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良好的师德谱写教育新篇章

2019-03-22孙飞孙毅

成功 2019年3期
关键词:李明王老师师德

孙飞孙毅

石屏县牛街镇中心小学 云南红河 662209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呼唤“四有好老师”。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建设,每个人的认识与理解都是不同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对此我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师德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服务工作的政治方向与指导思想,具有高尚师德的老师,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今天全面吹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号角,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怎么做?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一、用爱心架设教育桥梁

良好师德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大爱。老师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让孩子感到十分的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冰冷的指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这样的一颗大爱之心,点燃学生的梦想,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1]。

曾记得一年级的学生李明,一天上课把屎拉在裤子里,急得哭了起来,其他小朋友见着就捂着鼻子在责骂李明。然而上课的小何老师没有责备该学生,而是维持好课堂秩序后,轻声细语地对李明说:“没关系,老师帮你换。”接着何老师跑回自己的宿舍,拿来自己孩子的崭新裤子,抬着一盆温热水给李明换洗。李明穿着老师带来的新裤子,心里又羞又喜,激动万分。在一个寒冬的夜晚,学生宿舍值班室的门咚咚咚地被敲响,小王老师开门一看,四五个孩子站在门口说李明生病了,发热、呕吐。小王老师飞快地跑到学生宿舍,看到学生精神恍惚,额头发烫,二话没说,踏着漆黑的夜色迎着冰冷的寒风背起学生就往乡卫生院跑去。到医院时已凌晨两点多,经医生诊断该生得了急性肠胃炎,体温达四十度,医生建议住院治疗观察。小王老师一夜没睡,陪护在病床前一直到天明,并给学生垫付了医疗费。这样的事例发生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这种无私的大爱,为孩子成长点亮了一盏明灯,点燃了学生一颗颗追梦圆梦之心,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教育的桥梁。

二、以身作则,启迪学生心灵

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践证明,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工作作风,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幼小心灵。

回顾二十余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我一贯坚持上课不迟到,提前三至五分钟进入课堂候课,从不在校园吸烟,饮酒,校园内从不扔一张纸屑果皮。年复一年,从早到晚积极带头在校园随手捡垃圾,每天坚持和学生一起搞卫生,帮助学生整理床铺,整理衣服、被子等等。终究有付出就有收获,一届届的学生毕业了,而学生的文明礼仪,做人道理,道德品质提升了不少。多年前毕业的学生,如今遇到老师,一声“老师你好”,让我觉得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有温度[2]。

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是孩子人生的一面镜子。“正人先正己”教师要严于律己,应在学习生活中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出榜样,为更好地教育孩子,启迪学生心灵打开一扇门。

三、热爱学习搭建育人之梯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新时代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抱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立志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长流水的精神境界,不断深入学习教育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教学过程充满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孩子有效学习。这样才能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引领孩子“善学”、“勤学”、“乐学”。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形势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教师要团结协作,走合作共赢之路,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孩子的责任。教师要本着“学高为师”的不懈追求,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反思,同行间交流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向名师学习……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执教能力水平,为孩子的成长搭建育人之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我们为人师表。我作为一名老师觉得很光荣,很幸福,也很自信。因为我们承载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托,共同用良好的师德撑起一片教育蓝天,为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李明王老师师德
奇妙的旅行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有趣的动物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李明
我喜欢的一堂课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