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中的优势
——以《张英全书》出版为例
2019-03-22马晓波
马晓波
(安徽大学出版社,安徽 合肥 230039)
一、项目管理简介
(一)项目管理定义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指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二)项目管理的主要特性
1.目标性。项目完成的标志是项目目标得以实现,而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要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要结合项目预计完成的时间,对项目进行分解,责任到人。
2.独特性。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要根据项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安排。
3.普遍性。项目管理最初仅用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后随着项目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现其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
4.动态性。项目的实施是个动态发展过程,每个阶段可能都有事先没预料到的问题出现,项目组成员要根据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调整。
5.一次性。项目必须是一次性的、有始有终的任务,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常规“活动和任务”的关键特性。
6.约束性。每个项目的实施与完成都受到时间、资源等条件的约束,项目组成员需要在种种约束下同心协力、互相配合,才能确保目标的完成。
(三)项目管理的优点
作为一种精细化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具有目标更明确、资源更集中、责任更具体、成效更明显的优点,其在工程建筑业、IT业、制造业以及大型活动的组织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目标更明确。项目立项之初,首先就要明确项目需要完成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实现项目目标是项目推进的核心任务。
2.资源更集中。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成立的项目组集合了不同部门的人,对能够有效推进项目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这样,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有效集中,能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3.责任更具体。项目立项后,根据项目要实现的目标确定项目负责人、项目小组成员,由项目负责人制订项目实施计划书,确定时间节点,细化、分配任务。每项任务都要分配到人,这样,每个成员的任务非常明确,相应的,其责任就非常具体。
4.成效更明显。项目因为明确了目标、责任到了人,加上集中了优势资源,自然其成效也会更明显。
二、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中应用的可行性
所谓图书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和产品流通这三个基本阶段组成。图书承载着一定的精神文化内容,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同时它们又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成果,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具有物质产品的属性。这种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图书特有的属性。图书的物质产品属性使得图书出版能够实行项目管理方式。
(一)图书出版的项目特性
图书出版一般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印刷、发行等环节,整个流程具有明显的目标性、独特性、一次性、动态性等项目特性,符合应用项目管理的条件。可以根据每部书稿的具体情况,在图书出版的整个流程或某些环节实施项目管理。
(二)项目管理在西方的发展
项目管理理论起源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应用范围还仅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后因为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现已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
西方出版业应用项目管理模式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如今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了丰富的经验。
(三)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项目管理于20世纪50年代由华罗庚引入我国,当时叫“统筹法”。后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得到发展,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应用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应用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系列书、大规模图书、重点图书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项目管理模式。
三、项目管理在图书出版中的优势
(一)传统的出版模式
长期以来,大多数出版社实行的是责任编辑制,由责任编辑负责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等环节,事情多而复杂,往往效率不够高,这种模式已逐渐适应不了目前激烈的竞争形势。尤其是在系列书、重点书、时效性强的书的出版方面,责任编辑制的劣势更加明显。
(二)实施项目管理的优势
传统的责任编辑制,基本属于单兵作战模式,相比之下,项目管理模式无论是在进度、质量方面,还是在宣传推广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以下以笔者曾经负责的《张英全书》出版为例稍作介绍。
1.明确分工,协同作战。《张英全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立项后,出版社高度重视,随即成立了由审稿专家、责任编辑、财务、装帧设计以及印制、营销发行人员组成的项目组,结合出版流程,分工到人,列了分工表(见表1)。
2.各司其职,效能优化。分工之后,每个人都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内进行深耕,这样使得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比如,当时合作的排版公司因业务繁忙,加上古籍录入工作比较繁杂,排版难度相对较大,就安排了好几个人员进行排版。而这几个排版人员水平不一、态度各异,加上同时有其他稿子在排,导致《张英全书》的排版过程不够顺畅。尤其是后期因作者临时增加了一些佚文佚诗,恰值排版高峰期,排版工作就遇到了困难,经负责与排版公司沟通的责任编辑与该排版公司领导几经协调,最后才使排版工作重新进行下去,没有对整个出版进度产生影响。再比如,为了扩大影响,项目组负责营销发行的人员从《张英全书》立项之初就着手该套书的推广工作,与各家相关媒体、网站、学术机构等保持联系,在出版前进行预热,出版后即时发布出版信息,发表书评,召开新书发布暨研讨会等,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3.责任到人,增强使命感。以项目组成员的形式分派任务,能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在一条船上,必须同舟共济。如果不是以项目组的形式,只由责任编辑负责,由责任编辑与装帧设计、印制、营销发行等各个环节的人员单向联系,工作就不一定好开展,装帧设计、印制、营销发行等人员可能会觉得他们承接的只是他们众多工作中的一项,他们会从自己的总体情况出发,缺乏应有的重视,一旦哪个环节出现疏漏,整个节奏就会被打乱,进度就会受到影响。此外,项目组的形式给了项目组成员一种归属感。项目立项之初,社里召开了项目组成立大会,通过这种仪式感增强项目组成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之间一直保持有事随时交流的状态,潜移默化中凝聚力得到了增强,这样对以后其他工作的开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4.巧借外力,灵活机动。因项目组责任编辑都比较年轻,古籍编辑加工整理工作经验不够丰富,为确保《张英全书》保质保量地完成出版工作,经社领导同意,项目组聘请了古籍整理、研究、出版经验非常丰富的几位专家加入项目组,一是请他们帮助审稿,二是请他们对项目组责任编辑进行培训指导。项目组所聘请的专家有的是专业古籍出版社已退休的总编辑,有的是整理出版的古籍曾获国家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等各级奖项、硕果累累的老一辈学者,他们深厚的学术底蕴、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古籍整理出版经验使《张英全书》的编校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专家们在帮助审稿的同时对项目组的责任编辑进行了培训指导,从古籍图书的版式设计到内容的审读、编辑加工整理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系统的专业指导,无论是体例的设计还是异体字、旧字形的规范以及工具书的选择、使用等方面,专家们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还针对项目组责任编辑在编辑加工整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答疑解惑,这些都使得项目组责任编辑在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紧密结合中得到了切实的成长。
项目组的运作方式使得《张英全书》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优秀”等级顺利结项。
以上论述的主要是围绕一套书的出版而成立的短期项目组运作的优势,现在有些出版社在编辑部门成立了由固定人员组成的长期项目组,如有的出版社成立了“名编辑工作室”,有的出版社以学科成立了项目组,等等。这种项目组的优势体现在,在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等环节能集思广益、分工协作,相较于单兵作战,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图书出版效率,进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也有的出版社尝试成立由责任编辑和营销发行人员组成的项目组。不过上述这些项目组只是出版社局部小范围内的尝试,虽然有成效,但程度也有限。如果出版社领导能制订合理的政策、制度,在全社范围内实施项目管理模式,应能有效促进出版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