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经典,滋养心根

2019-03-21孙莉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

孙莉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文化经典有如恒河沙数,是我国文化史中的瑰宝,源远流长。从小就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能滋养他们的心根,使他们在经典文学的天地里自由地心驰神游,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心田,从而一生受用。

【关键词】经典诵读;滋养心根;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中,闪耀着无比珍贵的智慧之光,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丰厚的精神滋养。”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深化,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领悟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坚持进行经典诵读,努力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个体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经典诵读概述

所谓的经典,在民国以前泛指可当作典范的儒家书籍,如“四书五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我们公认的经典就是指古代文化典籍著作。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世世代代的继承与发展中,留下了无数的宝贵文化财富。

这些文化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而经典正是承载着这些文明、智慧结晶重要的载体。诵读经典,就是诵读这些先人传承下来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采用单一、滞后的“填鸭式”教学法对学生灌输书本知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开展经典诵读教学,能有效改变这一状况,不仅丰富了教师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形式,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在七至十二岁之间。据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一时期,孩子机械记忆的能力非常强大,如果教师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诵读优秀的文化典籍,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而言,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全民行動、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极为必要,不仅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更是顺应时代发展重要的举措。

(三)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小学生是早上初升的太阳,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将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而文化经典则是古人思考和感悟的忠实纪录,历经岁月的淘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当小学生们品味着“人之初,性本善”与“弟子规,圣人训”的教诲,感受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暖,学习着“清明时节雨纷纷”到“爆竹声中一岁除”,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以及经典的二十四节气知识,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承千载的气度风骨,不仅能极大地丰富小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储备,更能锤炼他们的品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以及文明素养,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的文明程度。

三、小学语文教学提升经典诵读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浓郁的经典诵读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升经典诵读的有效性,首先必须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诵读环境,这是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基础。经典诵读环境的创设营造,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样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因此,学校在建设自身校园文化时,应当充分融入文化经典元素。比如,在校园的墙壁、走廊、宣传板以及班级的墙壁、板报上喷绘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在操场的灯箱上张贴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名言,同时,还应该在各个教室设置文化角,添置各种文化经典作品,为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其次,学校还应调整语文教学课程安排,为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提供充足的时间。例如,每天下午的素质教育活动课,由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诵读一些与文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却没有安排到文本教材里的经典古诗词、文章,或是开展各种诵读比赛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并调动小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应将课堂教学与经典诵读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出古代经典作品在学生思想引领上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对他们进行思想品格的熏陶。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四课中的《示儿》一诗时,教师就可以结合陆游的另一首诗作《太息》。“书生忠义与谁论?骨朽犹应此念存。砥柱河流仙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因为这两首诗基调激昂,语言浑然天成,没有雕琢,而且感情自然流露,充满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是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诗篇。而且教学实践证明,《太息》一诗的引入,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非常成功。

除了在学校为学生创设浓郁的诵读环境外,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要求家长为学生购置适宜的经典作品,并引导学生在家进行自主的经典诵读学习,以此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他们的文学累积,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强化技巧指导

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中,教师还必须对学生强化诵读技巧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结合文本教材教学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意境美、韵律美和节奏美。比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语音、节奏、语调、停顿的技巧,同时,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互相诵读与点评的活动,并以此感悟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第二,教师还要结合文本教材,积极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教师结合文本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推荐适宜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在课外进行诵读,以此提高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荷花》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关于荷花的经典诗词进行诵读,并进行诵读成果的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的热情,提升他们的诵读技巧。

(三)为学生诵读搭建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中,教师也应为学生的诵读搭建平台,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激发小学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和欲望,同时,也为他们展示诵读成果提供良好的平台。首先,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定期舉办诵读成果展示活动。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诵读训练,然后推荐一名小组成员进行成果演示,每次展示时都要推荐该小组不同的成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在诵读成果展示活动中,被推荐者要诵读自己拿手的经典作品,其他学生对该同学的诵读进行点评,以此提升他们的诵读水平。其次,学校也要为学生的经典诵读搭建展示的平台。如重大事件纪念日、传统节日等重要的节日,学校应积极举办各种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从语文教学中走向全校,通过这样的平台搭建,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热情。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经典诵读征文比赛。因为经典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学生通过参与诵读,体味其中的教育因素,并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这样能进一步深化经典诵读的教育成效。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中,闪耀着无比珍贵的智慧之光,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丰厚的精神滋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教育。

参考文献

[1]邱宏伟.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经典诵读探讨[J].课外语文(上),2017(2).

[2]方利民.“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小学语文教学诵读的研究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7(10).

[3]樊莹莹.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4).

[4]顾峰.“素读”在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