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纪录片对中国民间文化的价值探析

2019-03-22陆春泉

传媒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纪录片

陆春泉

(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22)

民俗是指民间风俗,即民族或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文化。民俗是民族文化的根本,不仅与人们的语言、行为以及心理有密切的联系,更是大众学习、传承与传播文化和劳动成果的重要方式[1]。民俗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很多民俗随着社会的变迁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成为明日黄花。但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这一危机,民俗纪录片正是传承与弘扬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21世纪,越来越多民俗纪录片的出现,不但为民俗研究者提供了具有研究价值的影像资料,更是具有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价值,从而保护逐渐被淡忘的民俗文化。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民俗纪录片对中国民间文化价值初探的影响展开分析。

一、民俗纪录片具有文化传播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我国很多地区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受到较大的冲击,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的经典活动就是贴春联、放鞭炮,上元节的传统是吃汤圆、放花灯,端午节就要包饺子、赛龙舟、挂艾草,但是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除了一些传统的饮食习俗外,很多节日习俗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淡忘。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社会趋势下,民俗复兴是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近些年来民俗复兴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很多农村地区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开发旅游项目,很多风景区都以当地有名的民俗活动来招揽客人,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每年都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2]。民俗复兴符合现代人民寻觅文化基础的心理追求,并且由于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娱乐功能,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与此同时,在21世纪我国民俗纪录片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创立,使得更多优秀的民俗纪录片涌现出来,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民俗纪录片的发展,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和补助政策支持,鼓励影视产业制作更多精良的民俗纪录片。例如2013年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讲述了我国茶文化,通过采访不同的采茶人,观赏不同地方的茶园景观,通过采摘不同的茶叶,来体验茶文化的精髓,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民俗纪录片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情感

民俗文化是我国的宝贵的文化财富,而民俗纪录片是记录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能够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这也是其文化价值所在。从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来看,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就是记录关于位于北极附近地区的爱斯基摩民族的生活方式。早在1990年,中央纪录频道就只做了非常多的民俗纪录片,包括《望长城》《沙与海》《藏北人家》等,这些纪录片主要是对地区民俗文化的记录,具有浓厚的民俗风采。

从民俗学发展的历程分析,主要侧重于历史民俗与当代民俗这两方面,不仅仅是指过去的历史遗留文化,同时也包含了随着时代发展新出现的习俗文化。从民俗纪录片的整体内涵分析,其主要涵盖了历史价值与现实情感。中国民俗来自于悠久的历史,且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加速,乡土社会日渐式微。在新中国之后,革命性文化逐渐进入乡土社会,对乡土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文革期间,在左倾思想的引导下,民俗文化成为被改正的对象,这场运动给民俗文化造成了巨大的重创。1980年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虽然看似掀起了民俗文化复兴热潮,但本质上是将民俗文化转变为具有价值的商品,并非是民俗文化的自然发展,单纯是为了迎合商业交易的营利性行为。在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存在民俗文化相关内容,例如《红高粱》中的“颠轿”,但是此时民俗文化只是作为故事的点缀,用于突出文化价值,且由于商业夸张手法而失真。

民俗纪录片是以民俗文化作为绝对主体,根据事物的真实属性,从而展现民俗文化的魅力[3]。利用民俗纪录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与精神,更加客观地展现来自民间的乡土文化,完整地还原从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民俗,而非影视、书籍中夸张、片面的民俗,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俗的科学认知,激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民俗文化的吸引力,并使之传承和弘扬。例如央视推出的《中华民俗大观》对中国人的饮食、服饰、节日、住房、民间故事、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等民俗文化进行总结,制作组在大江南北进行实地拍摄,从当地的民俗文化,查阅闲逛文献,还原民俗的发展历程,并通过纪录片的方式向观众展示,除了具有艺术鉴赏性外,也具有文献价值。

对于现代人来说,西方节日的流行加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得城市人民很少有接触民俗文化的机会,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乡土文化传承呈现颓废的趋势,人们只能在旅游景点看到民俗习惯,因此人们也在感叹民俗文化越来越远离现代生活,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带有浓厚戏剧感、仪式性的文化商品,这样的民俗文化失去了其应有的生命力。而像《中国民俗》《中国手艺》等民俗纪录片,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归属感,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的平台,增强观众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生活环境中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了解其来源、形成与发展。文化自觉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前提,能够提高文化的适应力,从而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变化。民俗纪录片的发展也代表着本土文化的觉醒,彰显了民族精神的重振。例如《广西世居民族影像志》记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12个世居民族一直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民族,九个篇章融汇了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等内容,使它在传承这些民族的独特历史、文化、民情、风俗的同时,又加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实现对社会群体感的强化,增进群体认同性,凸显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三、结束语

民俗纪录片主要记录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能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将中国文化展现给世界各国,凸显我国的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纪录片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