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家人品对中外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及价值体现

2019-03-22王心涿

传媒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人品艺术作品画作

王心涿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1100)

一、引言

人品会影响到画品,也影响观看人的思想和情感,画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去反映出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但是,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是有一定距离和差异的,这也是我们说得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差异。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国外艺术品市场现状以及对比

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东南亚以及欧美艺术品市场对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中国整个艺术品市场规模庞大,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要商业格局出现了拍卖强、画廊弱的特点。中国艺术品市场从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艺术品消费属于高层次:精神性乃至奢侈性的社会消费,中国的艺术品有很大的市场待挖掘,虽然目前的经济形式不均衡,有些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但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水平仅次于美国,这也是艺术品市场获得发展土壤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基础上,中国未来的艺术品市场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问题,艺术品市场的结构不合理,错位的形象也日渐突出。而艺术品价值判断出现混乱,艺术创作跟风化,使得我们艺术品市场的艺术品的质量降低。

三、西方艺术品和中国艺术品衡量标准的对比

中国艺术品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传递文化历史,媒介符号,作为一种载体,代表文化传播的方向,将艺术与我们的文化的相互融合,就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我们了解,艺术产品是私人产品转向公共视野的过程,但是,艺术产品与一般性物品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社会的认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成为决定艺术产品市场价值的决定性作用,而中国的艺术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功能在中国等同于文化的功能,因此,在中国一部艺术品所向我们展示的文化功能,包括教化功能、控制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导向功能和凝聚功能。

文化的传播一定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它具备改造人的功能[1]。而艺术产品产生的文化价值也决定了人们发展的目标。同时,一个质量高的艺术产品,会通过自我效应得到扩张,从而去引导社会的正面发展,这也就代表了一个艺术家的人品对艺术品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影响,一部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人品、道德情怀去诠释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让他特殊的感染力去影响对本民族文化有天然认同感的人们。

长期以来,西方人习惯于从美的角度去理解艺术,甚至用“美”加“艺术”构成了美的艺术这一新的名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达达主义开始,“美”便丧失了它在艺术中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很少再有严肃的批评家从美的角度来评价艺术,自19世纪中叶开始,“美”和“美感”这两个概念之间被“审美体验”所取代[2]。什么才是美?应如何建立审美意识也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而对于一幅作品,我们应从何种角度去定义它的美,它的价值呢?著名画家毕加索与布拉克联合建立的“立体派”,是在强调绘画中禁止出现不一致性,比如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度。纵观毕加索一生的绘画创作,立体派的画作,是他的代表作。但他这个观念仍有不足,所带来的作品质量最差。这种创作风格背离了绘画的创作初衷,更违背了美学本质。事实上,立体派不过是在众多形式中的可获取利益的一个手段,毕加索早期、特别是晚期的绘画更多还是“回归”了绘画中的美学原则。

四、艺术家人品对艺术品价值的导向作用

“人品即画品,宁可画以人传,不可人以画传,”书画十分注重画家的人品,是对画家人品的高度要求,什么是人品?在中国,首先就是道德的操守,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本质的为人品高尚,否则,一味地去追求画品的高质量去忽略人性的道德标准,视为品行低劣者,一幅好的作品,应该以画传神,以神传情,而我们强调的“红专”,“红”指的是人品,而“专”指的书品,画品[3]。而因人废艺,说的就是,人品不高,其作品自然就会不高。用艺术标准来评判书画艺术的同时,画家的人品是否会助于我们去了解作品的创作,是否成为我们衡量艺术品的高低的一种因素?

我们了解绘画是一门技艺,将所看,所感描绘成画,在这种技艺性行动背后掩藏的是事物存在的本质,但西方国家的艺术品观念与我国不同,我们得知毕加索一生有很多著名的画作,这些名画使他的名声大震,也因此让毕加索这位画家辉煌一生,即便如此,他的生活中却并不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他忽略伦理纲常、家庭孩子,甚至物质的欲望,他的绘画的鼎盛时代都是在儿童时期创作的。他的绘画只有在儿童时期充满情感而不是情欲,成年之后的绘画只是表现他眼里的有关他与女性的色情行为。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这并不是他自发的行为,而是受西班牙驻法国的使者邀请,以一幅画去警醒世人,他的画作,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感以及痛恨战争爆发,但是这幅画作是有偿的,以各种方式支付他至少两笔巨额“绘画材料费”(一笔是15万法郎,另一笔是9000美元)的涂鸦作品[4]。原本作品要放在当时于法国举办的文化展的西班牙展馆大厅最显赫的位置,可是这幅画完成后,似乎大家都对这幅画很不买账,甚至蔑视,只因碍于礼貌所以选择没有去指责他的所作所为。但最终还是有艺术家直接指出该画根本没有资格放在展览厅中。毕加索的画作在西方国家,注重创作的创造性,而创造本身就是一种令人质疑的行为,如果创造不以揭示事物的本质为要任,那么创造只能成为这个世界最危险的破坏行为。必须告诫世界:创造仅仅是人类的一种野心,它无异于毁灭。试问:一个没有情感的作品,与一张白纸也并无两样,那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在中国,画家李状平与他的23岁女儿李勤,共同创作出写实派油画《巫山神女—山鬼系列》约20幅作品,在艺术节上,凭借着这幅作品,它感动了很多的艺术家,这幅画作给了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所展示出的画面、巫山神女形象,吸引了所有参观者的眼球。业内人士,曾给过这幅油画很高的评价,认为其绘画手法细腻生动,它的特性是独一无二的,特别在中国文化中,用女儿的身体做模特儿,创造了让人震撼的唯美艺术作品,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下,我们注重仁义礼智信,看中道德伦理,画家父亲以女儿裸体作为模特儿进行创作,遭受到了传统卫道士的质疑与讨伐,包括媒体也对其进行了多次采访报道,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是不当的,在当下中国所起到的社会性伦理效应也是负面的。在中国当下的国情下,有些艺术作品,很难去脱离道德伦理去单纯地评价它的美与丑。

五、结语

评判一幅作品的好坏不应只注重当下的市场商业价值。而商业价值并不完全等于人们审美的需求,观看一幅艺术品,当我们通过了解作者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对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人云亦云的去评价作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而当你深入了解艺术家人品之后,在你的心里,还会一如初衷地去欣赏这幅画作么?答案,当然是不。因为当你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会直接影响着你对于作品的解读,而艺术家人品对于艺术品的影响也是这样,这将阻碍我们对于一幅画作的好坏的直观评判。

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人品高,一定会出现好的艺术作品,为人所熟知,为大众所欣赏。人品不好的人,他可能会出现好的艺术作品,但这幅作品的影响和该艺术家的生名却不是旷世久远的,那该艺术作品,也必定不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究其本源,我认为,每一幅画作都是出于情感,时代背景的一种创作,一种精神的传达,它不只是限于市场的需要,商业价值的评判,出情、出新、出智,才足以流芳千古。

猜你喜欢

人品艺术作品画作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诗品出于人品
吃饭见人品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