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装备安全文化建设

2019-03-22王坚航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装备人员建设

王坚航

(中国人民解放军94647部队,福建 福州 350026)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稳定的环境,是战斗力赖以存在的基础。离开安全稳定的环境,各项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提高战斗力就是一句空话。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都对装备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实做好装备安全工作,加强装备安全文化建设,对保证安全稳定,提升装备保障能力意义重大。

1 装备安全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1.1 装备安全文化的内涵

装备安全文化是在装备的长期发展和研制、生产、使用维修及退役报废的全系统全寿命过程中装备人员从事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标准与物质形态等的总和,是提高装备的安全性、保护装备人员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装备安全文化是装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表层的安全物质文化、中层的安全制度文化、深层的安全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装备安全文化的内核所在,它体现了个人、单位和群体对装备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

装备安全文化按层次结构可划分如下:

1.1.1 物质层:指可见之于形、闻之于声的文化现象。如各类装备设计人员、维修人员、使用及保障人员所处自然环境的建设、制造、维修等设备的改善,装备体制的优化及装备发展规划程序等。

1.1.2 制度层:指装备安全建设管理体系。它包括组织机构的健全、规章制度的建立、管理机制的完善等。

1.1.3 行为层:指装备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态。如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美学观、安全价值观等。它是各级装备人员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

1.2 装备安全文化的作用

在装备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凝聚装备人员的中间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导装备人员把单位的安全形象、安全目标、安全效益同个人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良好的装备安全文化不仅会使装备保障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使安全事故、伤害事件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还会使装备人员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进而推动装备保障能力提升。

2 装备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体系不完善

随着各级管理机构对装备安全的高度重视,装备人员的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进一步增强,为装备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也应该看到,还有部分人员对做好装备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人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上级的事,是领导的事,个人能力有限,把自己摆在配角甚至旁观者的位置,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的人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无非就是加强各类设施的更新改造,强化“硬件”建设,严格奖惩制度,不需要配套完善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孰不知装备安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既来源于装备安全管理实践,又高于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推动装备保障“硬实力”发展的“倍增器”。

2.2 主体作用发挥弱,行业文化欠发展

从长期以来装备安全管理的方式来看,大多是领导、干部对抓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强,对安全注意事项强调多,对人员严格按章操作要求严,试图通过强化奖惩激励、震慑等手段来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但实践证明,这种让人员被动接收的强化手段不仅未能调动装备人员作为“安全工作主人翁”的积极性,而且容易使人消极“对抗”,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目标企求产生分离,更甚者站到了对立面,产生负面影响[1]。这就容易出现有些人对不安全事件消极应付、隐瞒信息、逃避责任,导致无法掌握大量的安全管理信息,失去了培育装备安全文化的“土壤”和发展契机。

2.3 思想教育被忽视,创新模式难推进

随着社会环境多样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的进一步增强,有些装备人员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减弱。面对装备工作这样需要吃苦耐劳,认真细致,安全标准高、风险大的行业,踏踏实实学技术的人少了,心浮气躁混日子的人多了,不仅给单位日常管理带来压力,更给装备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2]。此时,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很多单位重视业务工作,忽视思想教育,或者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性,人员难于接受,思想教育流于形式。我们必须把思想教育和装备安全文化建设融于一体,把安全文化影响力贯穿到装备管理、训练、保障之中,确保思想问题不过夜,确保人员行为可控,实现及时预防人为差错,为装备安全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 加强装备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3.1 根据行业特点,形成理论体系

建设装备安全文化首先要形成装备安全理论体系。根据装备工作特点,建立理念价值系统、管理约束系统、行为规范系统、文化传播系统,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风险意识牢固树立,推进装备保障能力提升和人员思想理念升华。

3.1.1 理念价值系统

理念价值系统是整个装备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主要包括安全文化理念:“安全出战斗力,安全出保障力”的价值观,“长期保证安全靠文化”的文化观,“安全永远是最薄弱环节”的认知观,“以人为本抓安全”的人本观,“一切事故均可避免”的预防观,“安全源于事业心”的责任观,“执行不打折扣,细节决定安全”的落实观,“安全是最大的节约”的效益观,“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亲情观,“依靠全员实现安全”的主体观,“人人对安全负责,安全对人人负责”的辩证观,“安全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观。安全文化绩效目标:建立装备人员基本行为规范履行率、人员管理制度履行率、文化理念执行率目标。

3.1.2 管理约束系统

安全文化的基础是管理文化。建立以RAM精细化管理平台,努力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在RAM精细化管理模式中R是英文“责任”(Responsibility)的缩写;A是英文“目标”(Aim)的“缩写”;M是英文“管理”(Management)的缩写。RAM精细化管理模式坚持以人本管理为核心,按照“区分管理单元、细化目标要求、量化考核指标、统一管理责权”的思路,根据细化措施不留漏洞,细分责任不留空档,细致执行不打折扣的要求,划定各类人员职责范围,明确各类人员标准要求,固化各类人员作业程序,对每个人完成的每项工作、负责的每个设备、所处的每个环境、操作的每项程序进行定量考核评定,切实做到干有标准、做有依据、行有规范。

3.1.3 行为养成系统

通过点滴培养和日常校正,使人员在循序渐进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主要包括“五位十法”安全教育模式:通过全员安全教育、专业人员安全教育、领导安全教育、普通人员安全教育、民工安全教育,采取典型引路法、追踪教育法、超前防范法、情感激励法、目标导向法、案例警示法、算帐对比发、环境熏陶法、理念渗透法、寓教于乐法等教育方法,进一步强化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切实把关注安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四个一”学习培训模式:开展每周一天业务学习,每季一次业务考核,每年一个规章制度学习月和专业比武考核竞赛活动,切实在增强人员业务能力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三群”安全管理模式:对差错易发点、作业危险点、潜在隐患点,形成群众防事故、群众控违章、群众管安全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涵盖装备各项工作、各个岗位、各类人员的自管、互管、齐管的综合安全管理格局。“多维”安全责任模式:主要是上级、单位和个人建立各级安全责任制,对安全工作逐级负责,对个人自查、本级检查、上级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安全连带追究问责制,切实杜绝安全与己无关的思想,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提升各级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水平。

3.1.4 安全传播系统

运用大家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载体和有效形式,广泛进行安全文化传播,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气息,让大家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采取形象塑造:大力开展向先进单位和典型人物学习活动,邀请先进典型作事迹报告,评选安全标兵,树立学习榜样;载体传播:运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之歌、安全文化宣教手册、安全交流会和网络等载体,传播安全文化理念;氛围营造:通过设立安全文化长廊、安全亲情走廊、警示标志、标语、橱窗等,营造体现亲情文化、单位文化、和谐文化的内部环境,使大家工作、学习、生活在一个安全祥和的氛围中。

通过四个系统的综合运用,使装备安全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全体人员自觉形成“九种安全行为养成”:一是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行为养成;二是主动强化安全意识的行为养成;三是个人安全防护行为的养成;四是主动防灾避险的安全行为养成;五是严格执行作业程序的行为养成;六是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的行为养成;七是主动学习求知的安全行为养成;八是提升专业技能的安全行为养成;九是保持健康心态的安全行为养成,从而控制住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处、每一物的安全度,最终实现对装备安全控制的目的。

3.2 纳入装备行业文化,丰富表现形式

把装备安全文化建设纳入装备行业文化建设体系,与装备文化建设同步筹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制定装备安全文化建设标准。根据安全文化的框架和内容,结合装备保障场所建设和管理规范,细化办公区、作业区、生活区的建设标准,探索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装备安全文化建设星级(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评定标准、验收细则、奖惩规定、推进措施。

编写装备安全文化手册。全面阐述装备安全文化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构成要素,全面解析装备安全文化体系的理论支撑。编写装备人员安全誓词、安全行为规范、安全作业流程、安全救护知识等,摘录安全文化警示标语,整理安全文化问答,进一步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切实让安全文化在点滴渗透中入心入脑。

编写安全知识口袋书。主要针对重要岗位人员,编写包括安全文化基本内容、行政管理、政治工作、业务工作相关安全规定,以及本职岗位要求、安全责任目标、作业程序、标准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的口袋书,人手一册,便于学习掌握。

搜集汇编事故案例。汇编行政事故案例和业务事故案例两大部分,以业务事故案例为重点,整理发生在国内外、军地的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剖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人以警示和启迪。

规范安全作业流程。依据装备业务法规,编写装备安全操作、维护、管理、供应、收发等作业流程,突出人为安全操作和文化警示作用,强化按章操作、依法办事意识,不断提高装备业务安全管理水平。

形成“七个一套”资料。根据装备安全文化理论体系,形成一套安全理念、一套行为规范、一套管理模式、一套环境标准、一套教育模式、一套文化丛书、一套活动载体为主体的“七个一套”建设资料。

3.3 突出地位作用,创新推进模式

深入装备安全文化建设,要抓住“五个重点”,利用“四个平台”,实行“三级管理”,切实推动安全文化的深入开展。

3.3.1 抓住“五个重点”

一是基本点,即理念引领强化意识。通过大力灌输安全文化理念,使人员从思想上接受安全文化的理念,行动上执行安全文化的运行模式,自觉遵循安全文化的发展规律,形成安全文化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切入点,即规范职权标。就是通过规定每个人的职责、权利、标准,明确每个人干什仫、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从而约束个人行为,达到工作规范化、程序标准化、生活有序化、言行文明化。

三是关键点,即持续推进执行到位。安全文化是个长期过程,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推广安全文化的理念,运行安全文化的管理模式,使各项内容落实到位,才能真正使安全文化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充满生命力。

四是支撑点,即提升素质降低风险[3]。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就要通过有效提高人员素质,克服因不懂不会、盲目蛮干、不讲科学而导致的事故,把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是渗透点,即真情感化寓教于乐。通过亲情关怀、友情感化、真情教导,使全体人员认识到安全对个人、对家庭、对单位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珍爱生命,关注安全。

3.3.2 利用“四个平台”

一是学习教育培训。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等渠道,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规范日常工作行为。

二是开展主题实践。通过开展安全文化主题活动,让大家自觉融入到装备安全文化中来,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建设环境氛围。对工作、生活环境进行整体设计,形成安全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良好氛围,如可以通过宣传栏、网络等宣传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四是传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点滴渗透文化理念,切实使人员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安全意识。

3.3.3 实行“三级管理”

由上级部门负责统揽,对安全文化的内容、步骤、进程实行宏观谋划;本级部门负责全面统筹和稳步推进本单位安全文化建设;装备具体工作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严密组织实施,确保科学管理,稳步推进。

4 结论

建设装备安全文化是装备保障领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装备保障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了装备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为进一步提升装备保障能力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装备人员建设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