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检查
——科技类图书新编辑提高编校质量的小技巧
2019-03-22张盼娟
张盼娟
(气象出版社,北京 100081)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及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时提出,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已经改制为企业的出版社来说,生产的产品并非一般的商品,而是承载着传播文化、涤荡思想、传播知识等多重使命的图书。所以,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势在必行,这是出版人自身内在的职业追求。检验图书基本质量的重要文件《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经检查属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五以下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出版单位必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全部收回,图书质量责任重大,这是责任编辑所承受的主要外界压力之一。随着图书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在职业追求与外界压力的二者综合使得编辑在平衡图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时,优先倾向于社会效益,注重提高图书的质量,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工作。
目前,科技类出版社的编辑大多数都自带相关学科的教育背景,并非编辑专业出身。对新编辑来说,刚刚接触这个领域,很多具体的编辑加工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都需要掌握,并且要深刻牢记在脑子里,以便实际编辑书稿时应用。但限于经验不足和对问题的敏感性较差,新编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甲处注意到了某个问题,但在乙处没有意识到而忽略修正同一个问题的情况,所以在编辑加工稿件的过程中,虽然感觉上是修正了很多错误和不当之处,但在质量检查中才发现遗漏了同类型的错误。
本文针对这种情况,以实际应用为抓手,从专项检查方面入手,列举必要的专项检查项目,引导编辑建立所加工书稿的专项检查项目,希望能帮助科技类图书的新编辑提高稿件的编校质量。
一、专项检查与图书编校的渊源
专项检查指针对特定的某个项目进行的检查,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多行业、多领域中。具体到图书编校工作中,因专项检查的针对性强,在查找特定问题方面极具优势,首先被辞书编校引入,成为辞书编校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和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辞书编纂具有体量大、篇幅长、内容多、涉及多名作者合作编写等特点,导致常常出现多处相同情况的处理方式却不相同。借助专项检查,辞书编校可以由专人集中检查专门项目中出现的同类问题,为辞书的高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中国茶叶大辞典》的编纂,责任编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马静老师,历时十年,整理了该辞典的几十项专项检查项目,为保障该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编辑在编辑加工书稿时业务知识及技能的不熟练,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如能借鉴辞书编校中的经验,将书稿中同类问题汇总,形成特定的专项检查列表,逐项进行处理,势必能提高书稿的质量,长此以往,也能提高新编辑对该类问题的敏感性,做到举目之处尽消“虫”。
二、科技类图书专项检查项目列举
实际上,有些出版社的自有出版流程设置了“发稿检查单”等内容,里面涵盖部分编辑加工中涉及的专项检查,如图表等序号的连续性等,即专项检查项目的展示形式之一。但是,该类内容对所有书稿具有普适性,并不具有针对性。下文针对科技类图书编辑加工中出现的问题,将其具有普遍性的检查项目进行汇总列举。在实际应用中,新编辑可以通过参考相关项目的具体情况,能对确定适合自己的专项检查列表有所启发,然后针对具体编辑加工的书稿设置其专项检查项目。
(一)标题
章、节及其下属标题的作用至关重要,是图书各部分的提示性短语,根据其在全书的位置以及涵盖的内容分级设置。不同层级的标题有不同的格式,比如字号的大小、字体的设计、标题的占行等。专项检查时要注意:(1)标题级别从高到低,应具有明显的可区分性;(2)标题级别越高,其格式越突出,如字号大、占行多等;(3)同一层级标题的格式相同,而且序号是连续的,不应出现跳序号的情况;(4)不同层级的标题应符合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原则,不应出现低级别标题覆盖高级别标题的情况。
(二)图表和公式
为了直观、醒目、形象地展示各种数据、实验结果或列示信息等,科技类图书多会配合正文的内容,大量穿插各种图片、表格或公式。但有的作者在创作书稿时并没有意识到图表和公式在正文中的展示方式,或者由于录排疏漏等原因,会出现图文不对应、有图无文或者有文无图的情况,所以编辑加工时有必要对以下方面加以注意:(1)图表和公式的位置必须随正文首次提及处的位置而定,遵循“先文后图(表、公式)”的原则,避免正文中突兀地出现未提及的图表和公式。(2)图表和公式必须在正文中有提及,而且正文中提及的图表和公式也不能缺失,使之两相对应。需要注意的是,正文中可以多次提及同一个图表和公式,但列示时出现一次即可。(3)如果书稿中图表和公式的数量很多,或者涉及多处引用同一图片(表格和公式)的情况,必须将图表和公式按顺序编号,以便读者能清晰阅读。图表和公式既可以全书统一排序,也可以分章或分节来分别排序。对科技类图书来说,因为图表较多,为便于阅读,经常采用后两者。(4)图表和公式如有序号和标题,需全书统一使用一种格式。比如,图序可以采用图1.1或图1-1两种形式,但全书只能使用其中一种。
(三)单位
对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时,需明确我国现行法定计量单位由三部分组成:SI基本单位、SI导出单位以及可与SI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科技类图书中除在叙述性文字中使用汉字形式的单位名称外,大多使用单位符号的形式,对同一个单位,全书必须统一为一种形式。如遇到必须使用非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的情况,需补充说明与法定计量单位的转换关系。
(四)参考文献
科技类图书经常大量引用参考文献,而恰当地引用参考文献能使读者清晰理顺该书涉及领域的来龙去脉,所以专门检查该类图书的参考文献是专项检查的重头戏。参考文献的专项检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有两种:著者-出版年制和顺序编码制。无论哪种格式,都要遵循“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集中列示的参考文献必须一一对应”的原则,即正文提及的文献书后有列出,集中列出的文献在正文有引用,避免出现文献没有引用或者无关文献列示的情况。(2)对著者-出版年制来说,除保证引用和列示格式符合国家规范之外,专项检查还应特别注意:引用时的作者及年份是否与集中列示的一致;如引用时出现同一个作者(或第一作者)在同一年份的不同文献,需在年份后标注a、b、c等加以区分;如是多人作者,在正文引用时仅列出第一作者即可,其他作者用等(或et al)代替。(3)对顺序编码制来说,集中列示时的参考文献序号根据其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顺序而定;如正文引用文献时提及该文献的作者名,需特别注意是否与集中列示的文献一致。需特别注意的是,如编辑加工过程中出现增加或删减参考文献的情况,文献序号要进行相应增减,尤其是同一文献在书中有多处引用的情况,以保证文献序号的连续性。
上述仅列举了科技类图书中经常遇到的部分专项检查项目,实际的专线检查项目并不局限于此。编辑在加工书稿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作者书稿的质量、作者的写作风格、读者对象等的不同,扩充或删减检查项目列表,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项目。
三、专项检查使用要点
大量的编辑业务基础知识让新编辑感觉纷繁杂芜,如果将部分内容整理成上述普遍性的检查项目,就能尽量避免遗漏、顾此失彼的现象。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作者交付的齐清定书稿进入编辑加工环节之初,就要着手确定专项检查的各项项目。除上述列出的普遍性项目外,编辑还需略读全书,摘选出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视其出现频率、广泛程度来决定是否列入专项检查的行列,形成针对本书的特有专项检查列表。(2)某些版式丰富、形式活泼的图书,比如科普类图书,附有大量插图和表格,而且编排自有其特点,因此,专项检查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3)科技类图书中经常附有大量的数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对读者理解图书内容至关重要,因此可对数据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基本计算、部分之和与总数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保持科技类图书的正确与严谨。(4)作为肩负文化传播任务的出版单位,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必须注意政治导向的正确性。具体到图书编辑工作中,除严格注意相关文字表述之外,对书稿中出现的地图,尤其是中国地图,必须按照国家规范严格审查、使用,将其作为专项检查的重点,国有领土一点都不能少,保证不出现任何差错。(5)专项检查的某些项目属于校对负责的内容,可根据所在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拆分,由编辑加工和校对人员分别逐项对照,将有关错情尽数消灭,保证图书的质量。
专项检查逐项进行,势必会延长整个编校的时间,但采用这种技巧可以提高书稿的编校质量,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编辑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能力,从长远来看,磨刀不误砍柴工,其作用对新编辑来说是利远远大于弊的。而且,随着新编辑业务熟练程度的提高、经验的增加和能力的增强,其职业敏感性也会大大提升,可适当删减、调整专项检查的项目,形成依据个人能力定制的专项检查列表,真正做到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