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对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
2019-03-22董立坤
董立坤
(河北广播电视台,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一、引言
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作为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不仅推广与传承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新型文化产业链的发展。2013年,在纯娱乐化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河北卫视以诗词这种普及度高的中国文化作为主题自主研发了《中华好诗词》。迄今为止,其播出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新的文化现象,也提高了国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由此可知,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既能更好地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对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可以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
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与文化渗透可以说是零距离,各式各样文化思潮之间的交织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传统文化消费观念。而影视与媒体作为当下重要的文化产业,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便传递着本国的价值观与文化理念。再者,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便是文化建设的实力。由此可知,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一定价值。
《中华好诗词》作为一档文化节目,是由河北卫视自主研发的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为主题的,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播出的,得到极大社会反响的节目。其在2018年播出的大学季第二季借助于“文化盛宴+历史古城+全外景盛典”的形式将诗词变得“生动鲜活”,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中华好诗词》通过把包含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诗词元素以电视手段表达出来,继而将这些诗词转化为可以满足新时代大众在文化消费需求方面的内容。这种创新的表达形式不仅可以让受众感受到时代气息,也让受众通过观看节目而唤醒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同时,对于青少年受众而言,这类节目还能激发其对诗词的关注度,继而促进其主动地去探索诗词。
三、可以增强文化的渗透力
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有着一定的使用价值,其既能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领域,又能作用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但同时,这类文化产品又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也就是说,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代表某一时期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认知水平[1]。因此,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在通过多种途径向广大受众传播优秀文化时可以使文化得以普及,如此便增加了其在社会中的渗透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多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极为丰富,这便为其文化传播渗透力的增强奠定了扎实基础。当今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节目的发展都离不开互联网,《中华好诗词》也不例外。为了增强节目的文化渗透力,确保节目可以为文化建设发挥一定效用,《中华好诗词》也逐步开始调动移动端、户外大屏、地铁屏幕、海报等资源来推广节目,以期提高节目的综合影响力。同时,节目组还有效利用微视频短、快的特点,将节目录制花絮、精华等进行剪辑,再在微博、微信上进行推送,并且利用开发的《中华好诗词》App,来引导观众与节目进行实时互动。
其次,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以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软传播”的方式来有效增加文化的渗透力。所谓“软传播”指的是以互动式、分享式、渗透式等方式,从受众的立场出发,力求让受众与传播者之间产生思想共鸣的方式。而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通过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来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亲民”,让传统文化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来与受众进行平等传播、互动,从而实现文化在受众生活中的渗透。
四、可以有效强调文化感召作用
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这种文化产品既有着物质产品的特点,也具备精神产品的性质。而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价值便主要体现在文化建设当中。也就是说,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通过有效强调文化感召作用来进一步增强其自身价值,继而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众所周知,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带来极强的正面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而对于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而言,其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意义与文化传播功能这两个方面[2]。首先,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通过生动、具体的表现形式,让文化集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继而在受众中形成极强的文化感召力,让受众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也让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受众。其次,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可以为受众营造舒适的文化讨论的氛围,继而让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
五、结语
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提高自身在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便需要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