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学专业中职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9-03-22

成功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课比喻

龚 文

遂宁市安居职业高级中学校 四川遂宁 629000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虽然开设了农学专业,但是大部分的学校还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主,如计算机、会计、市场营销等。再者因为农学专业并没有广泛的普及,大部分的学生甚至是“被迫”选择了该专业,对于专业本身的兴趣并不浓厚,严重影响了学习和教学质量。现阶段的中职农学专业课大多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激发,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加毫无益处。另外,中职学校农学专业课内容枯燥、抽象,有些内容确实很难理解,以致学生不愿意深入钻研,被动学习,渐渐没有了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化抽象为形象,巧用比喻化解疑难

农学专业中,有很多的知识点较为抽象,要想让学生们记住这些知识并且产生学习的兴趣,就需要适当的应用比喻或比拟等手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东兴,这样才方便学生们记忆和学习,如在讲解酶受温度影响的过程中,可以将高温下的酶比喻成死了,而低温下的酶则是睡着了等等,通过这种有趣而形象的比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先进技术,用科幻法展开联想翅膀

农学中有很多知识、内容,单纯的依靠讲解是无法清晰阐述出来的,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只能够使用大面积的板书进行讲解,而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的现代,多媒体的运用则能够将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清晰地展现出来,而且多媒体图文结合,甚至还有动画相辅助的方式,能够使得课程更加生动形象。尤其是在展示农学中病虫害的过程,因为较为复杂、抽象,使得学生非常难理解,而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后,学生们则能够更加直观地判断出两者的差别,并从中得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学生们的学习也能够更加愉快,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三)专业实践助推理论教学

专业实践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感性认识,强化和巩固教学效果。通过实际观察与操作,学生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检测,找出不足,调动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田间试验,使学生学到最新知识,掌握最新信息,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缺点。第二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真正地把理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且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热爱生产、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加强师生关系

关心和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之一,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够获得学生的充分肯定。当学生们认同教师后,当遇到学习上或是生活上的困难时就会积极地和教师进行探讨,也会更加乐于接受教师的关心和教导。在具有良好师生氛围的班级中进行学习,学生们的成长就更加顺利,对于学习的信心也十分充足,有利于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自信

学生获得教师的充分尊重和理解,并且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而兴趣的增加又有利于学生们的成功,成功则会促进学生们的自信心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为学生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设计课程环节的过程中,可以围绕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们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当学生们说出正确答案时应当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学生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给予自身不断的肯定。

(三)参与问题过程

农学专业是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需要师生们共同分析、讨论和理解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亲自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们在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其一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们产生联想和思考;其二教师可以依据严格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想问题;其三教师可以通过同一问题不同角度的方式进行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们去分析、探究和了解知识的本质性和全面性。

总而言之,中职农学专业中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进行农学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顺畅。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课比喻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比喻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买椟dú还珠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农学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