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特性研究

2019-03-22张伟强

传媒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平民化纪录片创作

张伟强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15)

微纪录片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艺术形态,产生于新媒体时代,并且受到广泛关注。微纪录片以“微”为显著特点,制作与传播手段多元化且富有灵活性,发展前景广阔。现如今新媒体快速发展,媒体市场中微纪录片的份额也逐步扩大,能够满足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对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特性展开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微纪录片的创作发展背景

在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时间得到常态化利用,社会群体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纪录片的节奏慢且篇幅长,人们很少有耐心看完,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微纪录片也因此产生。微纪录片的创作素材为生活中的实际故事,表现对象都是真实的人和事,通过一定艺术交工方式来制作而成,旨在一番人们深度思考。微纪录片的核心就在于真实,其形式类似电影,时长一般在4~25分钟之间,主要是记录生活中的片段或者再现真实历史。

微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相比,其满足互联网大环境下的社会群体对于信息的多元需求,并且能够满足大众有关短时间内获取最需要服务的期望。微纪录片是对社会生活片段的记录,无论是拍摄时间还是拍摄成本都不可与传统纪录片相提并论[1]。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移动客户端网络用户数量明显增多,移动端视频观看比例也明显增大,国家亟待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出台,对微纪录片行业加以规范,以促进其更好地创作与发展。

二、微纪录片的发展优势

(一)传播快速性

现代人对于视频内容的观赏,以剧情清晰易懂和节奏紧凑为侧重点,以便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微纪录片的优势就在于,体积小且便于拷贝携带,可通过移动端来进行交互分享,传播速度快且传播效率高。

(二)表现性与提升性

微纪录片言简意赅,将主题和内容重点突出,这与其篇幅简短存在一定关系。微纪录片的内容精炼,篇幅短小,通过细微生活点滴的重新,来对社会运行或者生命状态加以反映,表现人物经历,或者再现历史瞬间。微纪录片具有良好的表现性与可提升性,内容真实,能够引发情感共鸣。

(三)流通渠道广阔性

微纪录片对纪录片的重要特点和元素加以集成,可播放于电视、网络和流媒体上,可实现多集拍摄与播放,其独特之处在于,视野更为宽泛,能够细致说明具体社会领域。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素材选择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内容精炼,人或事的表现力较强,这就为微纪录片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可通过网络、电视、客户端等来进行传播,流通渠道广阔,对于大型纪录片也具有一定补充作用[2]。

三、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传播路径

(一)互联网传播

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进入社会生活中,互联网就是一个重要代表,其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强烈的。微纪录片传播以互联网作为重要渠道,互联网环境下数据信息高速传播,微纪录片创作之后可通过互联网进行上传,通过互联网开放性与共享性的发挥,能够为微纪录片的广泛传播提供支持,进而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手机客户端传播

现代社会发展新阶段下,智能手机的应用趋于普遍化,手机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微纪录片的传播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来实现,观众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来对微纪录片进行搜索,以满足自身观看需求,这就具有一定便利性。

四、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特性

(一)简短性

微纪录片的“微”,在时长上有着简明的体现,微纪录片主要是对社会生活中的点滴进行记录,其制作形式简单,可通过相机或者摄像机去拍摄和记录,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充当导演、演员和观众,将生活中真实片段记录下来,将现实与内心世界进行传递。微纪录片的创作周期较短,制作成本较低,传播渠道广且速度快,这是微纪录片与纪录片的显著差异。

在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时长具有一定包容性,篇幅短小,主题清晰。微纪录片的记录时间往往会对创作产生一定限制,因而微纪录片的内容相对大意,将某一时间段内发生的真实故事展现出来,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此种方式能够满足受众需求,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之形象。微纪录片的创作相对随意,不受局限,创作者可以就自我真实想法进行表达。微纪录片节奏明快,与时代特征相符合,与观众收视心态相融合,在新媒体时代下,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并且促进电视功能的深度挖掘。比如《插旗》微纪录片获得了中国纪录片学员最好纪录片的评价,时长4分18秒。跨度在4~25分钟的微纪录片往往具有柔性的包容度,在网络传递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3]。

(二)单义性

微纪录片的特性在于单义性,必须要保证时间积累的充足化,以动态过程来保证纪录片的通畅性。因此在微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需要做好素材跟拍积累,关注其本质,在时间累积充足后,将富有生命力且真实的历史展现给社会群体,将其天然不确定性与丰满细节展现出来,通过情感气氛的累积来将主题凸显出来。微纪录片在叙事方面,倾向于运用快节奏的手段,并且具有集中化的特性,能够满足时代要求,与观众需要习性高度相符,作风以短平快为主,观众接纳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倾向性。

(三)平民化

微纪录片的门槛低,不再是由专业人员和技术进行录制、拍摄和后期制作等,在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表现出较强的平民化与大众化趋势,题材贴近现实,传递渠道广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微纪录片成为一种普遍化的影视状态,在草根原创的记录方式下,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导演,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下,视频拍摄与制作更为简单化,成本明显降低,微纪录片也成为一种趋势,传统纪录片拍摄与记录形式受到冲击。以新媒体平台为支持,微纪录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点讨论。可以说,微纪录片的平民化,令曲调高深的艺术大殿回归至全面参与的草根秀时代,便于互动体验,参与人数众多并且相互之间沟通更为密切,现实生活也因此而更为生动。大型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每集时长3分钟,总共365集,主要对365个普通人追梦的故事进行讲述,以平民化的手法和原生态形式进行记录,微纪录片中以主人公个性化语言来结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微纪录片的平民化。

(四)当下性

微纪录片的传播速度快,内容精简,具有一定自由性。在内容选择上,以大众关注的人和事为主体进行记录,以增强微纪录片的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创作要与时代主题相联系,以促进辐散传递的实现。微纪录片着眼于当下,联系现实,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反馈的形成,令微纪录片的简洁特点得以发挥,并达到应用的效果。

(五)丰富性

新媒体时代下,以多种媒体设备为支持,微纪录片的拍摄也更为便利,即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以进行创作。通过新媒体技术的科学化应用,微纪录片得以顺利拍摄和制作,人人参与其中,微纪录片也能够将社会中不同视角的生活来进行反映,微纪录片的内容也更为丰富性和多样性,实际覆盖面较为广泛。在微纪录片上传至网络后,观众可以进行评论互动,这就有助于作者、受众之间展开互动交流。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以新媒体为支持,微纪录片表现出简短性、平民化等特性,免受时空限制,传播渠道也得以拓展,内容得以丰富,这就为微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持。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高度自由的信息传播方式下,微纪录片应当确保内容真实,质量可靠,并在把握时效性的同时坚持创新,从而实现广阔发展。

猜你喜欢

平民化纪录片创作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创作随笔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