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2019-03-22陈亚东郭淑敏刘现武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2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发展

陈亚东,郭淑敏※,刘现武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2.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局,北京 100081)

0 引言

我国的集体经济历经了6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1]。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2]。我国西部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特色的优势产业,但受自然条件恶劣、资金匮乏、地理位置偏僻等因素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较为滞后[3-5]。加强西部地区的集体经济建设,是优化社会服务体系建立,保障农村和谐稳定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从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了多种富有地区特色的发展道路,如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核心,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集体经济的“苏南模式”[6]、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的山东东平模式[7]、战略上将集体经济与外资经济、民资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并驾齐驱的江苏吴中“四轮驱动”模式[8],都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典型成功案例。2015年12月,财政部紧密结合国家改革精神,决定在全国选择13个省份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宁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试点省,文章通过深入宁夏地区8个县区的80个行政村进行基线调研,提出了优化西部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框架,并基于现存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西部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1 西部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瓶颈

1.1 发展现状

1.1.1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近年来,西部地区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增长较快,发展迅速,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要组织形式。虽然发展速度快,但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分工和协作的程度比较差; 二是农民的社会化组织水平低。大部分合作社的入社率低于30%,农民更愿意享受合作社带来的利益而不愿承担市场经营的风险。

1.1.2 收入来源单一,存在“空壳”现象

西部地区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财政补贴和上级拨款,大部分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有些村甚至没有收入来源,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了难题。从经营性收入来看,大部分有经营性收入的行政村以房屋租赁等出租性收入为主要来源,缺乏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1.1.3 集体资产被瓜分,闲置资产待盘活

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由于近年来对“分”的层面更加重视,导致西部地区很多村上的集体资产被瓜分,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变得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从集体资产的利用上看,西部地区大部分行政村现存的闲置厂房、老化的机器设备和四荒地都没有得到及时的改造和充分利用,从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源和资产的浪费。

1.1.4 组织机构待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西部地区只有少数行政村建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职能还由村两委来代劳,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从管理制度建设上看,“三资”管理办法和流程相对规范,但合作社章程与各项制度的落实还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股权设置的不清晰和盈余分配的不明确。

1.2 发展瓶颈

1.2.1 内生动力不足

一方面,从人员组成结构来看,虽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有想法,受过高等教育的干部,但大部分村干部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且未接受过高等教育者居多,虽依靠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政务工作能力强,但对于发展村集体经济还比较缺乏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同时因担心探索失败,难以承担相应后果,大部分干部的开拓创新意识不强;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因地理位置偏僻带来的人才引进的难题,呈现出严重的人才短缺,导致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1.2.2 缺乏优势产业带动

农业产业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石,选准产业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9]。首先,从产业的选择情况来看,许多的行政村对应该选择什么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不明确,经常出现盲目跟风市场,却不能很好把握市场规律的现象,缺乏明确的产业选择依据; 其次,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不高, 70%以上的经营模式为家庭经营,产业链条结构不完善。

1.2.3 启动运营资金短缺

发展资金是激活集体经济的源泉,尤其是集体经济发展处于启动阶段的村庄以及村集体经济初具发展基础、需扩大现有产业规模的村庄,西部地区大部分村庄的情况属于前者。除了面临启动资金缺乏的难题,同时也面临着运营资金短缺、信贷可获得性差以及可贷额度不高的难题,造成运转资金不足,集体经济起步难。与此同时,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有待健全、经济法人地位目前尚难得到市场认可,加之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村集体经济组织想要从金融机构融资或大额筹资十分艰难。

1.2.4 发展模式的困惑

近年来,西部地区出台了较多发展集体经济的相关政策与文件,但是大部分政策只提出发展集体经济的目标,并没有明确如何发展,暂未形成指导性的发展模式框架。西部地区的许多行政村对如何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形式还存在着困惑,主要表现在对村上的可利用优势资源的认识、探索与挖掘利用不够充分,集体经济发展的主线不突出、不明确,没有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同市场竞争环境进行对接,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定位不准确甚至没有明确的定位。

2 西部地区发展集体经济的总体思路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与南方较为发达的城市相比较,我国西部地区的村集体经济整体呈现出发展模式滞后、体制建设不健全、市场意识薄弱等问题[10]。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西部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本身还是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11],加上近年来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具备较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破解西部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难题,必须要从发展的瓶颈问题入手,通过谁来发展、产业选择、发展资金和发展模式4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和逐一破解,图1是该研究提出的发展西部地区集体经济的总体思路框架,基于这4个关键问题来深入剖析与提出解决的路径是该研究的主旨和探索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四大瓶颈问题的解决路径阐述和基于发展实践的解决方案呈现,能够为西部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村庄提供发展的思路或线索,针对性地提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与实践模式。

图1 西部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框架

图2 集体经济组织构架

3 西部地区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3.1 谁来发展——内生动力问题

3.1.1 组织的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构架设计

西部地区发展集体经济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组织,从而解决谁来发展的根源性问题。通过调研与结合区域现状(西部地区产权制度改革大多尚未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主要以股份制合作社为载体),该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集体经济组织架构(图2),首先,组织的名称最好统一规范为某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某村某股份合作社,且组织经营业务要与名称一致。其次,结构设置要包含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三大机构,人员通过社员投票选举产生。理事会的人员配备要合理控制好村干部和村民所占的比例,理事长原则上由第一书记或者村主任担任。集体经济组织下面一般要设立办公室、财务部等部门,承担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以及日常工作。

3.1.2 能人带动——能力建设与培养

能力建设与培养对于强化村集体的领导职能和服务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12],首先,在人员的选择上要尽量通过培养和选拔一批懂技术、善经营、政治强、素质高的青壮年农民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带动和后备人才保障; 其次,培养和造就扎根本土的致富带头人,是破解西部地区空心村和空壳村发展难题的一剂良药,将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创业能力、建立激励奖励机制3方面融合,可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最后,分期分批做好村干部及能人大户的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等多专题轮训,提高他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为优化顶层设计决策提供能力保障[13]。

3.2 发展基础——产业选择问题

3.2.1 优势产业组成

西部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具备一定的资源基础和自然条件优势,初步形成了枸杞产业带、奶牛产业带、硒砂瓜产业带、清真牛羊肉产业带等特色产业带[14]。基于对特色产业与主导产业分布调查,所涉及到的产业大致包括精品籽种粮种植、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小杂粮种植,牛羊养殖、肉鸽养殖、特色养殖、农特产品加工物流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种类较为丰富,涵盖一、二、三产业。基本适应不同区域地理气候特点和种、养习惯及产业基础,这些优势产业可以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产业选择提供借鉴(表1)。

表1 优势与特色产业组成

产业类目种类一产种植业红梅杏、小杂粮、枸杞、胡麻、牧草、小杂粮、黄花菜种植…养殖业肉鸽、肉兔、黑山羊、土蜂、肉驴、肉牛养殖…制种业小麦良种繁育、蔬菜制种…二产贮藏加工果蔬冷库贮藏、马铃薯、水稻贮藏仓库、柠条加工、饲料加工…设施农业设施拱棚建设、育苗温室建设…三产服务业农机服务、农资服务、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电子销售服务…休闲农业农家院、农家乐、窑洞旅游、集装箱酒店建设、休闲观光农业…

3.2.2 产业选择依据

从发展集体经济的角度来看,产业选择的依据主要有4点,(1)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以及现有产业基础和旅游人文特色,优先考虑最具基础和最具特色的产业,可将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牛羊养殖、枸杞产业等作为发展重点; (2)调研市场的需求和导向,掌握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持重点,将市场引领和政府导向结合起来考虑目标产业选择; (3)以优质一产为基础,重点考虑能够延长产业链结构,向二产农产品加工和三产物流配送延伸的产业,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避免小而散的经营模式; (4)产业的选择和发展可以综合考虑农工贸一体化,将农工结合、农贸结合与农游结合列入产业选择的重点。

3.2.3 优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1)以种植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耕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区域,首先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做精、做优特色种植业,以质量取胜,打造品牌,同时要适当向农产品物流配送与服务方向发展。对于有制种基础的地区,可考虑与区内外种业企业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的农业制种,提高制种的科技含量和农业效益。

(2)以养殖业为基础,种养结合循环的发展路径。对于适合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区域,如土地面积较大,但质地干旱瘠薄的村庄,可考虑发展绿色种养和循环农业。养殖业的发展要注重品牌化效应和绿色理念,注重优质与特色相结合。有条件地区,可考虑发展适度规模的屠宰场,并结合产品加工与物流配送,利用现代电子营销平台,打响产业知名度。

(3)农游结合,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对于适合发展农业旅游业的区域,尤其是交通区位相对优越,农业产业基础良好,旅游资源有特色的地区,适宜走以农业为基础,农游结合,以农促游,以游带农的发展道路。发展农游结合的休闲农业,在保障产品具有观赏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品为经济带来的价值效益,尽量分期投入,产能与产销相结合。

(4)以工促农、以贸促农,农工贸一体化道路。对于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村庄,如供水产业、红砖制造、园区道路等,可以充分结合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开辟产业融合的新领域,以工促农、以贸促农,可以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道路。

3.3 资金来源——发展资金问题

3.3.1 项目补贴与信贷融资

项目补贴与信贷融资是解决资金来源最直接的途径,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行政村,地方政府应适当加大项目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在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创业启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上级部门的信贷政策支持,如项目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适当加大贷款的额度,可以帮助村集体通过贷款融资撬动更多的资金,解决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

3.3.2 资金撬动——村企合作

通过开展村企合作来吸收和撬动更多的资金,尤其对于地理位置偏僻、招商引资较困难的村庄,是增加资金运作与资本积累的有效途径。通常是村庄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特色产业等优势,与企业的资金、技术等优势联合,实现合作与共赢。村企合作存在的一定的风险,在选择合作的企业与合作方式时,尽量以村上现有的、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或知名企业为主,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有资产做抵押。结合案例区的调研与西部实际,提供6种主要的合作方式作为借鉴(表2)。

表2 基于资金撬动的村企合作方式

合作(入股)方式合作重点1村集体以资金、厂房等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服务入股确定双方资产和股份、合作方式及分红,完成协议制定2村集体与企业各以资金入股,可成立新公司或者企业明确合作内容,制定合作协议3村集体以资金投入到企业,参股合作,年底分红明确村集体所占股份,明晰资产和分红方式,制定村企合作协议4村集体以集体资产分投当地公司,公司以资产做抵押,每年以不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资金拆借率收益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明确投入资产所占比例和分红方式,制定合作协议5将村集体组建的合作社转给企业经营,企业以资产抵押,不低于银行利率给社员分红。明确分红方式,制定合作协议6村集体以固定资金投入到企业,不管企业盈亏,每年按照固定比例(约10%)分红。明确抵押方式,制定合作协议

3.4 如何发展——发展模式问题

由于不同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干能素质等情况各异,发展村集体经济应遵循“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原则,力争高效和快速的推进。综合调研的情况,通过总结归纳,初步确定了西部地区发展集体经济的8种模式。

图3 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1)资源依托型: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是各类发展模式的基础,主要是以土地为核心资源。耕地、四荒地、水域、村集体机动地等土地资源规模较大的村庄,适宜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特别是已经领办和有条件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村庄,在土地资源上可以有较大发展潜力。

(2)产业带动型:产业发展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能较好地体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及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对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主要包括一产(种、养殖业)带动型、二产加工业带动型和三产乡村旅游业带动型。

(3)综合服务型: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有一定基础,已经具备或正在创办村集体统筹的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如农机服务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服务规模较大,服务效益明显,发展潜力大。

(4)物业管理型:区位优势明显(如距城区、旅游景区较近),村集体可经营的建设用地或经营性用房较多,能够通过租赁、联营等方式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如学校、仓库、礼堂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5)村企合作型:村上具备独特的自然禀赋或社会经济资源等优势,入驻村上的企业数量多、实力强,带动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规模大,效益好且有广阔发展前途; 或者借助金融扶贫资金和外源企业力量,通过企业托管的方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6)社会治理(党建带动扶贫)型:各类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在基层党的建设、法制建设与文化建设等方面有典型做法与经验,基层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强,能够通过社会综合治理进一步挖掘村集体资源、资产潜力,盘活集体资源与资产潜力,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致富。

(7)金融扶贫型:有运行良好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或资金互助合作社,入社率高,互助资金逐渐运行成熟,发放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8)合作社带动型:村上合作社数量多且运行规范,带动农民规模大,效益好。有村集体统筹的合作或能够把合作社集中整合起来,形成合作联社来带动农民致富,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

以上8种模式是西部地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模式,这些模式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联系与交叉,如大部分的产业带动型属于资源依托型,是资源优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规模化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但重点偏重于一种。对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根据自身优势与特点,找出发展主线,探索出最适合实际的发展模式。

4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改变一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庄面临的缺乏发展实力、无钱办事的现状,使村集体有钱、有能力办事,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已成为西部地区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该研究以西部地区集体经济面临的四大瓶颈问题为突破口,在组织建立、产业选择、资金来源与发展模式4个方面进行了剖析与发展路径研究,为西部地区如何建组织、怎样选择产业和撬动资金提供借鉴与参考,并提出了8种可行的发展模式,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基于实践的借鉴路径。与以往的研究相比较,该研究以深入实践的经验为依托,提出了能够应用于实践的发展路径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可行性。由于该研究更侧重于西部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对各个问题的阐述可能还有待于深入,因此,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西部地区的不断发展,期望更多的学者在日后关注和深入对此问题的探究,将这一课题不断深化。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发展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