完善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各项制度,切实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党委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设重点马院为目标,主导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加强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主导建设一支有优良学术风气,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知识结构科学,包括博士硕士等在内的,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支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项目建设,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各类培训活动中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要主导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既要发挥思政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求其他学科守好各自“一亩三分”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第三,高校要建立完善实践育人机制。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打造第二思政课堂,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各类实验实习实训平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应广泛开展有主题、有内容,诸如同唱一首歌、青年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实践。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去,并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四,建立完善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安全,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我国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仍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思想防线一旦被敌对势力攻破,其他领域也将不攻自破,改革开放成果将毁于一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思想领域安上安全总开关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核心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理想信念。[3]高校应主导开足开好思政课。“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高校要建立健全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领导班子要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带头走进思政课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使新思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使思政课在改革创新中提升亲和力,提高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第五,高校还应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政课与中学思政课衔接沟通,建立高校与中小学思政课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渠道,并形成常态化机制。可定期请中小学思政名师来校开讲座或座谈,可不定时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到中学听思政课,力争在双向互动中加深对思政教学规律的认知和理解,更好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使命。
二、思政课教学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的过程
思政课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立教之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思政课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他是真善美种子的播撒者,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时代思想和政治理论课好教师标准,按照“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3]主导好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要上好思政课,备好课无疑是前提,备课包括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要备什么?怎么备?这是作为备课主体的思政课教师要围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以课程目标为靶向,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备课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个人要依据教材、教材目标、学生认知特点,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要求,要突出教材重难点,讲究重难点突破的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的引入,案例的选用与分析,问题链设置,课程互动环节设计,板书的设计,都要事前进行精心准备,尽可能考虑周全。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提高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上个诸葛亮”。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进行集体备课。每个人,由于知识结构,看问题的视角,认知事物焦点及专长领域各不相同,因此都会存在认识盲区,这时候更需要精诚协作,取长补短,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在集备中,个人可根据备课情况,进行课前试讲,让同一课程组教师提出完善意见,进一步打磨出精品课。每位团队成员应摒弃守旧、老好人观念,要敢于阐明自己见解,指出主讲教师的不足和缺点,给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在集体备课中,在精诚合作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思政课,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课程的积极性。思政教师要处理好“讲什么”与“怎么讲”的问题。从内容上看,思政课教师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尤其是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从方法上看,思政理论课重在实效、贵在管用,所以要讲究教学方法的创新。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政课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把握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学习方式,教学中多用问题链、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金课”,不可大水漫灌,要在思政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上下功夫,入情入理、深入浅出地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思政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扬正气”、在教学方法上“接地气”、在广大学生中“聚人气”。[4]教师要在备课基础上,从引入开始,以问题或视频或案例或回顾内容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授课中,利用好注意力规律,间隔十到十五分钟,通过声音、图像等变化,或采用如“雨课堂”等现代课堂手段进行话题互动,通过设置接地气的话题、测试、课堂简单调查,甚至于让学生自主提问题,提出其关注的或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引出学生讨论,再由教师做出归纳解答。思政教师还要注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务必要结合新时代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所取得的种种成就和所遭受到的困难进行教育教学。如增设课前三分钟时政分享活动,或利用重大事件或重大国家公祭日为契机,开展诸如为四川冰山森林火灾中牺牲烈士、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活动等,增加学生的体验感,以强化学生的道德感、危机感、责任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是无法完全进行预设的,会碰到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或困难,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对每次课程教学中的目标完成情况,教学环节处理、课堂组织管理的好坏、优劣进行总结,重点总结反思学生主体在思政课程中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情况,以及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谓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示范的力量是无声的,也是无穷的,作为思政课主导的教师任何时候都得注意以身示范。首先要加强学习,做学习的先行者、示范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强化理论功底,提升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要与时俱进,实时掌握国内外时局变化动态,深入研究学科重大理论和前沿问题,及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其次要克己修身,严于律己,养成堂堂正正的人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自己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信真用,不可在课堂上随意发表不当言论,吸引眼球,做到课上课下一致、人前人后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政治立场,敢于亮剑,自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做学生的表率,以此来感染学生、赢得学生。
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自主学习的主导者
思政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学生主体性地位是否突出,关系到思政课目标的成败。青年学生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六点要求,自觉加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5]从总体上看,青年学生状况是好的,但也还有那么些信仰迷失、精神“缺钙”的小众。青年学生要自觉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思政理论课学习的主导者,自觉加强学习,首先得明确学什么。经常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政理论课可有可无,学好学坏一个样,只要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突击背诵下通过就好了,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课程对自身做出正确价值判断选择和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思政理论课对于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抵制错误思想的腐蚀,防止在价值观养成的“拔节孕穗期”出现价值偏差。新时代,青年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要学习近代以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领会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不断比较选择的结果,是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发展实际的道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使这一思想入脑入心。这一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层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和方向,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是青年学生学思行的根本遵循。青年学生还要在关注当今国内外发展形势中进行学习,加强对时局的把握。面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等对经济全球化冲击下所形成的百年不遇的大变局,青年学生要关注国内外发展大势,关心当下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结合我国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培养自己对时局的敏感性,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高昂的姿态、饱满的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其次还要明确怎么学。第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根据教师建议必读的书目,坚持全面深入研读原著、学原文,要真信真学。信是学的前提,只有真信,才在学习中不断领悟其所蕴含的原理,做到学深悟透,并用以指导实践。第二,要带着问题学。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青年学生在读原著等学习过程中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学会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在总结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与同学、与老师的讨论交流中、分析研究中达成共识,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性质及关键症结所在。与此同时,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找到有效破解各种难题的答案,找到引领时代前进的灯塔。第三,要在实践中学,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的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青年学生要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尤其利用寒暑假时间,迈开步子、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围绕学习中的困惑问题、有的放矢,深入田间地头、市场社区,查清问题的真相,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开展社会实践不仅到发展好的地方,更提倡到偏远山区、困难较多的地方。弯下身来,沉下心来,置身于逐梦、圆梦实践中,在各类实践中体悟人民群众真实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变化,在实践中听实话、察实情、获真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激发爱党爱国爱乡之情,立志报效祖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四、结语
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领导、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高校要为思政课改革创新铺路,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思政课教师要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发挥思政课主导作用,上好思政课;大学生要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发挥主体性作用,真信真学,做到学思行统一,不断提高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