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2019-03-21刘雪锋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

摘 要: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我国在这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长足的发展。国家相关法规规定,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这表明现代审计已经进入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并重的崭新时代。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

我国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各方说法不一,因此,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提出这样两种观点:从内部视角上看,内部控制审计是建立在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的基础上,从传统审计业务向管理型审计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兴的审计方式。它是由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的,并运用一些系统规范性的统计方法,对企业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健全性、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测试及审查,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意见的一种活动。从外部视角上看,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企业委托第三方外部机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使其针对特定基准日,运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按照相应的审计程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针对实际审计结果提出合理审计意见,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的一项审计活动。而本文所研究的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指后者——外部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事实表明,只有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下,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才能够得以有效地实施。因此,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已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实施和发展。其具体表现在:(1)现有的内部控制审计相关规定并没有明确地说明内部审计是为组织服务的,而且它应当在管理领域发展,而不是只停留在对企业内部财务等方面的审查这个层面上。(2)在具体的内部控制审计操作中,审计人员遇到难题,得不到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审计程序无法正常地进行,审计工作无法继续开展。(3)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立法作为依据来解决。例如: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存在电子合同业务,电子合同在瞬间就可完成,电子证据也很容易篡改,这些都给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以上种种,究其根源,都是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造成的。

2.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信息披露不够规范

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信息披露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格式不够规范。虽然对于信息披露格式,监管机构已经做了统一的规定,但仍有一些上市公司无视规定,采用非规范格式。信息披露格式的不同,会造成信息之间可比性的偏差,无论采用何种比较,有效的对比模式都无法实现,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和困扰。而且,披露报告类型繁多,也给审计人员增加了工作量,甚至会导致出现测评误差。其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主要包括:其一,出具的评价报告以及审计报告对内部控制的披露不及时或不完全。数据显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仍有一些上市公司没有及时地进行信息披露,甚至迫于规定,敷衍了事。其二,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不完整。在整个信息披露过程中,上市公司只是简单地披露存在缺陷,至于缺陷的具体内容,缺陷的分类、等级,缺陷的整改方案等情况不予提及。其三,较少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相关信息。上市公司的经济活动是围绕着成本效益展开的,因此,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是衡量成本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会直接影响报告相关使用者是否做出实施内部控制这一决策,而上市公司关于这一指标的信息披露却很少。其四,很少披露内部控制咨询机构的相关信息。上市公司中聘请咨询机构的并不多,而公开咨询机构名称的就少之又少了。最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严谨性和准确性。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缺陷等级的分类不够严谨,甚至故意降低缺陷等级,模糊事实,混淆视听,误导使用者。有些上市公司所得到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否定的,而自身的内控评价报告却是肯定的,二者相悖,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建议

1.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要想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其切入点就在于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国家必须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作为强制机关,由它所制定的法律法规才具有强大的约束效力,因此,国家不仅要参与到内部控制审计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还要组织和建立维护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执行。其次,政府应逐步推出内部控制审计相关政策,提供宽松稳定的发展环境,以确保障审计制度的顺利开展。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为了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可以加入一些相对典型的审计案例;在具体工作中,审计人员依据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审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就需要制定不同的政策內容。此外,对于企业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界限在具体的细则中要进行明确地划分,对于非财务报告的内容要进行强制披露。与此同时,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法律和规定也要随时进行修改和补充,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更加丰富和全面。

2.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的信息披露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的信息披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对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缺陷,其披露力度应加强。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都属于一般缺陷,而真正具有说服力的重大缺陷却很少披露。所以,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必须加大力度,在公众面前真正大胆地暴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错误得到及时地纠正,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第二,敦促上市公司及时提出内部控制改进意见。事实上,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但是相应的改进意见以及具体的改进措施等并没有随之及时提出,因此其主动性并不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同时,不仅要及时督促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而且要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力争做到出现问题,立刻解决,避免含糊其辞,拖沓搁置。第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进行严格的规范。相关部门虽然已经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与内容进行了统一规定,但是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不遵守规定,使得信息披露格式出现混乱的现象。因此,为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监管机构必须加大力度,监督上市公司严格按照规定的统一规范格式进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第四,完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内部控制缺陷程度,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者的治理决策,甚至关系到监管者的监管决策。完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上市公司应按照相关规定,客观准确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要保证出具的自我评价报告真实完整,为其相关使用者提供的信息真实而有效。其次,在规定中应增加与之相关的信息要求,用以保障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例如,对于内部控制咨询机构的名称要进行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与咨询机构之间关联与否要进行标注等。再次,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披露信息非常少,不利于相关使用者掌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本,因此,建议在相关规定中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披露加以明示,这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才能够得以全面发展。

四、结论

近几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为保障资本市场能够健康稳定地成长,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审计这一制度,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认定标准和缺陷评估标准的深入研究,并反复实践,同时将内部控制审计对象由上市公司扩大到包括中小企业上来。

参考文献:

[1]罗佛如.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相关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06:27+30.

[2]石伊丽.论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7,09:347-348.

[3]杨强,佟昱瑶,付婕.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6,05:10-13.

作者简介:刘雪锋(1996- ),男,汉族,籍贯:河南省信阳市,辽宁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系,本科生,所学专业: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SWOT分析及其优化路径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探讨
内部控制审计文献综述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