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际展览合作与交流的几点思考
2019-03-21曲庆玲
曲庆玲
摘 要: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推出的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博物馆通过展览合作与交流,举办高质量、高品位的特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素养,还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形成合力,实现互利共赢。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展览合作与交流机制,中小型博物馆基本处于效仿省级大馆的实践摸索阶段。文章以东莞市博物馆近六年来(2012—2017)已举办的书画交流展和今后拟办的书画展为例,探讨馆际展览合作交流中常遇到的困难、问题及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以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合作交流
国家文物局在2012年12月13日印發的《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促进馆际交流与合作,支持省级博物馆特别是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整合区域藏品、展览、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策划优秀展览项目巡回展出,弥补中小型博物馆展览资源的不足。”[1]重点提出要促进馆际交流与合作,为博物馆展览交流提供了政策保障。博物馆展览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整合各馆馆藏资源,使馆藏文物充分“活”起来,而且还能扩大藏品的使用效率,提高中小型博物馆的知名度。截至2018年10月,东莞市博物馆藏品达14678件(套),共计20854件,珍贵文物1083件(套),一级文物18件(套),二级文物87件(套),三级文物978件(套)。其中书画藏品是馆藏的一大特色,以广东本土书画为主,尤以收藏张穆、居廉、居巢、邓白、卢子枢、岭南画派、国画研究会等广东明清与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及流派作品为重点。现有书画藏品204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14件(套),三级192件(套)。自2012年以来,东莞市博物馆始终坚持挖掘馆藏特色、搞活陈列展览的理念,举办50余期展览交流与合作,其中书画交流展10余期,约占交流展览总数的2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1 2012—2017年已举办的书画交流展
2012—2017年,东莞市博物馆馆际展览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引进专题展,即借助本馆展场,以合作馆方文物藏品资源为主;另一种是外出办展,即借助合作馆方展场,以东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主。引进专题展共举办37期,其中书画交流展7期,约占18.9%(表1)。赴外交流展共举办20期,其中书画交流主要有两个主题,共举办6期,约占30%(表2)。书画收藏虽然是东莞市博物馆馆藏的一大特色,但纵观六年来举办的馆际合作与交流展览,书画展所占比重并不多,其原因归结于以下两点:一是注重文物本体的保护。书画文物容易受气候、运输、展厅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出于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尽量减少书画外展的频率。二是展场硬件条件不达标。展厅环境老旧,展览场馆恒温恒湿设备、文物保存条件及展厅安全防范措施等达不到书画展览的要求。
联合举办书画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心闲神旺·书心为画——邓尔雅、黄般若艺术作品展”。此次展览由东莞市政协、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东莞市博物馆承办,香港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山博物馆协办,广东美术馆特邀参展,展出时间是2016年5月17日—2016年6月25日。本展览首次集结粤、港两地邓尔雅、黄般若书画及篆刻精品200余件,全面展示了二人卓越的艺术成就,是东莞市首次引进举办的大型境外文物展览。展览从作品遴选到协议签订,再到展品入境申报、编写陈列大纲、编辑图录、展陈设计、施工布展、文物入境通关等一系列筹备工作,前后历时一年多,尤其在文物审批备案、通关等环节积累了经验,为此后入境展览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基础。
2 拟办书画交流展
东莞市博物馆虽然书画藏品资源丰富,特色突出,但长久以来书画专业研究力量不足,基础薄弱,已举办的书画展总显得曲高和寡,很难接地气,很难被普通观众理解和接受。2018年,东莞市博物馆开展“东莞书画史”课题研究,拟用三年时间,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总结东莞书画史的起源、发展、流派、流传及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今后举办书画展提供深厚的学术研究积淀,举办出更多接地气、为广大公众所认可的书画交流展。
2.1 传统与变革——馆藏国画研究会及岭南画派作品展
中国近现代是中西文化撞击和交汇的重要历史阶段,面对西风东渐下的文化冲突,一向处于中国最开放前沿的广东画坛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画派,和以黄般若、黄君璧为代表的国画研究会,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岭南开放包容、求新求变的特性与文化精神。东莞市博物馆馆藏国画研究会及岭南画派作品共计971件,将继续并重点征集所缺名家作品,并对这两大美术团体的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相关史料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将其重置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勾勒和梳理出两大团体的发展轨迹,通过传统与变革的对话,展示中国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传承转换过程。
2.2 浩如烟海 灿若星辰——馆藏明清书画展
明清之际,岭南经济商贸发达,文风大盛,书画一途人才辈出。东莞市博物馆馆藏明清书画之精华尤以广东本土书画为最盛。此展览可遴选展品共计1940件,其中明代书画68件,清代书画1872件;珍贵文物254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236件。此展览拟从长卷、中堂、立轴、册页、扇面等各类书画中勾画出明清书画艺术发展脉胳与演变,展现岭南书画之盛况。
2.3 丹青怡情 笔墨流芳——馆藏莞籍名人名家书画展
历来为粤省门户的东莞,自宋代以来人才辈出;明清之后,更是以“岭南人才最盛之处”誉满岭南。众多的乡邦贤达对东莞的文治武功、文化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书法、绘画作品丹青怡情,笔墨流芳。此展览可遴选展品共计1126件,其中明代莞籍名人书画36件,清代79件,民国123件,近现代888件;珍贵文物58件,一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49件。此展览拟以书画为载体,名人为标杆,解读东莞的人文图景,并感召一代又一代的东莞儿女,传承莞邑文脉。
2.4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馆藏卢子枢文物展
卢子枢(1900—1978),本名沛霖,又作沛森,以字行,东莞县虎门镇官涌乡卢屋村人。这位活跃在20世纪中国重要的学者型书画家,以擅长山水、书法著称于世,在粤中久负盛名,是广东国画研究会的核心成员。卢子枢先生的哲嗣先后三次将其父千余件珍贵书画及遗物无偿捐赠给虎门镇政府、东莞市博物馆,表达对家乡人民的反哺之情和爱国之心。此展览可遴选展品共计798件,其中山水画60件,书法45件,笔记书札48件,摹古、写生画稿645件。拟从传统山水画、写生手稿、现实创作、杂记、手札、书法等一系列作品全方位展现一代名家卢子枢其人、其学、其艺,以弘扬经典,传播岭南文化艺术。
2.5 妙造自然 笔墨无限——馆藏邓白书画展
邓白(1906—2003),字曙光,晚号白叟,广东东莞人,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陶瓷艺术家,我国工艺美术的先驱、奠基人,同时又是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和书法家。1992年,邓白将手头多年积累的104件书画作品无偿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表达对家乡东莞人民的反哺之情和爱国之心。此展览可遴选展品共计104件,其中工笔花鸟38件,敦煌画稿8件,山水写生11件,书法47件。拟借此展览向经典致敬,寄托对邓白先生深深的敬意与怀念。
3 展览合作交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博物馆通过展览合作及交流互动,举办高质量、高品位、有影响的特展,有利于博物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如展览设计人员可以互相学习先进的展示理念、展示手法和制作工艺,提高展示设计水平;文物保管人员可以相互学习藏品点交与管理经验,提高业务素质;宣教人员可以相互学习社教活动举办经验,提高宣教活动开展及观众服务水平等。博物馆通过展览交流与合作,还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形成合力,实现互利共赢。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合作交流模式较单一。目前馆际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主要有独立办展、联合办展、参与办展、协助办展、特邀参展等,整体还处于简单便携操作的单一模式。如果能将自身馆藏特色与合作方馆藏特色结合起来,对展览进行二次加工、创作,这样展览达到的社会效益会更好。二是缺乏规范管理制度。行业内没有统一规范的展览合作交流工作管理制度,各館基本还处于工作实践摸索阶段,各馆有各馆的做法和经验,中小型博物馆一般效仿中央地方共建馆、省级博物馆的做法较多。如果相关职能部门能出台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或办法,将更有利于陈列展览合作与交流工作的规范和管理。三是双方沟通不到位。博物馆在展览合作交流过程中还会出现工作人员沟通不到位,导致信息错漏、偏差,展览布撤展被动,严重还会导致两馆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以致丧失再次合作机会。如果每个博物馆从业人员都怀着对博物馆特有的情怀做事,就会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四是场馆考察环节缺失。展览合作交流前缺乏对对方场馆环境及条件进行考察的必备环节,对对方展厅硬件设施设备及技术参数、展厅安防消防系统、展厅微环境、展柜照明及温湿度等情况不了解,结果出现文物不同程度受损等情况。因此,不能因经费紧张、耗费时间和精力而导致展馆考察环节缺失。五是合同签订不规范。双方签订的展览合作交流合同不规范,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明晰,导致合作双方遇到困难问题时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如果合同签订之前,请博物馆法律顾问审核把关,就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六是文物包装与运输监管力度不足。文物包装与运输往往因交给相对熟悉、有多次业务往来的专业文物包装运输公司操作,在其工作过程中对文物安全的监督不到位,文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加大此过程文物安全监管力度。七是文物保险费用过高。展览交流合作中文物保险费用过高,增加了展览交流经费,财政资金压力大。如果能借鉴英、法、德等国家建立国家或政府保险制度[2],可以缓解压力,更加能激活展览的合作与交流。八是文博专业人才匮乏。如展览策展人员、设计人员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藏品研究与保护基础薄弱,展览的教育功能还发掘得不够深入等。
面对展览交流合作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东莞市博物馆积极应对,科学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陈列展览工作。于2017年1月制定了《东莞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办法》,成立东莞市博物馆陈列展览专业委员会,负责确定陈列展览的定位和方向,制订陈列展览长期规划,审定每年展览经费、展览合作与交流计划,并制订展览合作与交流工作制度,规范相关工作流程,确保每年展览合作与交流工作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的意见[S].文物博函〔2012〕2254号,2012-12-13.
[2]孙婧.国家保险为举办交流展览保驾护航[N].中国文物报,201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