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声调教学探究

2019-03-21马璐瑶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肢体语言生活情境

马璐瑶

【摘要】在汉语课声调教学方面,我尝试用动画直观演示四声,师生用肢体语言理解和记忆四声并辅助发声,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结合生活情境学习声调,增加课堂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关键词】动画演示;肢体语言;知识迁移;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去年受上海大学派遣,我来到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大学担任汉语教师。汉语课是一门选修课,只是学生的兴趣体验课而已。由于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汉语本身就是一门难以掌握的语言,所以那群金发碧眼的学生汉语水平整体很低。尤其在学习声调时,对于美国的大学生汉语学习者而言,他们感觉自己遇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学习障碍。声调一直是老外学生们所深恶痛绝的,因为这是他们学习中文的第一道坎。

汉语声调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学好声调对语义理解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学习汉语的欧美学生而言,声调是一道绕不开的坎儿。针对声调这一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几个小技巧,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汉语教学增加了几分乐趣,在此分享给大家。

一、动画直观演示

汉语四声有着不同的标记符号,用不同的曲折方向标注了声调的高低走势,是学习汉语声调很好的辅助工具,但在实际课堂中会发现,仍有学生对四声的标记不理解。

国内教学汉语拼音有一首声调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我很受启发,于是就设计了简单生动的动画来演示汉语四个声调的变化。

第一个动画:一辆小汽车在一马平川的高速路上行驶,这是一声的示意图。“一声高高一路平”,我特别给学生强调汽车是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行驶,所以读第一声的时候,要用自己最高的声音来读,并且从头到尾保持高音。

第二个动画:汽车正在上陡坡,虽然坡度大,但是速度很  快,表示二声的发音由低到高很快完成。这个动画很直观地揭示了二声的发音方法:二声由低往高向上升。

第三个动画自然是演示三声的发音特点:汽车先走一段大下坡,再爬一个陡坡。学生就很清楚三声发音为什么会拐弯:三声先降再扬起。

第四个动画:汽车急速下坡。所以,发四声就是由高音迅速降低音量。

学生通过观看简易动画,了解了汉语四声的音高变化,认识了四声,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画出四声符号,对声调符号有了初步的感知,也就为学习四声的发声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工作。

二、借助肢体语言

在指导学生学习声调的过程中,我积极调动肢体语言,多次尝试,感觉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声调时,教师要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配合教学,首先面向学生用手势做出相应的声调动作,课堂上一定注意用左手,因为师生是面对面的,所以要做镜面动作,与学生的方向一致,舒展手臂画出声调符号的样子。学生不断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书空练习,边做边说,动作幅度尽量大一些,夸张一些,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高的变化。

学生的嘴巴发出的声调能做到与手势一致后,我再次引导他们与我配合,我发不同的声调,学生做对应的手势。接着换一种方式练习:我做不同声调的手势,学生正确练读四声,刚开始按四声的顺序练习,熟练了之后再打乱顺序,隨机练习。学生能借助手势轻松地发出四声,我又提高了难度,让他们脱离手势引导,改用头部小频率动作,摇头晃脑,正确发出不同的声调。就这样不断变换方式,丰富了课堂活动的类型,能够吸引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汉语课堂中,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其潜能和积极性。循序渐进,肢体记忆也能够辅助学生对声调高低和方向的记忆,使学生感到学习声调趣味十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忆力也会很快遗忘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因此让学生动手写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要求他们在写汉语拼音时边读边写,写到什么字母就发这个字母的音,这时不带调,加声调时再发带调的音,手里写着,眼睛看着,嘴里念着,同时脑子记着,眼口手脑并用,知识自然记得牢。看着他们一边喃喃自语,一边认真书写祖国的文字,我内心充满了喜悦。

三、新旧知识迁移

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能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英语属于语调语言。语调(intonation),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pitch)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是用单一的声调说出的,以英语为例,英语就有五种基本语调:升调、 降调、升降调、降升调以及平调。

英语语系是没有声调的,而汉语的四声分明。其实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有微妙的关系,英语的降调类似于汉语的去声(即四声),只是起点音调比去声稍低,汉语的上声(三声)和英语的降升调有些相似。这对于英语语系的人学习汉语声调很有好处。

我让学生用1234不同声调来念do这个单词,让学生找到英语语调和汉语四声之间的联系:

do (嘟,一声)do you think.

do (读,二声) you do?

do (赌,三声) do you think……

do (度,四声) I do!

这样在做四声练习时,我设法让学生与自己的母语建立了联系,巧妙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与铺垫,学生对四声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一声发音相对容易,稍加练习就容易掌握。第二声:这个声调是向上扬的,我就让学生联系英语中表示疑问的时候会问“what?”,语调是差不多的(再配上相对夸张的表情,同时手指向上扬起,教他们练习读二声)。再比如第四声的教学:先寻找在英语中与汉语四声接近的语调,发现都是一些语气比较强烈的单词或者句子,所以我就从这方面单词或句子的语调入手,先让学生读一读“no!”“hey!”,告诉他们这个调子和汉语中的第四声相似,再进行四声的发音练习。经常这样引导学生做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联系,老师再教读“再见”“谢谢”这样的汉语词语,学生发音就会准一些。

现在刚刚学到的语言知识与学生之前掌握的母语建立了联系,学生能够用他已有的知识去消化汉语声调问题。这种知识间的联系更能帮助他们去理解记忆新知。

当然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大量练习,因为学习语言嘛,就是要让学生不断开口,提高学生的开口度让他们去练习才能奏效。

带着你的学生反复跟着你读,跟着老师读准了,再让他们自己读几遍。读的练习,就是列出一些音节,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轻声的都有,然后让学生依次读出来。

能做到正确认读带声调的音节,接下来就要练听力了,听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挑战就更大一些了。老师准备一些没有标声调的音节,然后不按四声的顺序读出声调,让学生试着标出声 调,这样考查他们对五个声调的鉴别能力。他们哪个声调识别困难,就再让他们读这个声调的音节,再进行听音辨声调练习。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课上和课下尽可能多地和学生待在一起,尽量用汉语加上自己的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让他们有更多接触汉语的机会,有时候也能从他们那里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自己也会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学生的汉语表达很有限,我们也经常进行全英文的交流,不知不觉自己的英语水平渐长,这是我的意外收获。我想: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四、结合生活语境

为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声调最初的阶段经常让他们听《笠翁对韵》,有时候我配着中国古典乐曲朗诵给他们听:

梅对杏

梅对杏,李对桃,芍药对芭蕉。

春分对夏至,水远对山遥。

风飒飒,雨潇潇。麦穗对禾苗。

青鱼潜绿水,白鹤上碧霄。

烟火万家人两岸,春江一曲柳千条

……

有时候让他们观看中国小学生诵读《笠翁对韵》的视频:

优对劣,丑对美,肃静对喧哗。

光明对黑暗,谨慎对浮夸。

瓜子脸,葡萄牙。 异卉对奇葩。

知己存海内,朋友遍天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听得多了,学生渐渐喜欢上汉语,痴迷于这种有声调的语言,他们觉得抑扬顿挫的汉语听起来像在唱歌,必须亲自尝试。

虽然学生的學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但是每个学生的难点因人而异,单纯讲音高非常抽象,而且练习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发二声和四声的音节时存在“二声上不去,四声下不来”的情况,在句子中存在语音语调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我就开始进行针对性的定音定调训练。

我挺喜欢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我给他们打比方,把音高比作音乐的do re mi fa so,又引导学生想象成楼梯的五级台阶,声调的变化就像是在台阶上上下下。一声比较简单,关键是保持平稳调值,就是站在第五个台阶上平移。三声相当于从第二阶跳到一阶再跳到四阶。一声和三声发音时尽量延长些,感受音高的变与不变。读一声和三声时慢一些拖长一些,二声和四声快一些短促一些。至于二声和四声,就要快速移动,二声迅速跳上,如向上抛物,四声迅速跳下。

理解了四声的音调变化,我继续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做声调练习:第一声,高而平,听起来好像很高兴。我们见到妈妈都很开心,就会高声叫:“mā ma——。”第二声,像遇到了一个问题。do you have pen?

第三声,先下降后上扬,如果学生发音不得要领,我就让他先坐下再站起来寻找三声音调先降后扬的感觉,学生一边重复坐下起身的动作,一边练习发音,觉得挺有趣的,起起落落间三声的发音难题就解决了。

第四声是去声,强而短,好像生气了。所以见到严肃的爸爸会说“bà ba”。在发这个调时,声调从高迅速地降为低。四声又像你在发出一个命令一样,比如“解散!”再或者,就像你在阅读一本书发现了新奇有趣的事情时发出的声音:“哈!”这样经过形式多样的反复练习,不断地放在生活场景中训练,学生更清楚声调的变化规律,四声的发音方法也就逐渐掌握了。

声调教学始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需要汉语教师们不断探索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巧妙的教学方法,使外国学生更加享受汉语课堂,从而爱上汉语。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肢体语言生活情境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