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2019-03-21蔡海芬
蔡海芬
摘要:在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善于运用道歉语,有助于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对比俄汉道歉语,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避免交际失误。道歉语的使用要受到环境、条件等的制约,相同条件下,不同语言采用的道歉语有所不同。
关键词:道歉语 交际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2-0105-02
道歉语,是一种礼貌用语,常常用于交际中,在说话人冒犯受话人的时候,需要缓和调节二者的关系的时候,会运用到道歉语。道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受话人的原谅,原谅与否是要看道歉语使用是否恰当。道歉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即语境因素,受不同情况影响,道歉语使用的效果有所不同。本论文主要对日常生活的道歉语进行俄汉对比研究。
一、道歉语的研究现状
道歉语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一部分。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奥斯丁最先提出,美国塞尔等人加以发展。奥斯丁认为,语言是人的一种特异的行为方式,人们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离不开说话和写字这类言语行为。而塞尔在奥斯丁的基础上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了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俄罗斯部分学者也开始对言语行为理论加以研究,随后,在俄罗斯掀起了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热潮。
我国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起步稍晚,但略有成效。华劭曾发表过相关论文,如《说话人和受话人:从语用角度分析言语行为》(1989),郭聿楷发表过论文《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1989)、《间接言语行为》(1990)等,黄永红有《对言语行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2001),张国霞有《跨文化交际中的道歉行为与道歉策略》(2003)等。这些研究对于我国对行为理论的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道歉言语行为的概述
道歉言语行为简称道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在交谈中说过一些冒犯别人的话,或者做过一些冒犯别人的事,可能会让对方困扰,使双方有隔阂,为了消除隔阂,修补受损的人际关系,道歉语便随之产生,以便弥补被冒犯人受到的伤害,以便修复双方的人际关系。
主动表示歉意,就有助于较快消除对方可能有的隔阂、戒心,加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信任以继续合作,如此便会化“敌”为友。道歉一定要真诚,只有让受话人感觉到诚意,才能消除芥蒂。真诚主动地道歉,无论在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社会交往或国际间往来之中,都是正常的表现,并且说话坦然自若,不卑不亢,不必卑躬屈节、低三下四。上至国家,小到个人,主动表示道歉,无不显示出道歉者的广阔胸襟、远见卓识及社交艺术。这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
道歉不光通过说表示道歉的话语,还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神情、动作、表情等来表达歉意。但道歉言语行为使用最多,最为广泛。
三、俄汉道歉语对比
不同的国家语言方面存在着差异,也有很多共同点。所以俄语和汉语中的道歉语也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俄汉道歉语相同点是:近年来,随着英语的普及,无论是汉语还是俄语都受其影响很大,在道歉的时候,一部分青少年都会直接使用“sorry”这一词汇,来直接表达歉意。道歉通常分为直接道歉和间接道歉两种,在冒犯别人较轻的时候选择直接道歉,在冒犯别人较重的时候选择间接道歉,如赠送礼物等。除了俄汉道歉语的相同之处,由于受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两国的道歉语还有很大的差异。
(一)俄语中的道歉语
在俄语中,大多数都会选择直接道歉,直接道歉时大多会说“Простите ”和“Извините”,运用“Простить”和“Извинить”命令式的形式。例如:
Прост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对不起)
Извин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对不起)
Прошу меня извинить.(请原谅)
“Простите”更多希望别人不要责备,通常用于事情比较严重,表示歉意。“Извините”多数情况希望别人能够理解,事情比较小,希望获得原谅。“Прошу меня извинить.”是祈使句,有祈使的意味,更容易让人接受。
俄语中除了直接道歉还有间接道歉的方式。大多满足以下兩种情况:一种是直接说明原因;另一种方式是直接道歉+解释原因。例如:
Простите,было ужасное движение.(对不起,我的状态不好。)
Это моя ошибка,я забыла брать телефон.(这是我的错,我忘记拿电话了。)
Извините,я не понимаю вас.(对不起,我不明白)
以上三例运用间接道歉的方式,更加委婉,对原因加以解释,更容易让人接受,从而很好的达到目的。
为了能有更好地使说话者明白通常还需借助表示程度的词。如“очень,чучь-чуть,слега,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
在道歉之后,如果受话人不接受道歉,会直接拒绝,并且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
(二)汉语中的道歉语
汉语中在道歉时,如果问题不大,大多也会选择直接道歉,直接道歉的方式有很多种,年代不同,道歉的方式不同,在古代的中国,如果向别人道歉时,通常会说“恕罪”“海涵”“罪该万死”“受之有愧”等。而在现代的中国,通常会说“对不起”“很抱歉”“真不好意思”“深表歉意”等。
这种直接道歉的方式,简单了当,很容易获得原谅。中国人通常很看重人情,所以如果别人道歉的话,大多数会接受道歉,如果不接受道歉,也不会直接拒绝,大多会延迟回答,或顾左右而言他。
当事态严重,并且被道歉的人是一个群体时,大多会选用写道歉信的形式。如果政府官员犯错,需要道歉时,会选择开媒体发布会的形式,公开道歉。这样的道歉更能够被大众接受。
四、结语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很多时候需要用到道歉语,运用道歉语,不仅仅是一种礼貌的体现,更体现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善用道歉语,有助于缓和人际关系的,并处理好人际关系。因此,道歉语具有非凡的意义,应学会运用道歉语。
对俄汉道歉语的研究,有助于恢复受损的人际关系,减少双方的冲突;更有助于俄语学习,更好地深入了解俄罗斯国情、俄罗斯文化等,对中俄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淑芳.俄语语用学研究概观[J].外语研究,2002(5).
[2]张国霞.跨文化交际中的道歉行为与道歉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3(4).
[3]汪成慧.俄汉语交际中的道歉行为与道歉策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8).
[4]洪溪珧.道歉语的跨文化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8(2).
[5]黄永红.言语交际中的道歉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1(1).
[6]华劭.语言经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