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9-03-21陈忠月
陈忠月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为指引,阐述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因素,以及如何以文化自信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给出四个方面的建议。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引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提升我国全民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文化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16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渊源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和创新。到今天,作为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我们的文化自信?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去北大考查,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因此党和国家发展事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国自信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始终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四化优秀人才,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因素
近代中国史既是一部军事、外交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血泪史,又是一部经济、文化惨遭资本列强侵略的屈辱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近40年时间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明显提升。但是,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并不完全同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上还没有足够自信。此外,现今这个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信息多元化的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诱惑和影响,这对于树立我国文化自信也充满了挑战。
(一)西方文化的影响
我们正處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多元文化的不断涌入,不同国家文化相互交叉融合,使很多大学生在文化认同方面比较迷惑、盲目跟风,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不以为然。很多大学生对西方外国的文化一味追捧,热衷于过“洋节”,比如:圣诞节,万圣节,平安夜等,而对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有些节日淡然忘却,甚至都不知道这些节日的典故来源。
(二)网络时代的冲击
随着信息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当代大学生已离不开网络。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网络上也传播着一些不健康甚至有危害性的信息,比如:网络诈骗、虚假反动、淫乱污秽的信息等,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冲击,甚至出现思想扭曲,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维护好我国的网络监管安全,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平台对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三)文化氛围不够
现今,很多大学生喜欢看碎片化、短平快的文学作品,而很少真正静下心来去品读一篇文章,更没有好的读书习惯。读书真正的意义不在于你记住了多少,而在于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静下心来,享受其中,学到一种阅读的思维,有所感悟,净化心灵。在法国每年都会举行法国读书节,自1989年设立起该图书节就一直秉承“为每人提供一条合适的阅读途径”的宗旨。这项活动覆盖了大街小巷及各个公众场所,带动人们沉浸在一种欣赏阅读图书的热烈氛围里。而在这方面,我国文化教育宣传和对全民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有所欠缺,很多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考试而读书,那么读书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值得我们反思。
二、如何以文化自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文化自信推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并落实解决方案,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内在基础,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提高我国文化自信对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具体来谈一谈。
(一)建设网络文化自信培育新平台
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资料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有深远的影响,新时代下建设网络文化自信培育新平台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在建设网络文化自信培育平台的过程中,首先,高校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避免让有害信息或病毒进入校园网;其次,在学校校园网上应链接相关思想教育方面的软件,比如:马院小天地,让学生能够在网上查阅图书、参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竞赛,网站还要定期传送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宣传方面的内容,这样对文化自信的培育更有持久性;最后,高校可以利用官微、QQ群等各种形式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荐好看的书籍并以免费在线阅读的方式来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大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并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拉近学生们在思想上的距离。
(二)提高高校教师队伍要求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当代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还比较薄弱,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影响,所以要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技能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呢?一是发挥教师“以身教学”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己要多看阅读,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并向学生推荐优秀理论著作、文章,与学生积极交流心得体会。这样让学生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思维的模式,真正爱上学习文化方面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二是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其他专业的教师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开阔思维和视野,熟练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完善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三)营造阅读新氛围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设立有本国特色的读书周、读书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读书节,活动规模宏大、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而中国缺乏这样有本国特色的读书节,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下面关于营造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阅读氛围,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要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能力,设立读书日,让全民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里不光指的是课本知识,我们更要阅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名著。第二,各大高校要对外来人员开放图书馆借书资格,尤其是各大图书馆网站,要允许外来人员注册登录,使公众能够免费享受到阅读资源。第三,国家应该多设立移动图书馆,可以自助收费,使用身份证扫描进入,既安全又方便,成本也不高,在小区、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都可以设立,使所有人都能有免费享受阅读的条件,这样也有助于我国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四)完善教育体制,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讲话,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非常明确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以及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道路,还要了解中国坎坷崎岖、激昂奋进的血泪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所以,在进入高校前,大学生应参加一次社会性考试,以检验其是否了解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和历史。第二,现在高校中有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这几门课程重视度不高,尤其是非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这也源于有些高校考核方法不完善,一些学校将这几门课只当作选修课,甚至是开卷考试。不管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学习。这样,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实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坚持正确文化导向,提升校园文化品质。
参考文献:
[1]衡若冰.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与培育[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4]赵冰,高正礼.“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在改进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层研讨会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
[5]邓香生.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15-117.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