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有效性探讨
2019-03-21高春娟
高春娟
摘 要:博物馆是珍贵文物存放的重要场所,文物的完整性和其寿命的长短是保护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只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谨合理的管理对策,才能使文物不被损坏,并且长久地流传下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不断提升,对文物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也越发浓厚,有很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历史变迁,也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所以文物对外展示的机会和移动的次数有所增加。为了避免文物在展示过程中受到损坏,博物馆必须加大文物管理工作的力度。文物管理涉及储存的环境是否适宜,管理人员的技术是否专业,防盗是否有效等多个方面。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有效措施
文物对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其所在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它们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传承至今,每一件都是不可再生的无价之宝。博物馆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而设立的机构,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管理文物,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不同的文物其材质、大小、对环境的适应性都不同,所以管理方法应同时兼具基础性与针对性,针对文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馆藏文物的管理工作包括文物本身及其相关资料的保管、收藏、归纳、整理、研究、展示与宣传,其工作效果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价值与发展,所以务必要保证各个环节的操作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每个环节都要有专业人员负责,并且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使文物长久保存。
1 馆藏文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1 普遍缺乏保护意识
馆藏文物的数量和保存质量是衡量一个博物馆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数量越多,保护措施越完善,对国家和人民贡献的价值就越高。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意识淡薄,沒有明确文物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对管理制度的监督不足,使文物的保存效果大打折扣,损耗其价值。
1.2 资金不足,管理制度缺失
文物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比如在保存上对周围环境有更细致的要求,在修复上需要精密的仪器,在防盗方面也需要高端技术的引进。管理细节繁多且任务重,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政府来统筹其发展和建设的相关工作,并给予财政支持。单一的资金来源导致博物馆的资金比较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管理层面的改进。同时,馆藏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其管理方法和制度也就具有特殊性。目前的管理办法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而且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1.3 保存环境不符合标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文物的年代久远,所以在保存时要非常细致认真,周围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地方博物馆的保存环境根本不符合相关标准。温度不稳定会导致藏品的材质受损;湿度过大时,金属类文物会生锈,木质文物容易发霉;纸质文物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纸张受到损害。一些小型博物馆没有标准的库房,只是将文物放在一些普通的柜子或者箱子里,这些箱柜密封性差,文物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虫蛀的侵害。同时,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较低也是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部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文物保护、保管知识匮乏,缺乏专业的培训,不能预见风险,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止损,更不能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改进。
1.4 文物被频繁移动,保护难度增加
博物馆建立初期,人们对文物的关注度较低,其管理工作相对简单一些。馆藏文物的储存空间比较固定,基本上只有库房和展厅两个区域,工作人员只需要对文物档案进行编辑,根据库房或者展厅的内部情况做好相应的保存措施。随着人们的思想觉悟的不断提升,对文物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也随之增加,文物被频繁地展示和移动。比如有很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历史变迁,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观赏文物,有的活动还需要把文物运送出去。这些都会造成文物保存环境的变化,在搬动的过程中容易使文物受到损伤。同时,温度和湿度的不稳定也不利于文物的保存。
2 馆藏文物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首先,要严格管理储存馆藏文物的库房,建立健全的科学管理制度。比如,不允许工作人员随意进出库房;库房的开放时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进入库房的人员不能携带有污染的物品,而且要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和登记等。除了库房的管理之外,还应制定文物陈列、文物收集、参观管理、文物展出、突发情况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规定。同时,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重点考察其可行性和科学性。只有规范全面的管理制度,才能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另外,为了确保博物馆正常运行和维护,可以向政府部门申请经费,或者采取正规合法的方式筹集资金来适当地增加资金投入。
2.2 对文物的储存环境要严格把控
文物保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储存环境是否稳定,是否适合长期存放。文物待在库房的时间最久,所以库房的环境要有严格的管理标准,防止周围环境对文物造成损害。博物馆的库房建造在地下的居多,这样不仅节约空间,且密封性更好。但是地下环境中湿度较高,文物受湿度影响会被侵蚀。同时,库房的温度也会影响文物的保存,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缩短文物的寿命。因此,库房的温度和湿度要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要经常测量温度与湿度,并及时调整。更重要的是,严禁工作人员携带有火灾隐患的物品,博物馆内要做好防火措施。还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每日到库房进行巡查,不仅每天要清点、核对数量,还要检查文物的保存情况,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迅速制定应对策略。
2.3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近年来,随着文物展览次数的增加,馆藏文物的管理风险也逐渐加大。同时,文物的价值极高,除了历史价值,还有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这也就引起了很多不法分子的觊觎。尤其是博物馆对外开放的时间段,一些不法分子会乘机偷盗。文物一旦丢失或者损坏,就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的损失。文物的安全防护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一直是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为了降低其风险,可以在管理中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对每件文物进行追踪管理。接触文物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佩戴具有防伪功能的证件,在对其证件进行核实和登记后才能触碰文物。文物的出入库登记一定要详细,包括出库原因、送达位置和归还时间等,登记资料必须要领导签字确认。同时,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要配备合格的防火系统,仔细检查每个角落的火灾探测器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发现险情,迅速做出应对措施。
2.4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馆藏文物的管理团队必须由专业的管理人员组成。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文物管理的特殊性,清楚不同材质的文物的管理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化学知识。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为广泛的知识面,同时还要热爱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工作制度,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为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博物馆要为他们提供相应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业务水平、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3 结束语
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是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维系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后,很多爱国人士辗转奔波,通过多种方法寻找和多种渠道接洽,才让它们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馆藏文物的管理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其管理效果,不仅要完善管理制度,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馆藏文物的保存与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江伟.浅析博物馆安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及创新[J].管理观察,2012(21):145-146.
[2]刘静.博物馆文物保护现状分析与完善途径探讨[J].丝绸之路,2017(4):64-65.
[3]彭蕾.国家现代化与文物管理现代化[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1):6-13.
[4]杨勤.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讨[J].大众文艺,2015(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