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洗澡》对传统文化的三重建构
2019-03-22庞振康
庞振康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洗澡》是我国电影市场中现今难得一见的刻画现实主义城市题材的电影,《洗澡》剧情平淡人物平凡,靠温馨细腻的剧情打动观众。影片的内涵意蕴丰富,无论是片中对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思考,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冲突,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值得深思。
一、空间环境对传统文化的建构
电影《洗澡》开头何正对未来洗澡方式的畅想结束后,影片中老式北方澡堂的场景使不少在20世纪生活过的观众感到亲切感。斗蛐蛐、拔火罐、刮脸推背、泡大池等,一幅幅20世纪北方老式澡堂的风情图跃然在屏幕上。
相比于第五代导演热衷用辉煌宏达的方式表现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选择,第六代导演常将他们自身对于时代的感悟糅合进小人物身上,通过细腻平常的生活小事呈现。电影中的澡堂犹如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馆》中的茶馆,茶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展现城市中三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与形形色色、神态各异的人物。正如导演张扬自己所说“澡堂子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它的涵盖面是非常非常广的,一个环境,其意义又不局限于一个环境。”
《洗澡》中营造出澡堂内外的两种不同空间。澡堂内部仿佛一直弥漫着一层氤氲雾气,摆放着老式的木质家具,澡堂师傅身着宽松的白色工作衣,伴随着强劲有力的广播体操的声音打扫澡堂的地面,都成为象征着过去生活的符号。
电影中的澡堂,不仅是一个供人洗漱娱乐的地方,更是一个街坊邻居培养感情、解决家长里短的地方,甚至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解决黑社会讨债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澡堂也可以洗出一种传统文化。片中热衷斗蛐蛐的老大爷担心搬进楼房无处洗澡,甚至认为热水器“一个人在那淋着,哪有在这儿泡着舒坦”。城市代表的快节奏生活就像影片开头对于未来洗澡方式的畅想,洗澡五分钟全靠机器,一人可以独自完成。而澡堂代表着传统文化中慢节奏生活享受生活的一面,与人坦诚相见,畅谈天地。许多人洗的不仅身体,洗涤的更是心灵。“在这里,澡堂已被广泛社会化了,它不再仅仅是供人洗浴的去处,而成了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二、水对传统文化的建构
澡堂由水而生,影片全片都在“水”的意义上做文章。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水是流动的,有着包容万物、海纳百川,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同时水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导演将“水”的故事安插在一个由水构成的环境,用细腻的生活笔触描绘了水对于中国人的塑造。
澡堂里一边冲淋浴一边放声歌唱西方名曲《我的太阳》的小胖,只有在被水淋的情况下才能唱出来,听惯了京腔京剧的洗澡客对他精彩的演唱无动于衷,甚至张金浩还认为打扰到了他洗澡。西方的歌曲,遇到象征的东方文化的水,《我的太阳》在片中的意义也不言而喻。在“拆迁文艺汇演”上,小胖的歌声让台下从小汲取着传统文化长大的观众认真听到了象征着西方文化的《我的太阳》。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并不对立,虽有冲突与摩擦,在象征东方传统文化的水的滋润下,一样可以被人所接受。
水被影片赋予了万能的形象,代表着传统文化中中国人和谐、宽厚的一面。电影中不止一次向观众展示着“上善若水”的牌匾,展示着对水也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赞美。它潜移默化地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滋养着现代人因为城市带来的快节奏的生活而干涸的心。
三、父子情感对传统文化的建构
《洗澡》的故事情节不如商业片精彩,但细腻感人的剧情令人印象深刻,片中老刘与大儿子大明的情感关系变化值得探究。
老刘以开澡堂帮人搓澡与智力低下的小儿子二明相依为命,大儿子大明不想继承澡堂,看不上父辈搓澡开澡堂的经营。大明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时南下打拼那代人的缩影,受到城市的影响每日西装革履。在城市生活的这批人,钱包越来越鼓,可是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大明因收到二明寄的明信片赶回家,西装革履的他与澡堂中的人是格格不入的。他与父亲仿佛客人般寥寥几语的问候,表现着他与父亲关系的疏远。在大明身上,满是对传统文化与父权的反叛。中国式的传统家庭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断代裂痕和沟通障碍。
片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习惯城市生活的大池,家中澡堂的他偏偏独爱冲淋浴洗澡。与此相对的是老刘与二明及众多洗澡客,他们是特意为了泡澡才来到澡堂洗澡。如果说淋浴代表着现代人在城市生活的独立、孤独,那么泡澡则反映着国人聚居的传统生活。
在电影中,代表着现代文化的大明未彻底理解父亲的生活时,大明自始至终都没有进过池子泡澡。当父亲过世,大明担任起“长兄如父”的角色时,大明更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了街坊邻居与父亲对于胡同的热爱。这时大明脱下他的西装,第一次走进大池,抬头仰望与父亲一起连夜冒雨补过的澡堂屋顶,他的内心也完成了一个现代人对于传统的回归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