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南护国战场考察记

2019-03-22谢本书

云南档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庙蔡锷川南

■ 谢本书

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爆发103周年前夕,我与几位热心人,组成一个考察小组,共同去四川南部泸州地区,实地考察护国战争川南战场的情景。这次考察虽然只有几天,却深深地震撼了我们。

1915年底,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倒行逆施,竟然复辟封建帝制,当起“皇帝”来了。受共和观念熏陶的云南各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坚决反对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后首任云南都督的青年将军蔡锷,不顾自己患病的身躯,历经艰险,从北京辗转来到云南昆明,与云南将军唐继尧、外地来昆志士李烈钧等人一道,于1915年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反袁,讨伐帝制,于是轰轰烈烈的反袁护国战争爆发了。

云南组织了三支护国大军,以蔡锷为护国第一军总司令,率兵进军四川;以李烈钧为护国第二军总司令,率兵进军两广;唐继尧以都督兼护国第三军总司令,负责留守。

蔡锷所率护国军鏖战的川南战场,是决定护国战争胜负的关键战场,而泸州之南的纳溪县(今为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之战,又是川南战场的关键战役。经过半年的艰苦作战,护国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终于取得了护国战争的最后胜利,粉碎了袁世凯的帝制复辟,恢复了共和民国。

今天,泸州市等地的川南地区各级领导和文管部门非常重视该地区护国战争的遗址、遗迹及护国英雄事绩,决定打造护国文化园,以“纪念护国运动,弘扬红色文化”。

我们小组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泸州市纳溪区的护国文化园。我们从昆明出发,乘高铁火车到重庆。再从重庆坐长途公共汽车去泸州小市。纳溪区“护国战争纪念馆”获知我们的到来,派车到小市迎接我们,安排好吃住以后,首先让我们参观的就是纳溪区的“护国战争纪念馆”。

一、纳溪“护国战争纪念馆”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纳溪区专门设立了“护国战争纪念馆”(又称“护国战争博物馆”)。这个纪念馆就在纳溪区棉花坡五顶村,原护国军棉花坡战场前线指挥部遗址——陶家大院。陶家大院是当地乡绅陶达夫的宅邸,占地面积8655平方米,建筑面积4352平方米,始建于清代咸丰二年(1852)。该宅邸是多院建筑,有三朝门、三重堂、四事院、八天井,大小住房并杂屋38间。各室木窗上刻有精美的汉纹、盘条、万字格等图案;前厅台基上雕有戏剧人物、花草等浮雕。这是一个相当宽大而豪气的民居宅院。

纪念馆将川南民居、红色文化、人文历史有机融合,铭记当年护国军将士在川南土地上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同时,又再现纳溪近千年的悠久文化,这是全国唯一一所独立的护国战争纪念馆,也是川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纳溪区十三五规划和泸州市2013年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之一。

棉花坡是纳溪城东一系列山岗中的制高点,距纳溪城约5公里,泸州通往纳溪的大道经过这里,是泸纳之间军事攻防的必争之地。作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支队长的朱德(原第六支队长),亲自指挥棉花坡战役,不怕艰苦,每天只睡三四小时,坚持近一月。他就住在陶家大院指挥部里。朱德支队进入棉花坡时,阵地前方正遭到敌人强攻,敌军火力密集而又猛烈,棉花坡阵地处于危急之中。如果棉花坡阵地失守,将严重影响川南的战事,影响护国战争的进程。朱支队奉蔡锷之命,紧急赶到,锐气甚盛,奋不顾身,勇猛攻击,将敌中央阵地突破,把进犯之敌赶出二三里之外。朱支队几天几夜毫无间歇,守卫棉花坡陶家大院背后高地,与据守红庙高地之敌,隔水田对峙。敌人依仗械多弹足,兵力处于优势,昼夜不停地向护国军阵地猛轰,松林被击得大半倾倒地上,毁落的松针达数寸之厚。朱支队英勇善战的营长曹之骅受重伤牺牲,伤亡官兵不少,为正义而战的护国官兵士气仍然高扬。棉花坡战斗是护国战争的缩影,它是护国军攻泸保纳战斗的最重要阶段。因为,第一,此阶段激烈战斗时间最长,近一个月之久,影响全国也最久。第二,此阶段双方阵地战斗,所起作用号召最大。第三,敌顿挫于护国军阵地前,损耗最大。把“护国战争纪念馆”设在这里,显然是适当的。

纪念馆内搜集了大量文物和图片,添制了若干图表和说明,已作了初步布展。我们参观纪念馆的布展,深受感动。当然,我们在参观过程中,也对某些史事的说明及布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们非常高兴,表示一定修改完善,提升品位。提升改造后,欢迎我们再去考察。

离开纪念馆,他们希望我留下一点墨迹。我不揣冒昧,写下了如下的字句:“叙府得而复失,纳溪三易其手,泸州形成拉锯。川南———护国战争胜负的关键战场,这是护国宝地。——献给川南纳溪护国战争博物馆”。这几句话,是我对护国川南战场激战形象的概括。

二、纳溪“护国文化园”

纳溪“护国文化园”除了“护国战争纪念馆”外,还有蔡锷广场、松坡亭、护国岩题刻、护国坊、护国运动浮雕、护国岩铭、映月湖、护国运动元素小品,以及正在进行有一定规模建设的护国人文学院和护国宾馆等十个组成部分,是川南地区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主题公园,既满足了市民日常休闲和广大青少年实践学习的需要,又发挥纪念护国运动,弘扬红色文化的积极作用。

护国文化园占地130亩,依山、傍水。整个文化园庄严肃穆,开阔宏大,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漫步其间,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花园。

这个文化园,虽然才落成几年,却已具规模。进入文化园,首先映入眼底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巨型蔡锷雕像。这个雕像是国内蔡锷雕像中最高的一座,雕座顶端是蔡锷骑着战马,正向前飞奔的雄姿。

护国运动浮雕,在一面宽阔的水泥墙上,雕刻了护国战争战斗激烈的情景和众多英雄的群像。

护国坊、护国岩题刻,有众多名人歌颂护国战争正义牺牲的题词、雕刻。

正在建设中的“护国人文学院”,是一所短期培养、轮训干部的学校。这是我国唯一以“护国”取名的干部学校。一年多以前,该学院开班时,曾邀请我为开班学员讲授“护国运动”专题。可惜,当时我不在国内,因而错过了这个机会。

三、护国战场百年战壕遗址

护国文化园附近,就是当年护国战争棉花坡战场激战之地,护国军百年战壕遗址至今仍清晰可见。遗址在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朱坪村,占地约100亩。战壕纵横交错,分布在朱坪山、五顶山及周边险要山顶上,战壕深浅不一,宽窄不一,长短不一,总体上上宽下窄,呈梯形状,总长2600多米,共有机关枪火力点3个,步兵掩体100多个。从战壕的密布及其若干掩体的分布来看,当年护国战争在这里打得相当激烈。那种认为护国战争不是真刀真枪之战,而只是“口舌之争”的“奇怪战争”的人们,不妨到这里来看一看,棉花坡战场真的只是“口舌之争”吗?

由于战壕分布较长,又多在山岗之顶,步行颇为不便。今天,泸州市纳溪区为方便人们参观,顺着战壕的延伸线路,专门修筑了宽阔的便道,相当一部分还是水泥路或木板路呢。

四、护国岩铭

在护国文化公园内,见到复制的护国岩铭题刻,不过我们仍不满足,觉得需要到现场作实地考察。于是,在纳溪文体旅游局、护国战争纪念馆的领导陪同下,驱车前往护国镇,实地考察护国岩铭题刻。

护国镇距纳溪约20公里,在永宁河畔。该镇原名叙蓬溪,后为纪念护国战争,改名护国镇。今天护国镇已是相当繁荣的大集镇,全镇居民有7万余人,是纳溪区(全区50余万人)所属最大的集镇。

1916年3月初,在战争的间歇期间,因蔡锷病重,将其司令部撤至叙蓬溪大洲驿旁永宁河的一条大船上(亦说司令部设于叙蓬溪隔永宁河的杨家大院,杨家大院今已不存,而蔡锷则住于船上,便于养病)。3月中旬,蔡锷就是在这条大船上,发出了总反攻的命令,从而取得护国战争的胜利。为了纪念这个地方,蔡锷泛舟永宁河上,仰望叙蓬溪永宁河畔一块巨石,心中感慨,随即挥毫题写了“护国岩”三个大字,并题写了“护国岩铭并序”(由殷承瓛书)刻于岩石上。这就是著名的护国岩铭,流传甚广,其铭曰:

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

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几,光沉响绝。

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

出奇制胜,士勇兵饶;鏖战匝月,逆锋大挠。

河山永定,凯歌声高;勒铭危石,以励同胞。

这是护国战争的一座丰碑,至今仍保留完好。可惜,我们到达护国镇永宁河畔护国岩处时,因河水大涨后,岩石下面平台为淤泥堵塞,我们无法走近观看其全貌,而只能从侧面看其丰姿。后又考察岸上的一块纪念碑,该碑说明护国岩铭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去护国镇护国中学参观。该校建于1945年,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今天是一所完全中学,在校生有3700余人。大门口刻有朱德题写的“纳溪护国中学校”七个大字,学校老师于1965年去信朱德,请求为学校题词,朱德于1966年1月题写后寄回中学。随后学校将朱德题字,刻于学校大门处,以为纪念。这也可以认为是护国的遗迹。

五、川滇黔交界处的叙永雪山关

在考察“护国岩”之后,我们乘车继续向南,到达川滇黔边之川南叙永(原永宁)县城。叙永是川滇黔三省交通要道,因而历史上曾出人意外地繁华。直到今天仍是四川一大县,全县人口有70多万,县城人口也有20万。城内房屋建筑多元,大多别具一格,并有众多的文化古迹,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县城中心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蜀南明珠“春秋祠”。该祠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山西、陕西盐商出巨资,拆除原关帝庙重建,原名秦晋公所(会馆),主要供奉关羽。传说,关羽喜读《春秋左氏传》,故名“春秋祠”。

春秋祠,具有浓烈的晚清宫庭式建筑风格,是晚清建筑的典范,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宽大宏伟。现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祠百年沧桑,历经磨难,曾为学校、军营、监狱、粮仓、会场、宿舍、展览馆等。抗战期间,为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的主要部分,700余联大学子中的男生大部住于此。祠内还立有西南联大叙永分校纪念碑,以及叙永分校的师生名录碑。这是西南联大叙永校建校70周年(2010年)时所立。

1916年初,反袁护国战争中,蔡锷率护国第一军主力第二、三梯团从云南进入四川,第一站就是到叙永。蔡锷第一军总司令部曾设于叙永县城。今天,叙永还保留有“松坡楼”,即蔡锷当年总司令部所在地。叙永“松坡楼”在今县人民医院(原为叙永县城公园)附近,当年也应是“公园”的组成部分,该楼亦已列入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松坡楼”是一个单家独院的园子,全园1000多平方米。进院子大门有一个小池,池中有小亭一座,乃“松坡亭”。小池之上有一两层木质楼房,约400余平方米,这就是“松坡楼”,当年蔡锷总司令部所在地。

其时,护国军进入川南叙永一带,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正如朱德所说,护国军“自滇以达蜀地,无不箪食而迎”。因而蔡锷在叙永的总司令部是非常安全的,叙永成了护国第一军在川南的大后方。直到今天“松坡楼”仍保留完好,县文管所还聘有专门人员看守、保护。

叙永县城海拔500余米,我们的目标是要继续南行,去距县城约100公里、海拔1600余米的雪山关考察。雪山关,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地名,然而在当年护国进军中,却是值得一书的重要关隘。

当蔡锷率师入滇,夜渡赤水河,攀援而上,才到达川黔边界的雪山关,这是由云南、贵州进入四川咽喉之地。其时朝暾初上,蔡锷豪情横溢,与其支队朱德榷商后,立马撰写了一副对联,后人刻于关口寨小庙南门两旁石柱上,其文如下: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这副对联,反映了雪山关高耸、险峻,以及蔡锷气壮山河的决心。不登临雪山关的“绝顶”,是难以理解这副对联的深刻含义的。

当年川滇黔交界处没有公路,往来都要攀援雪山关。今天有了公路,但线路经过此地,距雪山关还有好几公里,坐公交车是无法看到雪山关景况的。我们从叙永县城租了一张小车,走了两个钟头,才到雪山关山间小平台,然后步行100米到达雪山关顶。山顶小庙尚存,因公路通后,很少有人从此跋涉,故小庙平时由志愿管理者上锁,无法通行,只有很少的人,通过小庙旁的山路绕道而行。我们到达雪山关时,打电话请管理人员来开庙门。原来管理人员是一个78岁的志愿老者,住在川境山下,他沿着百余级的石阶而上,给我们打开小庙大门。我们得以进入小庙,又由小庙穿越而过,考察了雪山关南北两条攀援而上的道路。庙南之路即由贵州而来,今仍是山间斜坡土路,坡度几达45度左右,由下而上约有数百公尺长,行走之难,可以想见。庙北之路,则进入川境,已修筑了上百级石路台阶,行走虽仍很累,但已方便了很多。雪山关两旁则是大山遮掩,山林茂密。可见这个关隘,如果当年北兵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进”,护国军要过此隘,是相当困难的。不过,当年护国军路过此地时,不仅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川省各界反而以川省绅商学各界名义在关隘小庙之上,扯着一幅红布,上面大书“欢迎”二字。正义之师,受到川省各界的欢迎。

小庙占地面积20余平方米。进门处有地藏菩萨塑像,正面台阶上,塑有关羽像。小庙实际上是“关羽庙”,俗称“关帝庙”。小庙南门,两旁石条上至今尚刻着蔡锷所题的对联。此外,还有不少名人志士在此地留下墨迹或石刻。

雪山关及其小庙至今尚未列入任何一级的文保单位。它的维护及其道路修建,全靠当地居民和志愿者集资、尽力。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在雪山关考察了一个多小时,才不得不离去。川南护国战场遗址的考察暂时结束了,却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猜你喜欢

小庙蔡锷川南
川南城市群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不想在你心中枯萎
川南地区144份家蚕品种资源的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
举人村
——灵水
小庙
以青海河湟地区与川南临水地区传统聚落比较性初探
《少儿蔡锷》讲述励志故事
小蔡锷对对获四宝
小蔡锷讨风筝
蔡锷与袁世凯交谊的历史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