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

2019-03-22农华建

成功 2019年3期
关键词:所欲论语语文课

农华建

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 广西崇左 532300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需要学生学习、传承的内容很多,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趋于完美的人。

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是基础性重点科目,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老师将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应用其中,并且,试着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还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素质,为此是十分有必要的[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的象征。我国历史已经有数千年,经过长久的发展演变,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十分宝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认识到民族发展中形成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因此要想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就要承担教学责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品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更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且在学习中发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理念,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一)以语文课本为依托,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主要是依托语文课本进行学习的,并且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是主要依赖语文课本进行教学的,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知识,在教学融入传统文化教学。

比如在教学《鱼我所欲也》这节课的时候,课文中写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从中向学生讲解有些东西不可能同时都拥有,要懂得适当取舍的道理。在讲解《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时候,老师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这些都体现了古代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孟子两篇》中描写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候,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讲给学生们听,学生们都受益匪浅,从中学习到很多传统文化知识,这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均有促进作用[2]。

(二)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知识的句子很多,比如:《周易》中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尚书》中说的“满招损,谦受益”这些语句均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很好例子。上述这些句子均揭示了如下道理: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努力,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成人之美是君子的行为,小人的行为和君子相反;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适得其反;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缺点,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要很好地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我们长期进行学习与积累的,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都进行朗读,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积累学生的知识,只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质的飞跃。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遇到的优秀词句摘抄下来,然后自主的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熏陶。

(三)在实践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很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借助于实践达成。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实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身临其境之感,作为老师要敢于接受新颖的教学理念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方式,把传统文化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深入分析思考不断改进教学。例如《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对学生有极强的指导作用,在生活实践中会涉及到许多关于论语的内容,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是有重要意义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应用学生更加感兴趣的方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促进传统文化教学质量的提升[3]。

猜你喜欢

所欲论语语文课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冒死护友
如何读懂《论语》?
《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己之所欲 慎施于人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