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培养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9-03-22何欣蔚

传媒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暴力受众理论

何欣蔚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培养理论在我国一直以来并未得到深入发展,因此本文对培养理论在中国传播学界的发展现状做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发展的方向,试图给中国培养理论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理论介绍

(1)该理论的提出背景、问题和中心内容。20世纪60年代后半段美国电视的普及率很高,社会的暴力和犯罪问题也很严重。随着电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电视传播暴力的问题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探讨。美国国会开始怀疑电视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有促进作用,因此1968年6月约翰逊总统决定下令调查美国的暴力行为。

(2)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①电视画面上凶杀和暴力的内容与社会犯罪诱发关系整体上未被证实。②凶杀和暴力内容使人们认为就是现实的社会,因为对社会和国家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3)理论的中心内容。①电视反映了主流的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观念,收看了电视的观众把电视里所表现的现实带到了现实生活中,因此造成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与电视节目认为的现实更接近的情况。②人们看电视的时间与他们受电视内容的影响力成正比关系。

二、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发展

(一)运用涵化理论

主要是运用该理论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培养效果,培养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加,主要有意识形态、消费观念等。①意识形态。科技的发展拉近了人们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整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地球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仅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的媒介信息和文化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但因为还有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在文化的输出等方面也相应地落后,从而形成了文化霸权。姬得强认为,西方的发达国家因为有巨大的经济和文化资源优势,因此也支配着意识形态领域流行的趋势,而其他欠发达的国家则几乎没有话语权。②消费观念。电视属于声画传播,视觉画面的传播效果要比音效的传播效果要强很多。而电视台为了经济利益,将电视画面按照广告商心中的想要的标准形象构建,打破常规,诱导和暗示受众观看他们的画面之后的虚幻是真实的,指引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行。薛红等人认为,我国体育类电视节目的商业内容在总体上是会对受众的消费观念产生一定影响,会增强他们的体育品牌意识。

(二)以涵化理论的视角分析不同节目类型的涵化效果

(1)真人秀。汤铭明认为《非诚勿扰》节目在表层是娱乐的掩盖下通过对观点的延展,大胆地炒作一些社会争议话题,获得了很多的关注,并且在节目中不断的潜移默化地向观众表达嫌贫爱富,婚姻完全由物质决定的错误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会强化观众的价值观,特别是那些还不成熟的年轻人,对此类价值观的接受与好感。

(2)新闻节目。黄芳、刘建明认为培养是一种文化烙印,就是媒体工作者的价值观和思想会支配他的选择,支配他选什么样的词语,选什么样的热点等,这都是与他的成长环境和从小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完全客观的,所以媒体的内容是无法完全摆脱文化烙印的。

(3)电视剧。龙耘在对中国内地黄金时段的电视剧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①内地电视媒介总体上对受众是有影响的,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②在关于建构安全感的观念上电视媒介对人影响与真正的客观现实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推论后他还进一步得出,在中国涵化理论的基本假设的在现实中的应用是受到质疑的;目前,我国广大受众在客观现实和媒介现实的培养影响中还是更多地偏向前者。

三、该理论在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对该理论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尽管近几年来学者都有对涵化理论进行研究与应用,但研究往往大多停留在理论应用与印证的层面,理论的研究缺乏系统化,并少有对涵化理论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同时,在国内基本没有对于理论的系统经典著述,对理论本身的修正与完善缺乏,使得对理论的研究应用基础较为单薄,甚至对于一些在学术界是否属于涵化理论存在争议的内容仍然简单归为涵化理论的部分,存在一定的漏洞。[1]我国对该理论在运用上存在本质上的误解,大多都将培养理论直接运用在分析具体的电视节目个案中,还有相关研究直接将格伯纳的电视涵化理论运用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中。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一,重视对理论本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基于这方面广泛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内容,因而注重理论整合的跨学科研究模式势在必行。第二,重视对在新的网络媒介下的涵化分析。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多探讨涵化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认知,以实现对于涵化理论的批判继承与创新。

总之,在当下,涵化理论还仍旧有其一定的研究内涵和价值。电视媒体还在发展,对受众群体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来看,该理论今后对电视的影响应该是相互的、多方面的,是更加开放的。虽然中国在培养理论研究上在近年增加了很多,也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涵化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套用层面,缺乏对理论本身的探讨。

猜你喜欢

暴力受众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反性别暴力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暴力”女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暴力云与送子鹳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