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信息技术在文物遗址保护中的应用
2019-03-22冷晶
冷 晶
(密山市博物馆,黑龙江 鸡西 158300)
文物遗址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者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保护文物遗址,防止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痕迹不被破坏,这就说明国家对文物遗址保护的决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从另外一方面为文物遗址的保护提供了途径。我们要学会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去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减少对文物遗址的损害。
一、文物遗址保护的意义
保护文物遗址可以将祖先创造的物质文明很好地保存下来,这些文物遗址反映了我们祖先在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中创造的物质文化。例如:石磨、古瓷器、字画等等。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保护历史文物遗址,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多样化特点,还彰显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正如人们看到的那样,部分文物和遗址在受到破坏,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有些文化正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有效保护文物遗址可以更好地促进当地有旅游的发展,并带动其他消费,提升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文物遗址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并不冲突,只有将文物遗址保护好了,依托其发展的旅游业才不会枯竭。所以文物遗址保护从多方面来说都是势在必行的决策,文物遗址的保护也要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信息技术在文物遗址保护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客流量的监控
因为文物遗址有历史性和观赏性的特点,文物遗址往往与旅游联系在一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人群数量加大,人们对旅游体验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查阅各景点的信息和可容纳人数,以便人们合理地做出选择。人流量过大除了带来不好的旅游体验外,更严重的是对文物遗址的破坏。以布达拉宫的参观为例,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城堡建筑群。在以往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人们要到景点门口购买门票,有时候因人数达到上限,就不能完成当天的参观。而现在可以通过网络提前预订门票,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通过信息技术限制客流量,防止由于人流量过大,使文物遗址不堪重负,产生破坏。旅游局通过信息技术,将文物遗址发布在网络上,并通过与之相关的专业的历史事件的介绍,方便人们足不出户地完成对文物遗址的参观,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也减少了文物遗址现场的客流量,侧面保护了文物遗址。近些年随着小视频的兴起,很多文物遗址通过手机或者电视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在进行传统文化宣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筛选要参观的文物遗址,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完成对文物遗址的认知,并提出预定门票、制作旅游攻略的方案。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文物遗址门票在预售的过程中增加了人数的限制,既节省了人们时间,更是一种对文物遗址的保护。
(二)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场景模拟
众所周知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遗址是不可再生的,文物遗址对人类发展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馆,而博物馆中陈列的文物是这个城市发展的证明。随着人们对旅游的投入加大和对旅游的热衷,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之下,在很多景点我们都可以看到禁止拍照的字样,这就是对文物遗址的一种保护,但总有一些人对这些提示视而不见,随时随处响起快门的按键声和频频传出的闪光灯对文物都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破坏。要想真正做到对文物的保护,只靠温馨提示是起不到良好作用的,所以信息技术在保护文物的环节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恐龙作为一种灭绝的生物,人们对它的了解大都是通过电影或者公园里的化石产生的。在云南禄丰有一个恐龙谷,馆内有出土的很完整的恐龙化石,有逼真的音效进行恐龙进化的解说,并且有模拟的真实的恐龙生活的场景。这就是信息技术在文物遗址中很好应用的例子。通过这种模拟,人们对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种类都能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尤其是满足了前来参观的小孩子的好奇心,这种方法让他们加深了恐龙的印象,对恐龙化石来说也是另外一种保护。
(三)通过信息技术完成场景还原和文物遗址的解说
文物遗址作为人们了解历史的途径和载体,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大众视野里。由于文物遗址的特殊性,人们在了解时,更多的是通过导游解说和查找资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对于文物遗址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这不仅是保留历史长河在发展过程中的痕迹,更是对文化多样化的证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5D影院,能让人们身临其境的体验文物遗址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视觉冲击。也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才能让这一现象得以实现。通过纪实片的播放,让人们更真实地了解历朝历代人们生活的习惯和轨迹,加上配音的解说,让人们有置身其中的感觉。甚至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道具就是根据真实文物一比一打造的。信息技术拉近了文物遗址和大众认知的距离,例如遵义会议遗址,真实的遗址很简单就是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但是因为桌子和椅子的不可复制性,长久地摆在那里给人参观,会造成文物遗址的损坏,所以就把这些见证历史的物品珍藏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还原的模式呈现在参观者面前。这样不仅满足了参观者了解历史的心愿,而且能够使历史文物遗址更好地保存。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文物遗址通过信息技术的还原和模拟完成保存,方便以后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真相。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濒危文物遗址的保护修复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由于自然环境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部分文物遗址正在遭到侵蚀与破坏,甚至出现濒危状态,对文物遗址的传承与保护有着极大危害。因此在近年来,如何对濒危文物遗址进行有效保护修复,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成熟,则为文物遗址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可行途径,有利于我国文物遗址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就当前来看,较为常见的信息技术辅助保护及修复濒危文物遗址的方法如下。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对文物遗址进行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建筑数据测绘与数字化拍摄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是对濒危文物遗址的建筑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从而为其保护及修复工作提供建筑层面的专业数据,以确保文物遗址保护修复工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后者则是对文物遗址的外观进行记录,以避免经修复的遗址与原迹存在不同。
其次,利用三维建模工具与采集的数据,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并进行存储。然后,使用信息技术还原文物遗址场景,不管是遗址的整体外观,还是内在细节,都需要完全还原且能被自由查看。最后构建遗址保护修复辅助系统,在该系统中设置病害识别、标注与统计,文物材料测试分析及环境监测数据录入、查询与分析显示,保护修复效果评价,数据库构建及使用等功能。通过该辅助系统,文物遗址保护人员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多媒体数据库,随时查看文物遗址详细信息,查询和分析濒危文物遗址的病害情况,并进行模拟修复及修复后的评价,为保护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数据及模拟支持。毫无疑问,利用信息技术对濒危文物遗址进行保护修复,能够有效提高修复效率,改善修复效果,节省成本,跨越时空限制,提高容错率,是濒危文物遗址保护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被应用在历史文物遗址的保护中。人们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可以更直观、系统地了解文物遗址,也了解文物遗址背后的年代和故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在文物遗址保护方面能做的事项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帮助人们参观和了解文物遗址,实现文物遗址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